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82061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学生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浅易的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选自人教社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文言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或状物,或咏史,或抒写人生志趣,或表现亲朋情意,都无不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格的追求。这些内容对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积极意义。本篇送作者宋濂用现身的说法勉励马生勤奋好学,字里行间贯穿着宋濂对马生的厚望,感情真挚动人。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他们已

2、经积累了一些阅读文言文的经验。但由于学生没有宋濂的读书求学体验,而且文本语言难度相对来说较大,所以学起来可能有些困难。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能说出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复述及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能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并能阐述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学习古人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并能举出若干古人勤学的故事及名言。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故事导入,刻苦励志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3、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二、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或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三、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明朝初期著名文学家。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

4、学识渊博,工散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四、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五、分小组进行创造性复述1回到明代把自己想象成宋濂,用第一人称复述求学的经历。 要求: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这么做的原因。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 2教师根据学生讲的情况,帮助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第2课时1、 质疑探究,自主合作,理解重点实虚词的意义及用法。【一词多义】 【词类活用】腰白

5、玉之环(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古今异义】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菜汤)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尝趋百里(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势)或遇其叱咄(古义;有时;今义;或者)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今义:士兵)二、研读赏析,深入理解1作者求学风餐露宿,困难重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请找出相关句子加以印证。 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无硕师名人与游一一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一一以中有足乐者,不

6、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教师总结:作者主要从致书之难、从师之劳、奔走之苦、生活之艰四个方面描写求学过程的艰辛。面对艰难,作者以坚忍的意志、勤学的精神一一克服了,终有所成。其精神可嘉。一个“勤”字成就了宋濂“当今文章第一”的美名。 2“勤”是作者成功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者一心向学,不辞劳苦,那么是什么力量推动了他呢? 学生可能想到的回答有:想当官;想赚钱;“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为了自己的将来;为了丰富自己,提高能力等等。 教师总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我们保持着一种纯正的追求,坚定自己的理想,就可以领略到求知的趣味,生活才更具价值。三、拓展延伸,树立价值观1在讨论中,大家明白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在学习中我们必须勤奋好学,发扬“永不知足”的精神。但是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作者除了“不知足”外,有时也很“知足”。请大家再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哪些方面是“知足”的。(找出相关的语句)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作者在吃穿住等方面很“知足”,只要吃饱、穿暖,有房子住就行。那么,大家对作者的这种做法有何感想?假如你身处此种境况,你怎么想?怎样做?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四、作业设计1整理归纳文言现象。2练笔:以“足与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