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欧琼:《吆喝》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78858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欧琼:《吆喝》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欧琼:《吆喝》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欧琼:《吆喝》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欧琼:《吆喝》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欧琼:《吆喝》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欧琼:《吆喝》教学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吆喝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新授课 欧琼(珠海市第九中学)教学目标 1听老北京城的吆喝,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2赏读课文中介绍的吆喝,探究吆喝语的特点。3初步尝试创作吆喝。学情分析初二(5)班,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20人。本班同学喜爱阅读,有良好的语文积累。同学们的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性很高,对语文学科知识的领悟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比较强,喜欢思考,热爱表达,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学内容分析吆喝这篇文章的作者萧乾深情地介绍了老北京街头的各种吆喝声,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我计划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介绍作

2、者,文章的生字词过关,梳理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本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第二课时,主要的目的是对课文进行深入的赏读,仔细体会文章蕴含的作者感情,同时学习尝试创作吆喝。以期学生对文章能有更设身处地的想像和感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特别分为这样四个步骤:听老北京城的吆喝,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赏读课文中介绍的吆喝,探究吆喝语的特点。初步尝试创作吆喝。实践活动。这四个步骤着重强调先读后写、先输入后输出,能力训练由浅入深。对民俗文化的深度感受、体验和创作,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四个步骤都贯穿着教师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听老北京城的吆喝,是学生对生活当中实实在在的吆喝的一种立体的感受。

3、设计这样的教学内容,是为学生深入文本进行赏读做铺垫。听完之后,学生谈自己的第一感觉。这个感觉老师不打算做过多的点评,以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势,限制他们以后对课文的品评。这一步骤也基本上属于本堂课的导入部分。将学生带入老北京吆喝的情境。教师的激情导入以及听录音,这个教学活动时间大约6分钟。赏读课文中的吆喝,这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一堂新授课,绝对要以课文作为根本,对课文内容和思想进行深入的品味。一方面积累活生生的生活语言,另一方面是提升对语言的理性认识。探究吆喝语的特点,是跳出文本看课文,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归纳。教学设计当中还安排了学生展示记忆当中的吆喝,分享学生老家熟悉的吆

4、喝。从文本出发,调动学生对生活实践的记忆。把文本和社会生活实际联结起来。这一步骤是本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吸收和输入,是为以后的教学步骤学生的创作搭架子。学生吸收得好,接下来的创作就容易。前面的内容学好了,第三步,创作吆喝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多才多艺的孩子从这里找到表现自己的机会,对语言不太敏感的孩子也能结合前面对吆喝的感性体验动动笔。第四步是课堂的一个延伸,实践活动其实也是一个课后作业,是对本文的一个拓展,由对“吆喝”这一民俗的理解延伸到对社会民风民俗的收集整理。教学过程一、听吆喝、说吆喝四合院。胡同口。忽听得一声:“磨剪子嘞抢菜刀喂”老爷子闲坐在庭院里,眼微闭,手摇一把大蒲扇,不时端起近

5、旁的茶壶,对嘴喝上一口。孩子们已经坐不住了,他们知道,还会有更多的吆喝从家门口经过,保不齐有什么可心的玩意儿和吃食。女人则返身进屋,寻找那些锈钝的家什,只预备给磨刀、磨剪子的人修理,好多用些时日。这,也许是北平人家的一个司空见惯的场景,也是我们年轻人想象中的老北京的日常。今天,我们来学习吆喝,第二课时,请大家朗读学习目标。现在,就请我们来听录音,让老北京的吆喝带我们走进萧乾的吆喝,让我们一齐来感受老北京吆喝的独特韵味。听完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作者介绍了北京城的二十来种吆喝,这些吆喝主要是卖什么? 二、读吆喝、品吆喝(一)仔细赏读文章中老北京城的吆喝。说说你感受最深刻的吆喝。 要求:先自己放声

6、朗读(模仿北京方言读,或者用普通话、自己的方言读都可以),接着在小组内赏读、最后小组派代表全班分享。 举例: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感受:在地地道道的北京吆喝中,全面介绍烧卖的制作过程,突出“蒸”“炸”的工艺,极富诱惑力。 教师总结:那些小商小贩都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生活极其贫困,从小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创作那嘹亮而悠长的吆喝声只为自己的小金鱼、糖葫芦等小商品多卖出去一点点。这种面对生活的困窘仍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深深的钦佩!(二)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听到老北京的吆喝,我们一起来探究文中的吆喝:总结出色的吆喝的语言特点。板书

7、:出色的吆喝语特点合辙押韵运用修辞戏剧性强简短精练多用口语(三)在你的记忆中,什么样的吆喝声让你至今难忘?和大伙分享。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老家的吆喝,请同学们展示。 要求:展示的同学如果使用方言分享(注意语气、语速、语调、重音等),要用普通话解释。 三、编吆喝、分享吆喝假设你是一名小商贩,请为以下的商品创作一则吆喝广告。(吆喝语尽量压韵,尽量口语化,贴近生活)玉米鸡蛋羹牙签牛肉南瓜饼汪之洋的矿泉水圣诞老人的小公仔(吃的喝的和玩的,前三者为本班下午茶活动自己制作的食品,汪之洋的矿泉水是本地生产的,圣诞老人的小公仔是玩的)四、实践活动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到民间采风去,深入生活,收

8、集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教学资源 教学课件PPT、视频文件吆喝声声(小微课)教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声音宏亮、甜美,感情充沛,教态亲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较好。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优点:一、在教学模式上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接受同伴的影响。达到教学效率最大化。本班一共46人,编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7-8人。在赏读课文中的吆喝的环节,教师的要求是,先自己读,再在小组内一起讨论读,最后推荐一个人做代表在全班面前分享。自己读的过程,是独立思考的过程,在小组内分享,是个体智慧的展示,哪个同学吆喝得更地道,哪个同学的阐述更深刻,小组成员的表现高下立现,再推荐优

9、秀的同学进行全班展示,整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层层选拔的过程。同学们自主学习,竞争过程当中又当主角又当评委,无形之中接受同伴的影响。有句经典的话这样说道,“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们都拥有了两种思想。小组的合作学习,就是彼此交换思想,让每个孩子的思想更充盈。每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本班学生都会自觉地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合作,小组内交流。例如,在创作吆喝的时候,第三组陈耿标和吴东昊就自觉地结成一对编快板和表演快板。最后一对上台展示自己创作的吆喝的就是他们两个。小组合作的模式,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小组合

10、作,是教师着力给学生养成的学习习惯,长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已经形成了默契,因此在本次录像课当中,学生也非常自如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进行讨论、交流和分享。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的教学设计由读到写,由感悟、归纳到创作。先读后写,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思维训练过程。更好的读,更深刻的理解,是为接下来的创作做准备。前面的读如果浮于形式,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没有深刻的理解,后面的创作就无从谈起。本堂课的教学设计,最主要的是两大板块,第一板块就是读和思:“仔细赏读文章中老北京城的吆喝。说说你感受最深刻的吆喝。作者回忆自己小时候听到老北京的吆喝,我们一起来探究文中的吆喝,总结出色的吆喝的语言特点。在你的记忆

11、中,什么样的吆喝声让你至今难忘?和大伙分享。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老家的吆喝,请同学们展示。 ”这个板块安排的教学时间达到22分钟,让学生读得充分,想得深入,还能做到书本与生活实践联结起来。第二个板块主要是创作:假设你是一名小商贩,请为以下的商品创作一则吆喝广告。这个板块的教学时间安排12分钟。前面的读充分了,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这堂课的设计,我在参加区里的比赛时,设计过程有偏离,前面的读没有给后面的创作搭好架子,所以在后面写的时候,学生一句吆喝也创作不出来,只好换成同学们展示记忆深刻的吆喝,课堂草草收场。修改过的教学设计,着重强调了对文章当中吆喝语的深刻品味,老师的引导和点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更身

12、临其境地去感受去思考,着重强调了对吆喝语的特点的归纳,为后面的写搭好了架子。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本次上课,在不同的班级,学习水平差不多的这些孩子文思泉涌,在写的时候能轻松地呈现出高水平的创作。三、从教学活动的过程来看整个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学生的活动充分,教师的点拨、引导到位。本课课堂教学选取的是吆喝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已经介绍了作者、学习了新字词,通读了文章并对文章内容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学生已经有了对老北京城吆喝的初步印象。本课时的教学设计着重赏读文中出现的“吆喝”,加深学生对老北京民风民俗的理解,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学会创作吆喝。课堂教学先是导入,接下来是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课堂结束时最后的实践活动是老师布置的作业。中间部份是教学重点,老师指导下的学生活动一环紧扣一环。学生朗读,学生交流,学生分享,这些实实在在的教学活动都要求学生沉下心来学习和思考,整个过程都有老师的巡视和点评。老师或简短精练的提要求,或纵深分析进行点评,或情不由衷地发出赞叹。这些都给了学生很好的指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