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复习课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77047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89.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复习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复习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复习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复习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复习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复习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复习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内文言文复习课以小石潭记为例课题:小石潭记课型:文言文复习课课时:一课时复习目标:1、了解中考题型,有目的地复习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复习过程: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二、教师出示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回答,或齐答;或单人回答。以记忆为主。三、教师课件的相关内容。(一)以中考题为例展示考点*20

2、15广东中考原题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以其境过清( )(3)不可久居(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 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

3、,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明确考点范围课内文言文考点重点实词句子翻译文段理解a内容情感 b写法分析(二)实词复习(1)重点实词字字落实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

4、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a学生同桌互相提问,特别关注添加颜色的字词。b老师课堂提问考察,小组之间进行比拼。*部分重点字词解释:1、隔篁竹2、水尤清冽3、卷石底以出4、为坻为屿5、潭中鱼可百许头6、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7、斗折蛇行8、其岸势犬牙差互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0、以其境过清11、乃记之而去答案: 1、竹林2、格外 清凉3、相当于“而”4、水中高地;不平的岩石5、大约;表示约数,相当于“来”6、呆呆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的样子7、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8、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9、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

5、冷;忧伤的样子;深10、因为;凄清11、离开(2)特殊实词分类复习a老师投影实词,学生小组讨论b以小组为单位,归纳回答,老师做补充。一词多义1、居:不可久居() 居十日,扁鹊离去()2、为:为坻为屿() 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4、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答案:1、居住;过了,停留;2、成为;用 ;因为3、大约;可以;4、清澈;凄清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心乐之3、下见小潭4、斗折蛇行5、其岸势犬牙差互6、凄神寒骨:答案:1、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3、下:名词作动词,向下4、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6、;像蛇一样5、犬牙:像狗牙那样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古今异义词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走、到(三)句子翻译(1)方法指导重点句包括: 1.含重要实词、重要虚词的句子。 2.特殊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 3.揭示主题、蕴含哲理、写景名句或对主要人物事物的评论性句子等。 4.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重要句子的翻译:1 重点词(采分点)直译; 2 句意可意译。(2)实战演练1.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A.在小潭西南方向远望,(小溪)像北斗七星那 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B.向小潭西南方向望去,(小

7、溪)像北斗七星那 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C.向小潭西南方向望去,看见曲折的北斗七星,一条蛇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全石以为底(小潭底部全部是石头)B.不可久居(不可以长久居住)C.凄神寒骨(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3、练一练,在练习本上翻译下列句子。(1)近岸,卷石底以出(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重点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3、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5、潭中鱼可百

8、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6、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8、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9、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0、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答案:1、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2、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3、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4、青葱的树,翠绿的茎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

9、齐,随风飘动。5、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周围什么也没有似的。6、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静止不动,又忽然向远处游走,往来很快,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7、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曲曲折折,忽明忽暗,忽隐忽现。8、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9、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心神凄凉,寒气透骨,令人感到悲哀。10、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三)文段理解(1)文本分析1、本文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凄凉)的景色和气氛,表现了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2、写作顺序:发现小石潭潭中景

10、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小石潭的特点:幽静;作者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3、在写水时,抓住了“水之清、水中鱼、水之源”;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动静相应;恰当映衬;借景抒情)4、如何理解作者先乐后忧,似难相容两种感情?描写心情的句子:“心乐之”“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理解: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2)实战演习1、选出对原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是“如鸣佩环”。B

11、文中侧面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是“下见小潭,水尤清冽”。C写潭中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D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是“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优美。B文中采用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3.下列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

12、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 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四)课外拓展 圈出文段中哪些词曾在课内文言文中学过,并正确翻译。游虎丘小记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五)结束语扎实掌握课内文言文知识,灵活迁移课外文言文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