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合作学习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63751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合作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合作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合作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合作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合作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合作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合作学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三章轴对称复习导学案 主备人:邓艳敏 审核人:吴健博 刘昕 陈宇教学目标: 1、建立第十三章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系统掌握本章 知识点。 2、熟练掌握知识点,解题方法技巧,数学思想并能灵 活运用。自主学习: 1、整理本章知识结构图。 2、盘点本章知识点。合作学习: 知识要点 1.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 (3)图形轴对称的性质 (4)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5)图形对称轴的做法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练习:1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观察下面的国旗,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加拿大、韩国、乌拉圭 B.加拿大、瑞典、澳大利亚C.加拿大

2、、瑞典、瑞士 D.乌拉圭、瑞典、瑞士 加拿大 韩国 澳大利亚 乌拉圭 瑞典 瑞士2 小明照镜子的时候,发现T恤上的英文单词在镜子中呈现“”的样子,请你判断这个英文单词( ) A B C D 3 、哪一面镜子里是他的像?( )街道居民区A居民区B4 如图,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B到它的距离相等知识要点 1.轴对称变换 (1)轴对称变换 (2)如何作一个平面图形的对称图形m 练习: 作ABC关于直线m的对称图形ACB2.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 (1)点P(x, y)关于x轴对称的对称点为P1( , ) 点P(x, y)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

3、点为P2( , ) (2)作一个图形关于坐标轴对称的图形,一般先作图形上( )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即可。31425-2-4-1-3012345-4-3-2-1C(-3,2)B(-1,-1)A(-,1)练习:1.如图,利用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分别作出ABC关于X轴和y 轴对称的图形。yx -2 -1 0 1 2 3 4 5 6 74321A BC2. 如图,(1)作出ABC关于y轴对称的A1B1C1,并写出A1B1C1各顶点的坐标;(2)将ABC向右平移6个单位,作出平移后的A2B2C2 ,并写出A2B2C2各顶点的坐标;(3)观察A1B1C1和A2B2C2 ,它们是否

4、关于某直线对称?若是,画出这条对称轴。yx -2 -1 0 1 2 3 4 5 6 74321A BCyx -2 -1 0 1 2 3 4 5 6 74321A BC 知识要点: 1.等腰三角形 (1)概念 (2)性质 (3)判定2.等边三角形 (1)概念 (2)性质 (3)判定练习: 如图,在ABC中,已知AB=AC,BD、CE是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O,OBC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达标检测:1.如图,在ABC中,BC=8,BP、CP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且PD/AB,PE/AC,求PED的周长 . 2.如图,已知AB=AD,BAD=60,BCD=120,延长B到E,使

5、CE=CD, 连结DE.求证:BC+DC=AC. 课堂总结:谈谈你的收获课后反思:.2学生情况分析从心理特点来看,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直观事物的感知能力强,想像力丰富,正逐步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知识储备上,他们在小学时对轴对称图形就有了一定的认识,又刚学习了平移变换和三角形全等,已经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图案设计能力,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同时,由于我目前所教的这两个班级是我从七年级开始带起的,他们已经养成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我的一些教学理念也比较熟悉,所以我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思维延伸。但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仍需要我们老师进一步培养。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一、教材

6、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部分讲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是在学生小学学过对称的基础上,在学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前安排的一节内容。它是前面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中心对称的重要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所授班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发散,归纳总结能力弱。根据学生小学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标确定本课的教学

7、目标为:知识与能力: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认识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因为后面在研究很多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时,对称性是研究的重要方面。)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3、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难点:轴对

8、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两个不同概念,原因有两点:(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比较熟悉,但往往不能够完全掌握它的定义;(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体现了中学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转换角度看待事物也是学生今后处事必备的。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鉴于教材特点和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

9、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运用投影仪提高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三、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首先,为学生展示多幅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它们很漂亮、美观吗?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观,并进一步设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通过设问和学生发现的结果,揭示课题本节课学习轴对称图形。2、动手操作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运用教具演示,并让学生观察老师手中的纸蝴蝶,并根据观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通过实

10、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有几条直线,就有几条对称轴(投影显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前面已经分析过,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图形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一、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二、通过复习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不同点;三是利用投影的直观演示,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体做法是:在强化学生在理解轴对称图形定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有两个图形,能

11、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一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然后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概念中的两点加以对比,学生便容易发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1)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那么如何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何联系呢?这是学生学习的又一个难点。此时,便利用PPt演示双喜字,画好对称轴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学生们会发现: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

12、,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投影显示区别与联系)。3、联系实际,加强训练为了及时巩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予以消化吸收,首先联系学生学习实际,让学生辨认熟悉的几何图形和较复杂的标识、图画,其次设计了有梯度的训练题,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4、发挥想象,感受对称美通过本节课的观察实验,学生们发现了生活中很多轴对称图形非常美丽,请同学们发挥想象。这样,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升华,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情感。最后通过配乐欣赏生活和自然界中的轴对称,让学生站在更高层次上欣赏对称美,感受对称美。5、课后反思(1)因课堂主要内容都在板书中,所以学生小结很顺利的说出了课堂主要收获。这说明课堂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训练有效果。(2)利用双喜字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轴对称的联系,化解难点。(3)所有学生都对轴对称概念有了一定认识、理解,程度较好的学生对轴对称的性质有了初步发现和想法,这在下一节性质的教学中得到了体现。(4)学生归纳概念训练不够。第一个概念是有老师引导得到的,第二个概念可由学生自己模仿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