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62787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 城关镇一中 李凤霞一、教材分析 1.内容简介: 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够列举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2)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问题的能力。(3)初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情感目标:确立保护环境和珍爱

2、生命的情感。3.教学重点:(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2)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4.教学难点:(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突破策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所表现出的生物学现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向生物学观点迁移,这样做,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让学生从自己的“已知”说起,这不仅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在知识不断迁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培养。(2)尝试设计“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 突破策略:从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入手,

3、很好的利用了生物知识的切入点。通过课下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动手参与和课上的自我表述和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增加了实验的可信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表达能力,并且还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珍爱生命的教育。 5.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蚯蚓对土壤的翻耕的实验装置一套,标本瓶,玻璃板,湿土,细沙,蚯蚓若干,菜叶等。(2)兴趣小组的分工,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的探究,课上带来观察使用。 (3)仙人掌一盆;睡莲一棵。学生准备:(1)预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一节。(2)收集有关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资料或图片。6.教学方法: 教法:分析法、发现法。 学法

4、: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二、教学过程(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除去两极冰帽那荒无人烟难以到达的区域以外,都充满了神奇的生命,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那么,同学们自然会考虑到生物对环境变化会产生什么反应,生物是如何面对环境变化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作用。(二) 探究新知: 1.教师呈现仙人掌和解剖睡莲的茎和叶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针对各自生活的环境,找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生活在荒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可以减少水分散失的面积;茎肥厚多汁,能储存水分。生长在水中的睡莲,其

5、叶柄和茎内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以满足呼吸的需要。有的同学还举出了热带雨林中植物的叶片宽大,松树的叶变成了刺等等。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各种植物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环境的适应。 2.动物又是如何适应环境的呢? 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第43页“观察与思考”中的图1、310,小组内同学之间讨论,并推荐代表回答思考题。为此,有的同学还列举了壁虎趾上有吸盘,可以爬墙;青蛙、变色龙、蝈蝈、北极熊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可以逃避敌害;长颈鹿的脖子很长,可以吃到树上叶子;鲸的体形象鱼;凶猛的眼镜蛇,在遇敌时颈部膨大,用以恐吓敌人;海参遇敌时,会“献出”内脏,供敌害食之,它则借机逃走,以后再长出新的内脏等等。使学生充

6、分认识到各种动物在不同方面表现了与环境的适应。 3观察分析,提高能力。 (1)媒体展示:北极熊、企鹅、大熊猫和家蝇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它们的分布范围,并分析各自适应的环境温度。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互补,拓展思维,并初步认识到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3)媒体展示“生物对温度耐受范围示意图”,并在不同范围的曲线上确定几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说明各点表达的含义,认识到同一种生物,在不同温度环境中,都有不同的生活表现。并进一步明确: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当环境改变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的适应能力,就可能被淘汰。 4作出假设,激发思维。 (1)如果

7、这些生物的形态不是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小组积极讨论,主动思考,并选出代表发言。最后师生共同归纳:生物要生存,一定要适应环境 。 (2)阅读“相关链接”,引发思考。并由部分学生宣读各自网上查找的相关资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物种的灭绝是人类不可弥补的损失,人们不仅保护生物,还要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人类应与生物和谐共存。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道德情感。 5探究实验,生物对环境的作用-蚯蚓对土壤的翻耕。通过课下生物兴趣小组动手参与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实验的可信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表达能力。 (1)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蚯蚓对土壤的翻耕。 (

8、2)通过小组交流,相互补充和完善设计方案,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创造性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设计的方案多样,如不同光照的情况三种:光照;黑白间照;黑暗。均为24小时。不同时间的情况两种:一天;两天。均在黑暗下等等。选材上多用透明饮料瓶。 (3)生物兴趣小组代表发言,讲述各自的探究操作过程,并展示各自的实验结果。 (4)师生共同探究,归纳得出结论:蚯蚓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周围的环境。 (5)实验后蚯蚓应如何处理,学生一致认为应放归原来的家园,让它们恢复正常的生活。这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珍爱生命的教育。 6建构知识网络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节知识网络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作用三、中考链接

9、1. (2006 山东济宁)下列选项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A红柳树根扎的很深 B大树底下好乘凉C望断南飞燕 D秋风扫落叶解析:本题考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能适应环境,还能影响环境。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大树进行光合作用释放了大量氧气,从而使大树周围空气中的含氧量相对较大,空气新鲜。答案:B四、典型例题:例1 长期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植物,其形态等方面会出现一系列适应性特征。下列叙述中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合的是( )A有非常发达的根 B具有肥厚多汁的肉质茎C在叶表面有厚的角质层 D有宽大的叶片解析: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的,表现在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呈现出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水

10、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条件,在干旱环境中生活的植物要尽可能的保持体内的水。有发达的根可以帮助植物从土壤深处获取水分,茎变得肥厚多汁可以贮存水分,如果叶片面积大,会增加水分的散失。答案:D例2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能从土壤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 ,这说明生物能_;同时,蚯蚓在土壤中的生活会使土壤空隙增多,提高土壤肥力,这说明生物能_。解析: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富含有机物的环境中,是因为这样的环境有利于蚯蚓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和摄取食物,能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因而是对环境的适应;蚯蚓在生命活动中,通过取食残枝败叶作为食物,食物通过消化后,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蚯蚓粪

11、内含有大量的含氮物质,因而能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了环境。答案:适应环境 影响环境五、自主检测(一) 选择题1、 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 )A 天热时,狗将舌头伸出,利于散热B沙漠地区的植物根系发达C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茎有储水功能D蚂蚁借机爬上过往的动物身上2、 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下列哪组生物在地球上分布范围极为狭窄 ( )A北极熊和家蝇 B大熊猫C北极熊和麻雀 D北极熊和大熊猫3、 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下列各项中对温度的耐受范围最大的是 ( )A可生殖范围 B可生存范围C可生长范围 D一样大4、 当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如果生物没有相应

12、的适应能力,就可能 ( )A加速进化 B缓慢进化 C加速逃跑 D被淘汰5、 (2005,呼和浩特)有四名同学每人举了一个例子,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其中正确的是 ( )A黄鼬遇到敌害时能释放臭气 B在沙地上栽种植物可以防风固沙C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D仙人掌的叶变成刺(二) 非选择题1.生物对其生活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_,生物的适用方式体现在_、_、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2.分析简答: (1)雷鸟冬天换上白色羽毛,大大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有的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表明了:A_; B_ .(2)人们为了保护雷鸟,增大了对猛禽和兽类的捕杀,你认为雷鸟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将是_。猛禽和兽类与雷鸟之间的关系是_。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_。电视墙也就是电视背景装饰墙,是居室装饰特别是大户型居室的重点之一,在装修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电视墙通常是为了弥补客厅中电视机背景墙面的空旷,同时起到修饰客厅的作用。因为电视墙是家人目光注视最多的地方,长年累月地看也会让人厌烦,所以其装修就尤为讲究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