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燃烧--燃料--初三化学试题(上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56132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燃烧--燃料--初三化学试题(上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4章--燃烧--燃料--初三化学试题(上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4章--燃烧--燃料--初三化学试题(上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章--燃烧--燃料--初三化学试题(上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4章--燃烧--燃料--初三化学试题(上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燃烧--燃料--初三化学试题(上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燃烧--燃料--初三化学试题(上教版)初中化学同步练习(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章 燃烧燃料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知识归纳1燃烧是一种 、 剧烈的化学反应。2一般情况下,使可燃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 ,叫着火点。燃烧应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 , 。3可燃物燃烧可以分为 和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 ,放出热量 ,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 和 ;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 ,放出热量 ,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生成 、 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的物质。4一氧化碳是一种 、 的气体,它有 ,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 结合,使其丧失 功能。 , , 都会增加空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5在 内,如果发生急速的燃烧,短时间聚集 ,使气体的体积 ,就会引起 。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 时,遇到明火

2、就会发生爆炸。6灭火的方法有: 、 、 。当被困火灾区,应用 捂住口鼻,低下身子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方法研习1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中,不恰当的是( )A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B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用湿抹布扑灭C电路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2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木柴燃烧得更旺,这是因为( )A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B木柴是可燃物C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D散热快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我们选用细铁丝并卷成螺旋状,这是为了( )A铁丝不易燃烧 B散热快C温度达到着火点 D使铁丝和氧气充分接触4下列爆炸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药爆炸 B蒸汽

3、锅炉爆炸C气球爆炸 D车胎爆炸5夜间发现煤气泄露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打开排气扇,把煤气抽走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处C关闭气源阀门,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立即打电话,请人来维修6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梗着火点高 B火柴梗接触氧气少C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D火柴梗潮湿7宇宙飞船内充满了人造空气,可是宇航员在舱内划燃火柴后,火焰会马上熄灭,这是因为( )A舱内氧气不够 B在失重情况下,空气不对流C舱内温度过低 D没有达到着火点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即可发生爆炸B温度低于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不会燃烧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D在有易燃易爆物的工作

4、场所,严禁穿化纤类衣服9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三句话来解释: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乙: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丙: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做功。这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A甲乙丙 B丙甲乙 C乙丙甲 D甲丙乙10白磷应保存在 里,白磷露置在空气中会因 而引起 ,此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11煤是一种常用的化石燃料,家庭用煤经过了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以前人们把煤粉加工成略大于乒乓球的球体,后来人们把煤粉加工成圆柱体,并在圆柱体内打上一些孔。请你分析这种变化的优点是: 。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污染物,为了减少煤燃烧时对环境的污染,可设法把煤

5、与水蒸气在较高温度转化成较洁净的水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请你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煤气厂常在家用水煤气中特意掺入少量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其目的是 。12图41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对比实验:(1)根据各实验得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 实验1 实验2 实验3(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 ,水的作用是 。拓展研究1图42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人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的塑料盖掀起。试问:(1)在上述实验中,鼓

6、人空气的作用是 。(2)下列情况下,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填序号);金属筒不加盖时;蜡烛没有点燃时;无盖小塑料筒中装的是干燥面粉时。(3)面粉厂为了避免爆炸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有 (写出一种即可)。2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2)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4)现象与结论:如果小明的猜想正

7、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5)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知识归纳1无数实验证明, 的质量总和等于 的质量总和。这一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前后, 和 不变。镁条燃烧时,参加反应的 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 质量,故生成的固体质量 燃烧的镁条质量。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知水由 组成。3 叫做化学方程式。书写化学方程式所遵循的原则是: , 。4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2)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石灰水,使其变浑浊:

8、 。(3)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4)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以上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5在4P+5O2=2P2O5反应中, 份质量磷与 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物质的质量比m(P)m(O2) m(P2O5)= 。6加热分解6 g高锰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方法研习1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元素的种类;分子的数目;物质的总质量,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一组是( )A B C D 2下列各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 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C空气液化后再蒸发得到气态的氮气和液态氧气D蜡烛燃

9、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 + O2 CO2BCuSO4 + 2NaOH Cu(OH)2+Na2SO4CFe + O2 Fe2O3D2H2O 2H2+ O24A g高锰酸钾加热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B g,则生成氧气质量为( )A(A+B)g B(AB)g C(BA)g D无法判断5某物质R在氧的作用下发生反应:2R +2H2O + 7O2 2FeSO4 + 2H2SO4,则R的化学式是( )AFeS BFe2S3 CFeO DFeS26将A、B、C各10 g混合后加热,A完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4 g D,同时增加了8 g C,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为 ( )

10、A15 B51 C14 D417将m g硫在n g氧气中燃烧,所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下列答案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m可与n相等,也可不相等)( )A一定等于(m+n)g B一定小于(mn)g C可能是小于或等于(m+n)g D以上答案都正确8用I2O5可以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I2O5+5COI2+5CO2。根据生成CO2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关于这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I2O5的质量等于生成物I2的质量B反应物所含分子种类与生成物所含分子种类相同C参加反应的I2O5和CO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的I2和CO2的质量比D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中的氧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物CO2中的氧原子总数9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元素,还可能含有 元素。10海洛因、鸦片、大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