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5568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须全部掌握 熟记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B、C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B 学生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B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等。B 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D1 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 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 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 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 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 、(行动研究法) 。D2展开 教育心

2、理学的研究原则1、 客观性原则:对心理学现象的研究必须按他们的本来面貌加以考察,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研究,必须实事求是。2、 发展性原则: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要把心理现象看做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发展性原则是一个强调在发展中研究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则。3、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要密切关注在教育教育实际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行研究。4、 教育性原则: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B 调查法的种类是(谈话法)和(问卷法)。B 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 (计划) 、(行动) 、 (观察) 、 (反思)。 教育心理学的

3、研究内容1、 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现象。2、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第二章 中小学生心里发展与教育B 心理发展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C (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成熟是指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能力的增长;学习,即学校条件下的学习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同化和顺应: 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就是: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同化顺应人人都有;动物只有顺应。B 最近发展区的含义。含义:是由维果斯基提出的,

4、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他指出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已经达到的水平,更应看到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B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失误的关系的意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控)。B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心理自我考的几率大)A (斯滕博格)提出了心理自我管理理论。可将认知方式差异分为:(立法型)、(执法型)、(司法型)。B (瑞德)根据学习者的不同感官偏爱,把学习风格分为(视觉型)

5、、(听觉型)、(动觉型)、(小组型)、(个人型)。A、 B 感官思考型:追求实际效益与结果,偏重行动而不是言谈与理论。 感官感受型:好交际、待人友善、重视人际关系。 直觉思考型:追求理论知识,喜欢对智力具有挑战性的复杂问题。(考的几率大) 直觉感受型:好奇、富有洞察力和想象力。C 学习风格:是学习者个体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偏爱。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而不是试图消灭这种差异。A (智力的性别差异)有两点基本认识:一是(男女智力的总体水平大致相等,女性智商分布均匀,但男性智力分布的离散程度比女性大);二是(男女的智力结构存在差异,男性

6、偏于抽象思维,女性偏于形象思维)。一般而言,女性智力表现较早,男性智力表现较晚。D3 多元智能理论(八个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发展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包括:(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C 加德纳认为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具有(同等重要性)。C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有其优势、长处,也存在劣势、不足,既有有利于学习的一面,也有阻碍学习的一面。B (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C 关键期含义:某些行为或

7、心理机能在发展的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必要的恰当的条件,这种行为或机能就难以产生或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人类的行为学习即使错过了关键期,有的能力可以通过补偿学习获得,但难度会加大。所以,一定要把握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教育。(06年判断)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及思维特点。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客体永久性仅限于感知运动2、 前运算阶段(2-7岁)表象性思维思维简单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3、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小学)逻辑推理具有抽象概念、可逆、失自我中心4、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抽象逻辑思维可逆、

8、灵活、进行“假设-演绎” 第三章 学习的基本理论D4展开 尝试错误学说的基本规律1、效果律:即情境与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受反应之后的效果支配。如果在某种情境中,行为产生了一个满意的结果,那么类似情境中,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性将会增加;反之,则减少。2、练习率: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连接就越牢固。3、准备率:可以看做是尝试错误说的动机原则。个体是否会对刺激做出反应,与个体事先是否处于准备状态有关。D5 强化理论在学习中的应用:1、强化理论认为行为会随着其后的及时的结果而变化。没有一种强化形式适合于所有人,当采用的表扬或奖励方式对学生无效时,并不是强化无效,而是没有选择正确的强化方式

9、。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奖励时,应注意避免外部奖励对内部兴趣的破坏。当学生已经自行从事某种活动时,教师应谨慎考虑奖励是否必要,避免急于不必要的奖励。 2、惩罚是为了减少学生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一般来说,要尽可能少用惩罚。惩罚的运用应该及时,在惩罚时,最好选择一定的替代反映进行强化。C 不能错误地认为接受学习就必然是机械的,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的。无论接受还是发现都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有意义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联系。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一定考)含义:构建主义则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事物的理解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的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

10、不同的理解。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构建新的经验。基本观点:1、知识观:知识都是主观的,知识都是自己构建的过程。 2、学习观:学习是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 3、学生观: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理论应用:1、支架式教学:利用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 2、情景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 3、探究学习:强调在做中学,就是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构建知识的过程。 4、合作学习:主要以互动合作为教学活动趋向,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来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B (探究式学习)就是个体构建主义的观点在具体教学中的运用。B 构建主义的应用:(支架式教学)、(情景教

11、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B 意义学习的实质: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恰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D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1、学习者要有学习心向; 2、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备恰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相联系; 3、学习者必须主动地使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已有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B 先行组织者的定义: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程度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第四章 学习动机D 分析自我效能感理论,这一理论对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

12、动机有何启示?含义: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的,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先行因素与结果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括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行为的先行因素即期待,包括结果期待、效能期待。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以及对教学的启示:1、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影响最大,所以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2、对他人的观察: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3、言语劝说:包括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以及自我规劝。4、情绪和生理状态:教师应将学生的情绪和身体状况调节至最佳状态。C 学习动机的培养:虽然学习效果是客观的,对它的评定要遵循一定的客

13、观标准,但是学生对它的感觉却有主动性。D 学习动机的激发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贯彻始终2、 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D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2、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达到最佳水平;3、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以达到最佳水平;4、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成倒U形曲线。DC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示意图B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

14、要)。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D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相同要素说: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才能影响另一种学习,即产生迁移。D 概括说: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他们之间的共同原理。D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交奥苏伯尔提出的,他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内容:1、学生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 2、认知结构只要变量及其对学习迁移的影响。 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 3、利用“先行组织者”来促进学习的迁移。E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改进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迁移 其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促进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