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与练习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9555162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与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与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与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与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与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与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初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与练习(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内容物理学是一门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 概念 意义速度 定义 公式 单位 概念 意义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 公式 单位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测量

2、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

3、能避免。习题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1k m= m,1m= dm= cm= mm= um= nm,。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 的单位。(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 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 、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 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 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多次测量取 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3、一个 中学生的

4、身高为1.58 ,一本书的厚度为10 ,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18.41cm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cm。(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cm。(图1) (图2) (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 圆的直径为 cm。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

5、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mm。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 、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 、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分或秒)8、误差是 与 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 能消除, 只能减小,不能消除。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 、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二、运动的描述运动的绝对与相对1、运动是宇宙中

6、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除了机械运动,运动还有多种形式,如微观世界里分子、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机盎然的生命运动。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习题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的变化叫做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的世界。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3、参照物

7、: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 的物体叫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 为参照物。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 ,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的。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8、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这样,在比较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时,可以保证时间相同。计算公式:v=其中:s路程米(m);t时间秒(s);v速度米/秒(m/s)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1m/s=3.6km/h。v=,变形可得:s=vt,t=。2、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粗略研究时,也可用速度的公式来计算,平均速度=总路

9、程/总时间。习题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 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 的物体运动得快。(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 的物体运动得快。2、速度 (1)定义: 。(2)公式: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路程。(4)速度的国际单位: ,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速度的单位是由 的单位和 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_km/h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_ _(5)单位换算:10m/s=_km/h 54km/h=_m/s3、机械运动

10、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运动和 运动。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 分为 直线运动和 直线运动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 ,这种运动叫做 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 速度来表示。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 ,公式中V的大小是 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 比,函数图像为: 。 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v= = ,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粗约或平均快慢程度。 变形公式有:路程s= ,时间t= 7、用速度公式计算,是重点和难点。灵活应用,用规范格式解题。四、测量平均速度1、停表的使

11、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习题1、实验原理: 2、实验器材: 3、实验时用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4、 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_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一、填空题(1分33=33分 )1.在平静的湖面上行驶的游船上坐着的乘客,以_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以_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45 m的路程用了30 s的时间,则它在前15 s路程内的速度为_m/s,通过的路程是_m;它通过72m路程所用时间为_s.3.某同学的测量记录中忘了写单位,请替他补上:某一同学的身高为1.63_,教室的长为90_,窗户的高为1.1_,课本的宽度为13.84_,一枚硬币的厚度为2.4_,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是100_,骑自行车的一般速度是5_万里长城全长约6700 4.我国首架既可离水飞行,又可在水面滑行的实用飞翼船,在以100 km/h的速度飞行时开始记时,经0.25 h完成了40 km的航行,速度达80m/s,那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