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第2章第3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6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4903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单元第2章第3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单元第2章第3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单元第2章第3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单元第2章第3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单元第2章第3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单元第2章第3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单元第2章第3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说明生物圈的范围。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3. 说明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4.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二)能力方面尝试分析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认同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生物圈的范围。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难点: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三、教学准备1教师:幻灯片、视频片段。2学生:课前预习生物圈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准备收集星球及生物圈等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地球仪。 收集

2、宇宙中各大星球的资料以及生物圈的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资料的能力情境导入出示课件,展示地球的壮丽景观,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并欣赏。提出问题:地球的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吗?生物究竟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呢观察、欣赏。观察、思考。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景。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进入角色一、生物圈的概念通过展示“地球在宇宙中悬垂状态”的课件,引出生物圈的概念后组织学生结合地球仪讨论分析总结生物圈的概念。1生物圈的范围出示课件:生物圈的范围,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总结。观看生动的课件后,再根据自己课下收集的资料,讨论生物圈的范围,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念。

3、生物圈地球表层中的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大气圈下层。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讨论交流总结生物圈的范围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生物圈的结构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大气圈后台监控,前台导演,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 ,分别扮演某个角色。水圈提出“角色扮演”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岩石圈倾听各组意见。引导学生说出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以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台词,夸赞自己的圈层。同组成员互相补充。角色扮演能充分发挥学生想象

4、力和创造力 。在参与过程中,能挖掘集体智慧,发挥个人优长,突出学生主体,学会倾听艺术,感悟真挚情感;各方面能远近兼顾,体验成功的快乐。二、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组织 监控。出示资料。引导分析。参与学习。想象平台(技能训练)假如你什么都不携带,到其它星球上去做客,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根据手中的资料、结合教材,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生物圈为生物提供的基本条件。没有氧气会窒息而死,没有水会渴死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培养学生对资料的分析及处理能力,达到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目的,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高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回顾反思(小结)组织、监控。谈收获。谈获取

5、知识的方法与途径。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课下探究请同学们课下注意搜集宇航员杨力伟飞向太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课下搜集宇航员杨力伟飞向太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激发学生关注科学并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课外实践探究能力。课后模拟制作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 自行设计生物圈的简易模型。课后自行设计生物圈的简易模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四板书设计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 生物圈的范围 气圈海平面上下10千米 水圈 岩石圈2、 各种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检测案1.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

6、(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B )A 发展畜牧业 B 改善生态环境C 发展生态旅游D 增大木材产量2.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下列从生态系统理论上说明这一点的是 ( C )A 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B 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能产生强烈干扰。C 城市生态系统要大量输入输出物质和能量。D 城市生态系统人口众多,与外界交流频繁。3.下列哪一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 C )A 农田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C 城市生态系统 D 荒漠生态系统4.“山林多栽树,如同修水库,雨多它能吞,天旱它就吐。”这条谚语说明了森林有哪些作用?5

7、.根据动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与其对应的生态系统连线。有的动物可以生活在多个生态系统里。猞猁 森林生态系统扬子鳄 草原生态系统疣鼻天鹅 海洋生态系统鸬鹚 河流生态系统黑斑蛙 湿地生态系统鳗鲡 农田生态系统反思与补充:第四节单细胞生物一教学目的 1.以草履虫为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2.以草履虫为例说出单细胞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 3.了解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1.描述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2.描述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特点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行为教学意图导入新课引言: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生物体(除病毒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大家知道自己是由多少个细胞

8、构成的吗?在自然界中,许多生物都含有无数个细胞,但是,也有一些生物体本身只有一个细胞,它们是我们今天要进行学习的单细胞生物。一、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阅读P66文字,说出单细胞生物的概念及生活环境。 出示:单细胞生物的图片大肠杆菌、酵母菌、变形虫、衣藻、草履虫。讲述:简单介绍这几种单细胞生物,并提问大家还知道哪些生物也属于单细胞生物。二、单细胞生物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提出问题: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构成,但它们却能独立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为什么?讲述:我们今天就以草履虫为代表来进行探讨。讲解:草履虫的结构特征及其生活。形态结构:体长大约不到一粒芝麻的1/10,只能用显微镜观察到。形状

9、像倒转的草鞋底,全身布满了纤毛。 让学生看P69草履虫结构图,对照PPT回答各结构名称及其功能。 出示:观察草履虫视频,让学生了解该实验的流程及草履虫在显微镜下的结构及生活。 根据视频辅助对草履虫生活的进行总结。 生命活动:纤毛运动(草履虫依靠表膜上纤毛的摆在水中旋转前进)。表膜呼吸和排泄的功能。食物泡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伸缩泡排泄废物的功能。生殖方式分裂生殖 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 提出问题:草履虫对外界刺激能否产生反应? 探究过程P69练习3,让学生假设会出现的实验结果,然后借助ppt进行讲解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能趋利避害,适应环境。三、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借助课本及ppt向学

10、生介绍几点单细胞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并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单细胞生物有许多,有些对于人类是有益的,比如人体的正常的肠道细菌;但有些就无益,比如HIV;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有益菌也会变成有害菌,如肠道内的有益大肠杆菌过多所引起肚泻,但这也是一种正常的调节现象.饶有兴趣地观看这些单细胞生物,并能说出几种单细胞生物。认真听讲,了解草履虫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知道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先学后教,当堂练习四教学设计一、单细胞生物的概念1、概念:2、生活环境: 二、单细胞生物的结构及生活 纤毛 表膜 1. 口沟 草 细胞质 履 食物泡 虫 伸缩炮 收缩管 细胞

11、核 胞肛 2.草履虫的生活:3、 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检测案1、下列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B )A、水绵 B、变形虫 C、水螅 D、珊瑚2、草履虫进行呼吸的结构是( C )A、纤毛 B、伸缩泡 C、表膜 D、收集管3、草履虫的食物主要是( B )A、浮游生物 B、细菌和微小浮游植物C、小型水昆虫 D、小型原生物4、观察草履虫实验中,如果载玻片上的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时,可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的液滴中放( C )A、土 B、水 C、几丝棉花纤维 D、干燥剂5、小明把碳素墨水滴了少许到草履虫培养液中,几分钟后,制成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些草履虫的某结构被染成了黑色,这种结构的名称是( C )A细胞核B液泡C食物泡 D伸缩泡6、草履虫属于动物,而玉米属于植物,其主要依据是( A )草履虫细胞结构没有细胞壁草履虫能自由运动草履虫体内没有叶绿素,不能制造有机物草履虫对外界刺激反应很灵敏A B C D反思与补充电视墙也就是电视背景装饰墙,是居室装饰特别是大户型居室的重点之一,在装修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电视墙通常是为了弥补客厅中电视机背景墙面的空旷,同时起到修饰客厅的作用。因为电视墙是家人目光注视最多的地方,长年累月地看也会让人厌烦,所以其装修就尤为讲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