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48762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示范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郑和下西洋。2.掌握戚继光抗倭。3.掌握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4.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郑和远航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通过对郑和

2、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教学重点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郑和下西洋路线和所经过的地方(古今地名对照)教学方法图示法、纵向联系法、故事穿插法、情景教学法教具准备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七子之歌-澳门教学过程导入:七子之歌歌词中的“妈港”是什么地方?这首七子之歌是谁的作品?澳门和妈港是什么关系?澳门是什么时候被葡萄牙占领的?又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澳门被占前后,中国还有哪些对外交往的大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方面的内容。板书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郑和

3、下西洋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总结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概况、意义等内容。学生总结目的是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时间是14051433年,先后7次下西洋,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每次出海2.72.8万人,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内容和过去学习过的知识,互相交流一下,探讨郑和下西洋具备了哪些条件?教师补充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佛教与伊斯兰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这些也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当然,船队中其他成员也是功不可没的,比如说,各船的船长、舵手及全体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

4、作等等。更重要的一点是明朝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郑和的船队要远航,首先需要的是大量资金和优质的远洋船只,如果没有当时农业和手工业(造船业)的高度发展是办不到的。教师讲解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明军平定了云南。正在这一年,郑和的父亲病故,这时他才十二岁。郑和被送到北平,成为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因为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此时,明朝皇室内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因此,朱棣登上皇位(明成祖)以后对郑和愈加信任。永乐二

5、年(1404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郑和希望长大了也能出海远航。当时印度洋沿岸各国都信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两个宗教,懂一些航海知识而且又担任管理宫廷事务的大太监,因此,明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领船队去完成这一光荣又艰巨的任务。看郑和航海图:(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能描述出郑和下西洋经过的地方)教师引导有人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耀兵异域,宣扬国威,寻找在靖难之役中失踪的建文帝的下落。我们先不说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我希望通过看下面的这一段描

6、述,来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1)我们先说意大利人哥伦布。哥伦布于1492年率领西班牙船队横渡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美洲。其二是葡萄牙人达伽马于1497年乘船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第二年抵达印度的西海岸。最后是葡萄牙人麦哲伦于1519年率领西班牙船队经南美洲南端的海峡进入太平洋,在第三年到达菲律宾,为了纪念他的功绩,把美洲南端的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他们的业绩确实值得人们称颂。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早了87年,比达伽马早了92年,比麦哲伦到达菲律宾早了116年。而船队的规模、船只的大小等,这三位欧洲航海家,更无法同郑和相比:他们几次航行,船只只有三四艘,最大的载重量只有一百二十吨;人数仅为一

7、二百人。而郑和的船队超过两百艘,其宝船的载重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因此郑和下西洋的远航壮举,更是彪炳史册,郑和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2)1502年,葡萄牙人瓦斯科达伽马率领的二十只船只,配备着大炮和步兵队,第二次前往印度,沿途烧杀抢劫,真是无恶不作,为所欲为。他们在印度洋上,遇到一艘从麦加回非洲的没有武装的船,船上载有七百多个摩尔人。达伽马下令把船上的货物统统抢光,并把摩尔人全部禁闭在船舱里,然后把船烧掉。不仅如此,这支船队在到达印度的科泽科德(即古里)时,对当地居民大量屠杀,掠夺了许多金银财宝,并用大炮将这座繁华的城市摧毁。这一切野蛮残暴的行为,与近一百年前的郑和的船队的

8、那种彬彬有礼、和平贸易、平等交换相比,多么不相称,真是天壤之别。达伽马的船队是一支海盗船队,而郑和的船队却是一支和平贸易的船队。请同学们根据材料和课本中邮票的图案总结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条件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目的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经过 (时间、次数、规模、到达地点)意义 世界壮举、和平交往、加强联系教师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学到的是明朝在对外交往中友好的一面,在明朝的对外交往中,也有冲突的一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板书二、戚继光抗倭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找出戚继光抗倭的背景、过程、结果、意义。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

9、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结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抢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戚继光组建了一支纪律严明、人称“戚家军”的抗倭队伍,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接着,又率部进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了那里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了保障。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被永远载入史册。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课本的叙述,讨论一下,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完以后,把本目的内容用板书简略地表示出来)背景 倭寇损害了沿海人民的生命

10、财产,破坏了我国的主权。过程 九战九捷,扫平浙江。进入闽粤,肃清倭寇。胜利原因 战争的正义性、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爱国军民的配合。评价 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教师引导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支军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学生回答岳飞指挥的岳家军。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对比一下“岳家军”和“戚家军”在抗击对象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岳家军抗击的是金军,是中华民族内部的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是国内矛盾。戚继光抗击的是倭寇,是反抗外来侵略。教师强调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动脑筋”

11、的内容: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学生回答“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教师过渡同学们,在明朝的对外关系中,还有一件大事便是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同学们,澳门是怎样被葡萄牙占领的?占领了多长时间?在

12、这期间,中国历届政府都作出了哪些反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请大家先看书,看在上面能得到哪些信息?板书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学生看书教师讲解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用欺诈手段,买通明朝广东官员,得以进入澳门。这件事并没有得到明朝中央政府的批准,葡萄牙人只是用每年向汪柏私下送交贿赂银500两的代价,维持其在澳门贸易十多年。万历元年(1573年)这500两银子改为地租交给中国政府。葡萄牙人以此获得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但是澳门的领土主权仍然属于中国。万历二年(1574年),明政府采纳广东籍官员的建议,在澳门实行主权管理。课堂小结同学们,从前面学习过的内容知道,明朝前期,中国

13、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郑和七下西洋,同亚非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频繁,属于友好交往;明中后期,国势日渐衰落,倭寇入侵、倭患猖獗,戚继光领导了反侵略的抗倭斗争,并取得了胜利,然而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却日益尖锐,于是就有葡萄牙殖民者的入侵,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并在那里开始了殖民活动。后两者表现为冲突和战争。明代对外交往的特点的演变,非常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落后了。布置作业1.收集关于澳门的资料,以一个方面为切入点,写一篇关于澳门的文章,体裁不限,在班上交流。2.收集郑和下西洋的资料,编成历史小故事,在班上交流。板书设计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活动与探究 文献材料:“(16世纪前期)番彝伊朗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请将文献材料记载的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行径同郑和下西洋活动进行比较,说明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电视墙也就是电视背景装饰墙,是居室装饰特别是大户型居室的重点之一,在装修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电视墙通常是为了弥补客厅中电视机背景墙面的空旷,同时起到修饰客厅的作用。因为电视墙是家人目光注视最多的地方,长年累月地看也会让人厌烦,所以其装修就尤为讲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