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99529485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精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主要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等构成。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了机会,为了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为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根据我校已有经验,经学校行政研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希全校各部门认真执行。一、指导思想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执行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以教育要“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

2、其它课程的实施,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一代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能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因而必须全校高度重视,寻求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切实实施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课程内容(一)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内容。我校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应基于学生自身兴趣,在教师组织和指导下,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选择确定课题,开展研究学习活动:1、人与自然:人与自然关

3、系的角度提出课题,如宝应环境生态保护、宝应各种资源能源的综合循环利用、地方小气候、宝应地理等。2、人与社会:从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课题,如校规校纪、社群关系、人群心理、地方社会各阶层分布的调研分析、小城镇规划、农村地区交通状况调查、地方法制、地方人口与经济发展、地方贸易与市场调研等。3、历史文化:从人的发展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角度提出课题,如乡土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历史遗迹、历史名人、地方传统美德、地方传统与现代文明、地方文艺等。4、个人发展: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课题,如同学交往、学生消费、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文化、青春期行为方式等。5、跨学科综合: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课题

4、,这类课题与中学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需要多学科参与,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等。(二)社区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1、社区文化活动:包括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法制宣传、社区环保与卫生宣传、社区科普活动、电脑培训、助学帮困、拥军拥属、社区文娱活动等。2、社区环境建设:包括参加社区内力所能及的物质文明建设活动,如社区环境卫生维护、绿地领养、社区板报橱窗制作、社区扫盲、社区交通秩序维护及其他志愿活动。3、社区管理见习活动:体验社区干部工作,调查社区社情,参与社区规划,提出社区建设合理化建议,参加社区警校共建活动等。(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1、校内服

5、务性劳动:如日常劳动卫生工作、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和以行政班为单位的校内实践活动等。2、军事训练活动:高一新生参加为期一周左右的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意识和纪律观念的养成教育。3、专题参观考察活动:本地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生活、风土民俗、教育卫生、环境保护情况等。4、德育基地活动:利用宝应县丰富的德育资源,利用法制教育基地、历史文化教育基地、科技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现代工业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实践活动。5、组织春游活动,以参观周恩来纪念馆为主和步行去白鹿岛生态园为主。三、组织保障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科室、教务处、总务处、校团委主要负责人以及各年管会主任、学

6、生会主席和校外专家等组成的领导小组,组织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总方案和实施计划,以年管会为基本单位,成立学生选题指导委员会、社会实践活动工作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考核组等,协调与家长委员会、社区有关部门机构的关系,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四、实施方案(一)研究性学习1、课程设置每一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为3个学分,必须在学校统一安排的课时内完成,原则上每学期必须完成一个课题,并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高一、高二分别为6个学分,高三为3个学分。各年级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上半学期每周安排一课时,下半学期集中安排四天,期末一天进行学习活动成果展示,一学期共54课时。研究性学习的一般程

7、序建议如下:相关辅导成立课题小组,设计修改课题实施方案实施研究方案,完成课题报告成果展示,课题评价结题2、课题研究的组织考虑到我校的实际状况,学校不提倡采用个人独立研究,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立研究小组,每组人数一般在58人左右,设组长一人。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生比例等,需要时与学生协商作适当调整。学生可在本班组建小组,也可跨班组建小组,暂时不提倡跨年级、跨学校、跨地区组建小组。组内每个学生都要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自主的课题工作,确保真正参与课题研究。3、课题研究的实施培训教育。对于高一学生,由于很多都是第一次进行研究性学习,学校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就如

8、何进行研究性学习进行培训。在每次开展活动前进行安全、礼仪、法制等方面的教育。选择课题。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在教师(各年级成立选题指导委员会)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自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提倡课题的综合性、社会性、探究性、开放性、独特性;强调课题的需求性、创造性、科学性、可行性。鼓励课题形式的多样性,可以是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问题追踪等。制定计划。课题小组确定研究课题后要填写课题实施方案表格,内容包括课题名称、课题背景说明、课题的意义与价值、小组成员及分工、指导老师、研究目的与计划、活动步骤、活动场地与器材申报、预期成果等。搜索资料。根据计划,各成员

9、承担自己的职责,通过图书馆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广泛搜集资料,建议学生作好记录,有条件的可进行录像、摄像、录音、下载等。整理总结。对搜集到的各种资料,研究小组一定要进行讨论和分析,各成员都要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然后对资料作出处理,如发现还缺少材料,可继续进行搜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整理、分析、验证、提练等,形成课题成果。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小论文、项目设计、实验报告、科技作品等。交流评价。(详见下文“学分评定”部分)4、课程管理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具体由学校教科室和教务处负责实施,选题指导委员会

10、负责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确定,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全过程负责。(教科室、教导处、指导教师、班主任具体职责,学生注意事项见附)(二)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1、课程设置社会实践:每周2个学分,每学年考核一次,并记载入“学生学习报告单”。社区服务:学校不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可在高一或高二期间的假日内进行,但工作日必须达10个以上即得该学分,学分统一记载入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书”。2、组织形式社会实践中的军训或学工学农、校内公益劳动、值周以班为单位由学校统一组织;社会实践中的校内兼职、校外实践活动与社区服务以小组形式进行,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已协商后确定,学校和班主任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各小组要选出一

11、名组长,小组成员的组成可不限本班级,可根据学生居住地就近组织,但不提倡跨年级组合。3、活动的实施活动前教育。由于部分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学生要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必须确保学生的安全等。因此,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宝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精心规划。学生必须首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或服务的地点或单位,制定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或指导教师。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要对活动的计划和地点进行分析和考察,活动要坚持“就近”原则,注意活动的主题性、价值性、实效性、可行

12、性、经济性,并尽可能有特色等,杜绝不安全性、功利性、随意性。内容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自主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社会实践可以是参观、访问、考察、调查等,也可以是进行政治和经济活动,如政策宣传、政策调研、义卖、形象设计、企业策划等;社区服务可以是公益劳动、助残帮困、低年级学生的辅导、管理服务(如图书馆、电影院、政府机构、绿化场所、养老院、社区或城市大型运动会等)。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或服务地的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要发挥团队精神

13、,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总结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学生都必须写出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报告、小结、体会、感受等。评价考核。(详见下文“学分评定”部分)4、课程管理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领导下展开,具体由学校教导处和年级组负责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小组负责。五、学分评定(一)评定原则1、参与性:学生只有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没有达到规定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时间,

14、不能得规定学分。2、过程性:学生只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课题的质量高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中的结果表现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3、真实性: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必须由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签字盖章证明,如发现虚假现象,扣除学分并给予相应处分。4、规范性:学分的认定由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学校教导处审核组成,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制度。(二)评定过程1、研究性学习: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作品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并组织、引导

15、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老师、文章摘要、研究成果、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老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教科室审核,教导处备案。2、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校内统一组织的活动由相关部门提供证明,校外活动由学生以组为单位申报,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签字盖章);通过学生的交流,学生分别进行组内互评和全班互评;班主任考核,并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强化体验,表扬先进,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教导处审核,并在学期结束前统一公示学生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内容和学分。注:在课题展示和活动汇报过程中,可邀请家长、社区相关人员、专家等参与活动。学校在审核、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在考核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应听取家长、实践地或服务社区负责人方面的意见。(三)补充说明为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质量,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我校的实践经验,在评定综合实践活动学分的同时,继续试行相关评价方法。研究性学习:每班由学生和指导老师共同评选优秀课题和学生研究性学习成绩。原则上每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