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措施论文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9528801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措施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措施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措施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年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措施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年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措施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措施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措施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及其措施论文 论文摘要: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培养新型师资的新的生长点和切入口。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应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和目标的前题下,确定其课程的内容、活动方式和评价方式。 论文关键词:职前教师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实施策略 一、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意义 (一)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培养新型师资的新的生长点和切入口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蕴涵着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师角色定位和新的学生观,由此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革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引发了师资培养的连带性革命,所以教师教育的改革迫

2、在眉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课程中具有突出的代表意义,是新课改的亮点和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最具活力和建设性的课程形式,成为我们培养适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合格师资的一个新的生长点和切入口。尤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约束,属自主开发的课程范围,给实施者提供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具有极强的生成性特点,对培养新一代师范生课程开发的思想和课程开发的能力大有裨益。 (二)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为中小学培养活动课程的师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将其作为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与以往任何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不同的特点,师范生要具有

3、将来从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素质和能力,光靠传统的学科课程是难以实现的。因此,从事教师职前教育的师范院校要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开发具有教师教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内容,通过改变师范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师范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从教素质,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全面开设作师资方面的准备。 二、职前教师教育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含义和目标 我们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教师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了比较,寻找其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我们认为,教师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基础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基于共同的

4、课程理念,但前者源于后者又高于后者,并最终为后者服务。因此,教师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并非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与学生(未来教师)是这门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是从教师教育的特点出发,从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出发,从本校、本社区的实际出发,开发的既能训练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师范生具备指导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我们为教师教育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定的任务和目标是:1)学习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指导要领,学会在指导中小学生确立主题、开展研究的实践过程中确立课程开发意识,初步具备课程设计能力,具有指导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5、的能力。2)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思想和操作程序,通过实践的方式,制订研究方案,开展实际研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研究性学习,切实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等。目标中有认知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更有技能、情感和态度方面的要求。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们在课程目标的第一条中用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概念,即用了基础教育中的课程名称,目的是强调这部分内容与基础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同质的特点。而在课程目标的第二条中用的是“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综合实践活动

6、课的灵魂,是贯穿综合实践活动课始终的,是根本的、主体的课程活动方式。因为它有别于传统的课程形态,采用的是特殊的学习方式,需要特别学习和加强,因此我们把它单列出来,以示强调。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的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或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在该课程中,学生少量学习文本内容,大量的是实践中的体验,并在经验的基础上概括上升为理论。因此,它是一种体验和感受性的学习。基于此,我们设计了以下四部分的内容: 1课程启动和热身训练 设计这个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开设的背景,了解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质的差别,明确本门课的总体目

7、标,同时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研究小组,明确必备的活动形式记研究日记、积累研究记录袋。而且通过初步热身训练,要使学生相互交流,建立起互动的感情基础。 2基本理论、步骤、方法的学习和掌握 内容分成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两部分。主要是借助6个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从他人的经验中概括、上升为理论。此时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为有效完成后一步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提供保证。 3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本课程用时最多的环节,分两部分进行:一是指导中小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二是学生以自身为研究主体,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

8、 4成果展示和课程评价(后面将详细叙述)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 1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进行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即每3至4人组成一个研究学习小组,全班呈马蹄形排列,主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各种探讨和实践。研究小组是教学组织的基本单位,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模式。借助这种模式,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在这里得以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得以充分体现。2采用案例教学法 我们把案例教学法引入了课程。它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实际感受和思考,往往是以案论理,通过思考创建的方法,得出的答案是多元的,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与综合实践活动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是相一致的。案例教学法主要用于

9、理论学习和研究方法的把握部分。这样,理论的学习不再从概念到概念,也不再是只需记忆抽象的东西,理论来源于学生的概括和发现,建立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成为学生感兴趣和容易理解的东西。 3.实践中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程直接指向实践。 实践环节是本课程的重头戏,是花时间和精力最多、也是最富有创造性和最出彩的环节。首先,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制订某一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方案,大家共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在方案完善的基础上付诸实践。 其次,学生制订研究性学习方案,每位学生都“下水”真真实实地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每一研究小组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己的兴趣需

10、要出发确定研究课题,制订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广泛收集信息,通过问卷、调查、采访、实地考察、照相等形式获得大量的实际材料,在此基础上经过对材料的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报告,并举行富有特色的成果报告会。学生在实践中吃了不少苦头,更尝到了许多甜头,收获了大量经验,学到了许多书本中、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该课程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探究方式,转变了那种单一的以知识授受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了实践的要领,学会了探究,学会了实践。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1强调对研究过程的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的和谐与统一 为改变长期以来评价总是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的状

11、况,我们把评价的中心转向更多地关心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和努力的过程上来。 在整个评价体系中,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各占30%。对研究过程的评价以研究日记、研究记录袋和同一研究小组同学之间的评语和情况反馈为主要依据。每一研究小组每次活动后必记研究日记,它真实地记载研究小组探索的过程,有迷惘有困惑,有思维的过程和实践的经历,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教训。凡此种种都是学生在课本中学不到的,是他们自己最有深刻体会的自己书写的“教材”。 结果评价是以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的形式展示的。全班在每个研究小组确立主题、研究实践和汇总写出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举行成果展示汇报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拟主题、自荐主持人、

12、精心布置会场,创设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每个小组全员参与,将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结论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论证、解说、小品、节目访谈、展览、诗歌朗诵等)展示出来,它既是研究成果的汇报,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绝好体现。 2重视综合评价,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学业成就是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但不应是唯一的指标,还应从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进行考查,如团队精神、研究态度、创新精神等等。该课程的评价很好地体现了对认知、技能、情感态度的全面评价。如研究过程的评价标准是:“研究态度好,分工合作,团队精神强;研究记录完整、及时、准确;重视研究过程,积极参与过程;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重视实践,创新能力强。” 3.实行主体多元化评价 在本课程评价中,我们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评价中“一言堂”的办法,重视作为评价主体的学生的积极参与,使评价过程成为一个教师评、学生自己评和同学间相互评的交互过程。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的自我总结和自我反思,有助于强化自我认同和自我教育。同学间的相互评价加强了同学间的沟通和相互了解,也有利于教师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监控以及对学生做出真实、客观和全面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