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的整体性例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513457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觉的整体性例子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知觉的整体性例子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知觉的整体性例子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知觉的整体性例子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知觉的整体性例子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觉的整体性例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觉的整体性例子(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知觉的整体性例子【篇一:知觉的整体性例子】与感觉不同,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多个个别属性的有机综合,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如点子图,尽管这些点子没有用线连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如果点子数量不同,其空间分布不同,我们知觉到的几何形状也不同。另一方面,我们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觉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如观看缺口的圆环,没顶的三角时,心目中仍能将缺少的部分补足,完成一个整体的形象。在此过程中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常常能提供补充信息。在知

2、觉活动中,人们常常会对整体的知觉先于个别成分的知觉,如走进一间房子,面对一个陌生人等。示例/知觉整体性【篇二:知觉的整体性例子】学生在知觉几何图形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画得不完整的几何图形进行补充,这主要是知觉的()。a.整体性b.理解性c.恒常性d.选择性解析:把握题干的关键词:“不完整”、“补充”。也就是说,针对缺失的内容,我们可以结合已有的已知信息,把缺失的成分补充完整,强调我们对事物整体属性的认知。所以题干表述意在说明知觉的整体性。可能有同学会问:把信息补充完整难道不需要借助已有经验吗?不是知觉的理解性吗?确实,知觉的理解性能促进人们对事物的整体认知。但区别在于:知觉的理解性更强调的是人

3、的差异(每个人对事物的认知有所差别),知觉的整体性强调已提供的信息和未知信息的联系(或者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不强调差别。比如举两个例子:下图,你可以知觉到一个三角形,即使三角形不是完整的。是不是强调共性呢?每个人都可以知觉到三角形。(虽然,刚出生的小孩子肯定不知道这是三角形啦)。所以反映的是整体性。再看下面的图,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什么了?答案绝对不是一模一样的。有的看到牛,有的看到狗.强调的是人对于知觉到的事物的理解不同(根据每个人能已有经验进行认知,当然,个体的经验本身存在差异。)答案:a【篇三:知觉的整体性例子】知觉的整体性范文一:知觉整体性与感觉不同,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

4、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多个个别属性的有机综合,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如点子图,尽管这些点子没有用线连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如果点子数量不同,其空间分布不同,我们知觉到的几何形状也不同。另一方面,我们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觉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如观看缺口的圆环,没顶的三角时,心目中仍能将缺少的部分补足,完成一个整体的形象。在此过程中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常常能提供补充信息。又如,实验者先给被试者呈现一张图片,上面画着一个身穿运动服,正在奔跑的男子,使人一看就断定

5、他是球场上正在锻炼的一位足球运动员。接着给被试者呈现第二张画片,在那个足球运动员的前方,有一位惊慌奔逃的姑娘。这时被断定了一幅坏人追逐姑娘的画面。最后实验者拿出第三张图片,在两个奔跑的行人后面,是一头刚从动物园里逃跑出来的狮子。这时,被试者才明白了画面的真正意思:运动员和年轻的姑娘为躲避狮子而拼命地奔跑。可见离开了整体情境,离开了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部分就失去了它确定的意义。在知觉活动中,人们常常会对整体的知觉先于个别成分的知觉,如走进一间房子,面对一个陌生人等。it is ture that you dont enjoy something until you mastered it and

6、practice makes perfect.不用知识就是零分,用的话,虽然不是满分,但是可以得到折扣分原文地址:知觉整体性与感觉不同,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多个个别属性的有机综合,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如点子图,尽管这些点子没有用线连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如果点子数量不同,其空间分布不同,我们知觉到的几何形状也不同。另一方面,我们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觉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如观看缺口的圆环,没顶的三角时,心目中仍能将缺少

7、的部分补足,完成一个整体的形象。在此过程中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常常能提供补充信息。又如,实验者先给被试者呈现一张图片,上面画着一个身穿运动服,正在奔跑的男子,使人一看就断定他是球场上正在锻炼的一位足球运动员。接着给被试者呈现第二张画片,在那个足球运动员的前方,有一位惊慌奔逃的姑娘。这时被断定了一幅坏人追逐姑娘的画面。最后实验者拿出第三张图片,在两个奔跑的行人后面,是一头刚从动物园里逃跑出来的狮子。这时,被试者才明白了画面的真正意思:运动员和年轻的姑娘为躲避狮子而拼命地奔跑。可见离开了整体情境,离开了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部分就失去了它确定的意义。在知觉活动中,人们常常会对整体的知觉先于个别成分的知觉,

8、如走进一间房子,面对一个陌生人等。it is ture that you dont enjoy something until you mastered it and practice makes perfect.不用知识就是零分,用的话,虽然不是满分,但是可以得到折扣分范文二: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观的客观事务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的组织加工的过程。知觉的整体性与知觉对象的特性及其各个部分之间的结构成分有密切关系,格式塔学派把它们归纳为以下法则:接近法则(law of proximity):视野中空间位置相近容易合成一组。如上图我们倾向于把图a知觉成

9、正方形;图b知觉为四个横排;图c知觉为四个纵排。相似法则(law of similarity):在形状方面相同或相似的,以及在亮度和色彩方面相同或相似的图形倾向于合成一组。连续法则(law of continuity):视野中有延续倾向或连续的刺激往往被看成为整体。如图a易被看作一条直线与一条波浪型的曲线;而图b因为不连续,很难被看作是整体。对称法则(law of balance):对称或平衡的整体,有利于组合。如上图凡是对称的,不论是白色还是黑色,看起来都舒服顺眼。闭合法则(law of closure):轮廓闭合的对象比轮廓不全的对象易被看成一个整体,但我们对自己十分熟悉的对象,即使轮廓缺

10、少一部分,仍然倾向于将他知觉为一个整体。如上图我们很自然地将它们看作圆形、方形和“hello”。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称为不可能图形(或不合理图形)(impossible figure)。对于这类图形,如果只观察图形的局部,每一部分都是合理的。但如将图形做为整体的知觉刺激看,就无法获得明确或合理的知觉经验。一、目的了解知觉整体性的基本原理和相关概念。二、使用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三、方法1.选中左侧实验列表“普通心理学演示实验”中的“知觉的整体性”,右边呈现 实验说明。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演示内容目录窗口。主试就可依次呈现相关 的图片与背景知识。2.通过图片演示知觉整

11、体性的概念和相应的组织法则,以及若干不可能图形。四、讨论试分析不可能图形的原理并尝试设计一个不可能图形。五、参考文献1.杨治良.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实验心理学杭州:浙江 教育出版社,1998,4064092.叶奕乾等普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72175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331364.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22124范文三:与感觉不同,在知觉过程中,人们不是孤立地反映刺激物的个别特性和属性,而是多个个别属性的有机综合,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

12、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如点子图,尽管这些点子没有用线连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如果点子数量不同,其空间分布不同,我们知觉到的几何形状也不同。另一方面,我们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觉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如观看缺口的圆环,没顶的三角时,心目中仍能将缺少的部分补足,完成一个整体的形象。在此过程中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常常能提供补充信息。又如,实验者先给被试者呈现一张图片,上面画着一个身穿运动服,正在奔跑的男子,使人一看就断定他是球场上正在锻炼的一位足球运动员。接着给被试者呈现第二张画片,在那个足球运动员的前方,有一位惊慌奔逃的姑娘。这时被断

13、定了一幅坏人追逐姑娘的画面。最后实验者拿出第三张图片,在两个奔跑的行人后面,是一头刚从动物园里逃跑出来的狮子。这时,被试者才明白了画面的真正意思:运动员和年轻的姑娘为躲避狮子而拼命地奔跑。可见离开了整体情境,离开了各部分的相互关系,部分就失去了它确定的意义。在知觉活动中,人们常常会对整体的知觉先于个别成分的知觉,如走进一间房子,面对一个陌生人等。范文四:老子的“道”与整体性知觉的关系关键是如何理解老子关于有和无的看法,还有道指代什么?以下是道德经的原文,以及我对这些原文的相关注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

14、逝曰远,远曰反。有一种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已经形成了,在天地万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寂兮寥兮,始终是这种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再运行着,没有别的东西,它反复的运行着。我不知道这种东西叫什么名字,就勉强称之为“道”,它的行为就称为“大”。它反复运行着,不断的变大,大到似乎看不见它的存在,看不见它的存在是非常非常遥远的地方,到了非常非常遥远的地方,它又重新开始运行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依上面一段话的注解来理解这一句话,道生一,一也道;一生二,二也道,二生三,三也道;三生万物,万物皆道为。有一种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已经形成了,在天地万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寂兮寥兮,始终是这种不知道是什么的东西再运行

15、着,没有别的东西,它反复的运行着。我不知道这种东西叫什么名字,就勉强称之为“道”,它的行为就称为“大”。它反复运行着,不断的变大,大到似乎看不见它的存在,看不见它的存在是非常非常遥远的地方,到了非常非常遥远的地方,它又重新开始运行了。当道大到一定的时候,在道里面就生出一来,一的实质也是道,一跟道一样反复运行着,不断的变大,大到一定的时候,一里面又生出二来,二的实质还是道,就这样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也就产生了万物。老子,道也;道之所为,以无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天下万物皆生于有,有生于无。产生一切事物的母亲有本身也是由无中产生的。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

16、德无为而有以为。真正的德行是不以德来衡量一切的,这也就是德行;下德的人不想失去自己的德行,所以才刻意让自己学习道德,表现自己非常有德那样。真正的德行是以原始之道而作为,这也是原始之道的作为;失去自己德行的人呢也是认为自己是效仿原始之道而作为,但本身并不是那一真实的原始之道的作为。人们常常会把“有”当成是原始之道,而非“无”。就好像人们常常会把父母当成是让人存在的原因,而并非“道”。道为始因,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万物。三在二里,二在一里,一在道里。但都是道。三也就为我们所能看见,听见的存在物;二就是所有存在物所存在的世界;一就是比存在物所存在的世界更加广大的世界。所谓整体性知觉就好像是道三归道二、道一、道的引导。如果没有道二,就不可能会有道三;如果没有道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