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影响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99451609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及影响(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研究报告姓名史昕芮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号201352010218班级2013级英语2班课程名称教育研究方法基础报告题目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课余时间管理情况指导教师赵明仁成绩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课余时间管理情况摘要:在大学的门外时,我们憧憬大学里的美好生活。可是进入大学后,我们好像失去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我们开始发现大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充实和美好,于是开始变得消极堕落,一蹶不振。很多同学便不能很好地利用课余时间,虚度了我们的大学的金色年华。为此,我对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撰写了一篇调查研究报告。关键词:本科生 课余时间 时间管理1、

2、 研究背景与目的我国普遍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作息时间几乎完全被学校或家长规定好的,他们自己不用刻意为自己安排作息时间,只需要遵循规律,努力完成每日的学习任务,对于时间规划这一方面的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而进入大学以后,学生们往日的束缚突然减少了许多,尤其是在时间的管理方面自由了很多。我学院的课程安排基本为每周十五节课,于是同学们就有了许多的可以自己支配的课余时间,但与此同时,同学们的课业负担依然繁重。许多同学在享受自由的大学生活的同时却忽视了自己的学业,而也有部分同学为了学习忘记了享受生活。面对从主动到被动、从束缚到自由等方面的巨大转变,大学生应该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成为了他们要面对

3、的主要问题之一。这项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如实反映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情况,总结优秀学生的时间规划方面的共同点和可取之处,同时发现没能处理好这一问题的同学的情况,进而为不知如何安排时间的同学提供一些参考信息和启发。2、 文献综述近年来,大学生素质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学习问题上,许多大学生存在缺乏动力、学业倦怠等问题,并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谈恋爱或游戏当中。大学生的时间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值得调查和研究。197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大学生自我和谐和自信心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等文献对中国大学生时间管理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综合来说,得出的结果如下: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

4、学习动机有关。不同性别的人在时间管理倾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其自信心和自我灵活性显著正相关,与自我和谐总分和自我经验与不和谐分数呈显著负相关;大学生的自信心、自我灵活性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能够预测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32.1的变异量。课余时间管理是个体在上学期间对于上课时间以外的时间的管理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它是个人所具有的包含多层次的行为安排。黄希庭等人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将时间管理倾向划分为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三个维度。国内外研究表明,对于大学生而言,时间管理倾向对成就动机和学业成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并且与其焦虑、抑郁存在相关。关于时间管理倾向的形成,

5、一些研究者从自我价值感和人格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而少有人从时间管理与大学生发展的关系出发。3、 研究过程(1) 研究方法因为本次调查为对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情况的调查研究,普遍适用于全体大学生,所以我们以自己所在的西北师范大学全体本科生为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开展了本次调查。为了为保证全面了解各类学生情况,避免由于抽样误差形成特殊样本群,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具体采取随机发放问卷的方法。(2) 样本基本情况根据问卷结果,此次调查设计西北师范大学大一至大四的文史类、理工类以及艺术体育类学生。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102份,有效问卷100份。4、 研究结果分析(1) 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大学生

6、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动机有关。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上大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习专业知识和方便就业工作。由此可见,大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之际已经有了大概的目标,而他们对课余时间的分配也可能会有不同的倾向。(2) 大学生课余时间基本情况由图表可以看出,只有18的学生每周课程数少于十节,28%学生每周11-15节课,54%本校学生平均每周有16-20节课,比例最大,甚至有的同学每周有20节以上的课。四成学生每天课余时间是3-4小时,三成学生多余六小时。其中每天课余时间3-4小时的学生的比例最大。由此可见,本校大学生学习比较紧张,每天的学习时间占比大,(3) 影响时间管理的因素对于影响课余时间管理的

7、影响,学校安排的活动是最大的影响因素,其次是学生的感情和情绪。只有超过一成的学生可以稳定地按时完成计划,几乎没有可以影响他们管理时间的因素。由此可见,我校大学生在自制力方面有很大的欠缺,有待提升。同时,调查结果还说明,我校学生除了课业繁忙以外,还经常会被动地被学校活动占用时间,学校应该适量减少不必要的学生活动,或不采取强制性措施使学生参加,给学生更多自由的时间。大学期间恋爱是影响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三分之二的本校本科生有大学恋爱经验。其中,超过半成有经验的的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比较费时间,近四成认为没有影响或基本没有影响,少部分人感觉谈恋爱非常费时间。大学期间参加学生工

8、作是影响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通过调查发现,74%的大学生有参加学生工作的经历,本校大学生或参加学生会或在班级、社团中担任各个职位。其中85%的有参加学生工作经验的学生感到学生工作占用或非常占用时间。这说明大学期间从事学生工作占用时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参加学生工作、参加什么种类的学生工作。(4) 课余时间主要活动以及时间分配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内的主要活动为学习(课内外书,上网学习,上自习,上辅导班,去图书馆)和娱乐(游戏,上网,睡懒觉,运动,逛街,闲聊,看电视或电影),少部分学生会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学生会活动,兼职,院系活动,实习)

9、,四成学生还会忙于考证和考级。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我校本科生较为普遍地在课余时间倾向于专业学习,甚至有近两成的人每天学习五个小时以上;同时,也有接近一成的学生平均每天在社交方面花大量时间。近一半学生会独自度过课余时间,41%的学生会和亲友度过课余的时光,14%的学生会和男朋友或女朋友在一起。(5) 时间管理对个人的影响调查发现,三分之一的学生经常会完成管理时间的计划,近一半的学生偶尔会按照计划实施,还有20%的学生,他们不会按照计划完成安排的各种事项。这说明我校大学生的主动性和行动力都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觉得在课余生活中取得了兴趣方面的发展,同时增进了和周围人的感情,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也有不

10、少同学通过课余时间的专业学习,取得了成绩上的提高,然而也有21%的同学觉得自己白白浪费了时间。总体来说,大部分同学通过有效管理课余时间,有所收获。对于目前的课余时间现状,59%的学生表示满意,觉得课余时间已经足够实现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情,一成大学生觉得课余时间太多不知道该怎么管理,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觉得课余时间太少,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不够。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己的时间缺乏规划,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缺乏目标的现象。五、研究结果分析(一)结论与成因1. 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情况的总结第一,课余生活展现了多样性与丰富性。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课余生活内容广泛、种类繁多、丰富多彩。内容涉及专业知识的学习、知识

11、面的扩大、校园文化活动、体育锻炼、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恋爱、上网及其他形式的休闲娱乐等。第二,受自身要求的影响,在课余时间利用上呈两极分化之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有规划,作息时间正常的同学而言,他们认为很好地利用了课余时间,并对自己对时间的利用较为满意。但对于未来发展没有明确定位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课余时间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而且睡懒觉、参加各种娱乐消遣活动占用了大部分的时间。第三,从整体来看,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情况不容乐观。如何合理利用好课余时间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整体来看,大学生对课余时间的看法、利用上存在以下情况:认为时间充裕的多,有效利用的少;认识到位的多,行动到位的少;发现自身

12、问题的多,真正改变的少;得过且过随意挥霍的多,有目标导向充分利用的少。可以见得,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时间有所浪费。 2. 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现状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是决定课余生活水平的关键因素。第一,缺乏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便无法去抓住那些零散的自由时间,而是任其消逝。第二,没有规划。没有事先的预想,便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等等理清头绪,却发现时间早已过了。 第三,价值观错误,缺乏竞争意识。无人管就恣意而行,全凭自己的兴趣来安排时间,对于外界诱惑也不具备应有的抵抗能力,容易盲从,行为缺乏自主性和持久性。但对于角色转换到位的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效果明显趋好,课余生活质量也明显提高。

13、(2) 学校和学院的重视与引导是影响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因素。学校是集体活动平台的提供者,也是集体活动的重要规划者和组织者,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的好与坏,与学校的重视与否密切相关。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同学院的学生,其发展抱负水平是不同的,对待课余时间的态度也不同。乐于参加学校活动并遵循学校引导的学生往往对课余时间的利用相对较好。(3) 社会环境是影响学生课余生活的间接因素。在信息时代,开放的学校环境正日益受到来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从调查中得知,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越来越丰富,并注入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作为学生课余生活重要形式的学生社团活动,也融入了许多社会因素,无论是学术科技类社团、文学艺术类社团,都

14、日益注重加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使大学生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社会活动能力与交际能力。这些负面影响使得大学生课余活动所需的优良环境得不到保障,大大降低了课余生活的质量。(二)建议1. 帮助学生找准自我定位,确定发展目标“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个人是课余时间的消费和享用主体,也自然是提高课余生活质量的责任主体。我们发现学生课余生活闲散、虚掷光阴的现象与学生没有人生追求、缺乏有效的目标牵引有关。因此,改善学生课余生活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性的个体,也有不同于他人的志向,所以不能用单一的模式去要求和规范学生的课余生活,而重在引导学生找准定位,树立目标

15、。2. 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增强自律能力,主动克服外界的不良诱惑人的发展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自由时间的有效运用。因此,学会自我管理,增强自律能力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在调查中我门可以看到,来自于同一个班级和专业的学生,他们所处的发展环境大致上是相同的,在大学毕业时素质和能力上却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课余时闻利用态度的不同所带来的发展上的变化。因此,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成熟,是增强学生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克服外界不良诱惑,提升课余时间利用水平的重要条件。3. 突出学校特色,培育校园文化,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校园文化在人的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促进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的健康形成。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历史传统、专业设置、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校园文化特色,这些特色是一个大学的标志,更是教育感化学生的宝贵资源,因此,如何挖掘和培育校园的文化特色,积极组织有特色的课外活动,形成具有品牌效应的文化娱乐项目,是提升学生课余时间利用质量的重要因素。为此,高校领导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社团等群体组织的作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其次,学校要为学生课余生活创造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加强学生课余生活的引导和管理。最后,学校应加强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