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信社贷款五大顽症”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投稿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99449934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农信社贷款五大顽症”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投稿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当前农信社贷款五大顽症”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投稿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当前农信社贷款五大顽症”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投稿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当前农信社贷款五大顽症”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投稿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当前农信社贷款五大顽症”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投稿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农信社贷款五大顽症”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投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农信社贷款五大顽症”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投稿(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农信社贷款“五大顽症”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广昌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社黄明海在当前农信社信贷工作中,有章不循、责任意识差、风险意识差的问题在部分地方依然存在,各种信贷违规行为,不仅是对农信社信贷管理制度的破坏,更是导致农信社资产损失、社会形象受损的根源。针对实际工作中农信社信贷违规案例的分析,目前农信社信贷违规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化整为零贷款、多头贷款、关联人贷款、跨区贷款和违规转贷等五种,根据其发生频繁、较为普遍和危害较大的特点,我们称其为“五大顽症”。一、五大顽症的表现形式及风险分析1、化整为零贷款。对于超过自身审批权限的贷款,为了逃避贷款审批权限规定,采取多户多笔或同时向借款人夫妻双方发

2、放贷款的方式超权限放款。其危害和风险体现在:一是掩盖了贷款的集中性风险。对同一借款户的贷款分散到不同借款户的户头上管理,掩盖了贷款的集中性风险,造成了表面上小额贷款风险分散的假象。二是纵容了客户经理违规操作的错误意识。当信贷员这种有意违规的操作手段成为一种习惯做法时,容易淡化信贷员的责任意识,养成违规操作的习性,不利于培养诚信的个人品质和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三是误导了借款人的信用观念。信用社采取这种方式放贷,给借款人一种误导,容易使他们产生不诚信的思想,滋生出赖帐心理和逃债不还的行为。2、多头贷款。即我们俗称的“垒大户”贷款,其特点是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发放超过借款人债务承担能力的贷款。主要

3、有两种类型:“一户多笔”,即一家信用社对同一借款人发放多笔贷款;“一户多社”,同一借款人在两家以上信用社贷款。其危害和风险体现在:一是不利于贷款集中统一管理,加大了贷款管理和贷后检查难度;二是违反了贷款通则关于同一客户不得在同一机构的不同分支机构取得贷款的规定,存在法律风险;三是多头贷款反映了农信社信贷决策人员权力缺乏制约,对发放大额贷款缺乏必要的调查、评估和决策,或信用社内部一味追求即期利息收入,而忽视贷款安全等问题。3、关联人贷款。关联人贷款的实质是借款人表面上各自独立,但相互之间存在某种控制关系,甚至有可能实际贷款使用人相同、贷款用途相同,这其实也是变相“垒大户”的一种行为。从信贷操作方

4、面来看,对关联企业和关联人贷款的违规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1)信贷员在信贷调查中故意隐瞒关联方的信息;(2)在信贷调查中对借款人是否有关联方的因素不予考虑;(3)随意接受关联方之间的相互担保贷款,或对借款人向其他关联公司担保不采取任何措施。其危害和风险体现在:一是处于控制地位的关联方,对借款企业资产等进行转移,影响借款企业的偿债能力,使信贷资金安全性受到影响;关联方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或利润,从而削弱了自身偿债能力;二是关联方通过系统内的资金调度,转移贷款用途,使信用社对贷款的监管难度加大;三是借款企业由于承担对关联方的担保或交易风险,导致自身偿债能力下降,对信贷资金的安全性造成影响。4、跨

5、区贷款。未经批准违反属地服务的原则,向不属于信用社经营管辖区域内的客户发放贷款,动机一是行政点贷,迫于压力被动放贷;二是关系放贷,帮助关系人主动放贷。其危害和风险体现在:一是借款户经营地不在本地,信用社无法真实的掌握借款的实际用途,就无法对借款项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风险评价;二是跨地区发放贷款,信用社无法及时对借款人经营状况和信贷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对借款人的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不能及时、有效进行防范,极易导致信贷资金形成风险甚至损失;三是信用社无法正常开展贷后检查,难以准确的了解和掌握借款户生产经营状况,无法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安全性和效益性作出客观判断。5、违规转贷。在信贷操作中,采用违规

6、借新还旧、违规转据、违规展期等手段,隐瞒不良贷款真实情况,其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借款人生产经营已不正常或仅能收回利息的贷款,多次频繁的为其办理转贷手续,仍然放在正常贷款中反映;二是借款人根本无法还本付息或仅能还息的贷款,采取违规展期、以贷收贷、帮助借款人垫付资金还贷等手段人为掩盖不良贷款。其危害和风险体现在:一是掩盖了贷款真实形态和实质风险,贷款转贷后在表面上属正常贷款,但实际上借款户生产经营已不正常,贷款已产生风险。二是不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贷款已发生风险还能办理转贷手续,打击了生产经营正常、诚实守信的客户,从而在社会上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纵容了客户不守信用的行为。二、防范对策1

7、、建立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防范违规行为。一是完善以审贷分离为核心的风险约束体系,实行贷款风险度量化控制和审批权限的分级控制,对不同层次的信贷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实行相应的权力约束,对不同岗位和不同部门实行相应的岗位责任约束和职能约束,促使所有信贷人员严格执行信贷制度,预防人为因素对信贷工作的不正常干扰,防范信贷人员舞弊、欺诈等行为;二是建立一个有力的监督机制,主要是加强上下级监督,一级盯一级,逐级抓落实;加强平行监督,形成平行分工、互相制约、互相监督的机制;加强外部监督,发挥银监、行业管理及行政执法部门的外部监督作用,以弥补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可能失效后而产生的违规行为的监督;加强稽核监督,以最

8、强有力的监督和处理手段,强化制度执行的后续监督,把好最后一道关口。2、健全和完善信贷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遏制、查处违规行为。本着“权力与责任对等、风险与收入挂钩”的原则,对信贷操作进行责任规范,建立风险防范责任制,自上而下层层分解风险防范责任。并将风险防范纳入经营目标责任制及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做到权、责、利对等。对形成的风险贷款要全面清理,划分责任人,责任贷款由责任人负责清收。对造成风险损失的责任人可实行个人赔偿制度,对造成重大风险和损失的责任人应追究其法律责任。3、实行信贷管理标准化操作,规范经营行为。一是对贷前调查、借款人资信评估、贷款审批、发放、管理、清收等各环节制定一个合理

9、的标准化规定,使所有信贷管理人员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知道怎么干,也知道何时干,减少人为因素造成信贷操作不当而诱发新的风险贷款;二是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每个岗位、每个员工、每个环节执行制度的程度和要求,都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既使每个员工了解各自执行制度的程度、要求和努力点,也为组织考核检查员工制度执行情况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依据;三是引入技术性的刚性约束机制。通过对农信社信贷管理系统的不断完善、升级,建立技术性的刚性约束,对未经过各个操作环节及未经过审批电子指令的,系统都不予以确认,从而确保客户准入及贷款审批的规范性。4、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引导,提高信贷制度的执行力。一是要积极加强制度的教

10、育培训,建立定期强制培训制度,既要使每个基层员工全面掌握制度的内容和要点,也使其深刻理解制度的意义、作用和落实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不执行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切实增强基层员工对制度的理性认识和执行意识;二是大力倡导农村信用社先进的企业文化,把提高制度执行力与践行企业文化精神结合起来,在“敬业”中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企业文化成为员工提高制度执行力的内在精神动力,通过积极开展一些制度学习宣传活动,大力宣扬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方面的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正面教育,用身边的典型人和事来激发员工,引导员工的行为;三是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通过建立奖惩机制,形成对员工执行制度的正向激励,形成对违规行为的有效制约,从而确保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兑现奖惩办法,形成引导员工自觉执行制度的长效机制。作者单位:江西省广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单位地址:江西省广昌县建设东路27号邮 编:344900联系电话(手机):0794-3621178 13979479216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