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习题简答题答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433310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化学习题简答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环境化学习题简答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环境化学习题简答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环境化学习题简答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环境化学习题简答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化学习题简答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化学习题简答题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大气温度层(在大气对流层中随高度增加温度下降,而在平流层中则随高度增加而温度升高,为什么?)说明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的原因(写出主要反应方程式)以及生物的保护作用。 大气温度层结是指静大气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包括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电离层), 逸散层对流层内大气的重要热源是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故离地面越高气温就越低。平流层内存在一臭氧层,可吸收紫外辐射,同时臭氧分解为O2和O,当它们重新合成臭氧时,释放出大量能量,这就是温度升高的原因。在对流层,高度每上升1公里,气温会平均下降摄氏6.49度。这种气温递减是因为绝热冷却的出现。当空气上升时,气压会下降而空气随之扩张。为了

2、使空气扩张,需要有一定的功施予四周,故此气温会下降。(因热力学第一定律)平流层之所以与对流层相反,随高度上升是气温上升,是因为其底部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而被加热。故之在这一层,气温会因高度而上升。平流层的顶部气温大概徘徊在270K左右,与地面气温差不多。平流层顶部称为平流层顶,在此之上气温又会再以随高度而下降。至于垂直气温分层方面,由于高温层置上而低温层置下,使到平流层较为稳定。那是因为那里没有常规的对流活动及如此相连的气流。此层的增温是由于臭氧层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它把平流层的顶部加热。至于平流层的底部,来自顶部的传导及下部对流层的对流刚好在那里抵消。所以,极地的平流层会于较低高度出现

3、,因为极地的地面气温相对较低。 O3 的形成 臭氧层存在于平流层中,峰值在距地面2025km处,由于臭氧层能够吸收99以上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伤害。臭氧层的生成是平流层中O2光解的结果:O2 + hv(243nm) = 2 O 2 O + 2 O2 + M = 2 O3 + M 总反应: 3O2 + hv = 2 O3 O3 的损耗 在正常情况下它们处于动态平衡,因而臭氧层浓度保持稳定。但由于NOx、氟氯烃等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加速了臭氧层的损耗过程,破坏了其稳定状态。尤其是致冷剂氟氯烃使用,对臭氧层破坏起到重要作用。氟利昂在低层大气中很稳定,CFC-11 稳定期为11年

4、,CFC -12稳定期为30年,但在较高的平流层受高能量紫外线的照射就会发生光解反应(在175220nm紫外光照射下会产生Cl):F-11: CFCl3 + hv = CFCl2 + Cl F-12: CF2Cl2 + hv = CF2Cl + ClCl + O3 = ClO + O2 ClO + O = Cl + O2 总反应: O3 + O = 2 O2平流层中的NOx (NO、NO2)、HOx (H、OH、HOO) 、ClOx (Cl、ClO)都可起到类似的反应,这些参加破坏臭氧的物质称为活性物种或催化物种。2、简述光化学烟雾的定义及形成机理。定义: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

5、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特征:烟雾呈蓝色,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裂,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的叶子,并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形成条件:1)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2)大气温度较低3)强阳光照射 形成机理:污染空气中NO2的光解是光化学烟雾形成的起始反应。 碳氢化合物被HO、O等自由基和臭氧氧化,导致醛、酮、醇、酸等产物以及重要的中间产物RO2、HO2、RCO等自由基的生成。 过氧自由基引起NO向NO2的转化,并导致O3和PAN等的生成。 光化学反应中生成的臭氧、醛、酮、醇、PAN等统称为光化学氧化剂,

6、以臭氧为代表,所以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标志是臭氧浓度的升高。形成机制:引发反应:自由基传递反应:终止反应:3、由燃煤引起的SO2污染在我国非常严重,降低SO2的污染有哪些主要措施,各举一例加以说明。主要措施: 燃烧前脱硫:洗煤。通过洗煤,可以去除硫及其它杂质,降低煤炭运输成本,提高煤炭的利用率燃烧过程中脱硫:喷加石灰石粉, 作为脱硫吸附剂,吸收煤气中二氧化硫和有害毒气体燃烧后烟气脱硫:用铵液吸收二氧化硫尾气,降低尾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4、 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生成的O3 能与NO反应,为何在光化学烟雾中O3浓度反而有所增加?NO2+hvNO+O O2+O +MO3+M O3+NOO2+NO2

7、这说明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有比臭氧氧化能力更强的氧化剂参与了氧化NO的反应,第步反应生成的臭氧并没有完全参加第步的反应,而是有一部分剩余并积累下来,所以光化学烟雾中O3浓度反而有所增加.5、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如果碳氢化合物是丙烯,试用方程式写出经光化学反应生成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的反应机制。6、 酸雨定义为pH5.6的降水,为何?酸雨的主要成分、酸雨的危害和控制酸雨的主要措施酸雨 (PH5.6的降水) 的组成:硫酸和硝酸, 形成酸雨的起始物质:SO2和NOX酸雨的影响:1)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湖泊、河流的酸化造成鱼类死亡;使水体中植物的叶绿素减量;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离子被活化而进入水

8、体。2)对陆生生态的影响:酸雨可使土壤中的K+ 、Ca2+ 、Mg2+ 、 Al3+ 等元素淋溶,造成土壤贫脊;重金属离子的可溶性、迁移性、植物的可吸收性都增强。3)对材料和古迹的影响:用大理石、石灰石构成的建筑物及古迹极易受酸雨的损害。对金属等材料的腐蚀是极为严重的。有三种途径: a. 溶解生成金属盐b. 氧化成氧化物c. 与金属表面沉积物作用而使腐蚀加速。4)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直接影响不大,但饮用酸化的地下水及地表水及食用酸化水体的水产品将可能产生间接的影响和危害。对策:降低SO2的排放量:洗煤,燃烧过程脱硫NOx防治:改进燃烧装置,汽车尾气进行催化还原,开发使用洁净能源缓和酸雨的措施:向

9、酸雨敏感地区投加石灰使其pH增大。但石灰等碱性物质也会对水体和土壤产生不良影响。7、若在某个晴朗的早晨,烯烃和烷烃的混合物因偶然原因释放入城市大气中,如果在释放现场检测这些化合物,试估计当天晚上这些化合物的总浓度及两者相比变化怎样?给予解释。在晴朗的早晨,有阳光照射,烷烃与烯烃均发生光化学反应,烯烃含有不饱和双键,反应活性比烷烃强,在光照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更强,所以在当天晚上烷烃与烯烃的总浓度减小,烯烃的总浓度比烷烃下降的多。8在讨论大气化学活泼物种时,符号和之间有什么区别?A*表示物种A的激发态而B表示的是B这种物质的自由基9为什么吸收红外光一般不引起化学反应?设光量子能量E 根据公式:E=h

10、=hc/当=400nm时,E=N0h= N0hc/=299.1kJ/mol 当=700nm时,E=170.9 kJ/mol通常化学键能大于164.7 kJ/mol,所以波长大于700nm的红外光就不能引起光化学反应.10、虽然NOx对烟雾的形成是必要的,但有NOx水平中度减少却可增加烟雾形成速率这一似乎合理的情况。就此看法提出理由。11、羟基自由基(HO)可同乙烯和甲烷进行怎样不同的反应?12、在有烟雾的大气中担任氧化NO至NO2的主要物类是什么?过氧自由基 :HO2 、RO2 、RC(O)O213、 天然水中主要离子有哪些?地下水中Ca2+浓度明显高于地表水,这是为何?Cl-、Na+、Mg2

11、+、SO42-、Ca2+、K+、HCO3-、CO32-14、 有人提出采用NaCl和CaCl2等处理水体沉积物中汞的污染问题,有何道理?由于重金属的氯络离子的形成,可使胶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减弱,对汞尤为突出,而Cl-10-3mol/L时,无机胶体对汞的吸附作用显著减弱.把底泥吸附中的汞溶出,汞离子可溶于高浓度氯离子中.水体沉积物中汞能与氯离子形成配合物而溶于水。Hg2+ + Cl- = HgCl+ Hg2+ + 2Cl- = HgCl2 Hg2+ +3Cl- = HgCl3- Hg2+ +4Cl- = HgCl42-15、 简述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生物降解的具体过程, 并说明耗氧

12、有机物生物降解一般规律。1.微生物降解脂肪的基本途径如下: (1) 脂肪水解 脂肪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甘油和脂肪酸能被微生物摄入细胞内继续转化。 (2) 甘油的转化 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均能被相应的一系列酶促反应转变为丙酮酸,(下同糖类降解)丙酮酸在有氧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酸性发酵。(3)脂肪酸的转化 有O2:饱和脂肪酸通过酶促b氧化途径变成脂酰辅酶A和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使其中的乙酰基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少二个碳的脂酰辅酶A又经b氧化途径进行转化,最后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无O2:脂肪酸通过酶促反应,以其中间转化的中间产物为受氢体而被不

13、完全氧化,形成低级的有机酸、醇和二氧化碳等,降解不彻底。 2.微生物降解蛋白质的基本途径: (1) 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 蛋白质由胞外水解酶催化水解,经多肽至二肽或氨基酸而被微生物摄入细胞内。二肽在细胞内可继续水解形成氨基酸。 (2)氨基酸脱氨脱羧成脂肪酸:蛋白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在有氧氧化下可被彻底降解为CO2 、H2O、 NH3。在无氧氧化条件下通常是酸性发酵,生成简单的有机酸、醇、CO2 等,降解不彻底。 基本规律:综合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易降解有机物的降解过程的共同规律可看出:它们都是首先在细胞体外发生水解,然后在细胞内部继续水解和氧化,降解的后期产物都是各种有机酸。在有氧条件下最终

14、产物是CO2、H2O、NO3-、SO42-等,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反硫化、甲烷发酵、酸性发酵过程,最终产物是CO2、H2O、NH3、H2S、CH4、有机酸等。16、简述汞的生物甲基化作用。 水中的金属汞和二价离子汞等无机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汞。当含汞废水进入水体后,无机汞被颗粒物吸附进入水底,通过微生物体内的甲基钴氨酸转移酶进行汞的甲基化转变。CH3CoB12 + Hg2+ + H2O = H2OCoB12 + CH3Hg+ 研究发现:汞在转化成甲基汞之前,必须先转化为Hg2+ ,而且要具备 CH3- 基团的化合物才能使汞离子发生甲基化反应。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一甲基汞

15、是主要形态,在较高的pH下易生成二甲基汞。一甲基汞因氯化物浓度和pH的不同可形成氯化甲基汞和氢氧化甲基汞。 在H2S存在下,易生成二甲基汞,这一过程可使不饱和的甲基金属完全甲基化。2 CH3HgCl + H2S = (CH3Hg)2S + 2 HCl (CH3Hg)2S = (CH3)2 Hg + HgS甲基化作用可在需氧或厌氧条件下进行,厌氧时主要是二甲基汞,好氧时主要是一甲基汞。一甲基汞为水溶性的,易被生物吸收进入食物链。二甲基汞难溶于水,但挥发性强易逸散到大气中。 17、为什么难降解有机毒物(如有机氯农药)已禁用多年,人们还在关注其化学行为? 有毒性、半衰期较长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能蓄积在食物链中对有较高营养等级的生物造成影响、浓度不高但残余量大。18、以日本骨痛病为例说明重金属的生物富集和迁移对人类造成的危胁。积累性镉中毒造成的。含镉废水污染,用河水灌溉农田,被水稻吸收,当地居民长期饮用被镉污染的废水和食用污染的稻米而中毒。19、解释生物富集、生物放大、生物积累,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