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导论知识要点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425911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儿童导论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特殊儿童导论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特殊儿童导论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特殊儿童导论知识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特殊儿童导论知识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儿童导论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儿童导论知识要点(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儿童导论知识要点第一章 特殊儿童及特殊儿童观第一节 个别差异与特殊儿童观 个体间差异(一)个别差异 群体差异 个体内差异第二节 特殊儿童观遗传变异的普遍存在性决定了特殊儿童存在的遗传基础(一)存在观 环境因素是决定异常成为现实的另一基础 生物自身的美学特性也决定了非常态存在的客观性 从一般生物的发展来看 (生命存在发展的可能性就是确定的) 发展的可能性 从特殊儿童实际发展来看 (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变成现实性)发展的现实性 发展的限度问题 发展的动力是内外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二)发展观 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教育必须给儿童提出高于现有水平的要求 用恰当的方式解决这些矛盾 发展环境的独特

2、要求(先创造环境适应他们,进而再使之适应常态环境) 发展上能与不能的矛盾(要以能为出发点,能则能,不能则不能) 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两者是互为条件、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三)平等观和分类观&对特殊儿童分类的必要性:特殊儿童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他们进行分类,不仅可以避免对他们认识上的偏见,而且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界定特殊儿童发展的外因条件或促使他们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条件:1、 教育(促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2、 家庭环境(家庭对其的态度和采取的教育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发展) 直接3、 医学的手段或措施和相应的科学技术水平 条件4、 物质条件5、 社会环境(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

3、环境)6、 国家的法律7、 政治经济条件 文化条件也会在大的背景下影响到特殊儿童的发展8、 民众的习俗第二章 特殊教育及特殊教育观第一节 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一)特殊教育的内涵: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教育对象是特殊儿童(二)特殊儿童的定义 教育满足的是一切教育需要,包括特殊的和一般的 这些需要是由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满足的,包括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特殊的训练活动 这些活动既注重培养和塑造,也注重改变和矫正(三)、特殊儿童的发生率和出现率 1、发生率:指一定时间内某地区新发现特殊儿童出现的频率。2、

4、出现率(流行率);指特殊儿童出现的频率(特殊儿童的总数)3、影响因素:(1)定义及其标准(2)调查工具和方法(3)地区(农村高于城市)(4)年龄4、我国残疾儿童的出现率(特点) 总体上乡村残疾人的比例大于城市 (1)城乡差别非常显著 从某些具体的残疾类型来看,城市又多于乡村 (2)地区差异非常显著(经济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比经济卫生条件好的地区残疾人比例要大) 总体上,随着年龄的增加,残疾的比例也增加 (3)年龄差异显著 某些具体的残疾类别上儿童发生比例反而比成年人高 智力残疾以014岁的儿童为多,肢体残疾和精神疾病残疾以青壮年为多 (4)性别差异明显(男性多于女性) (5)残疾的原因发杂,呈现出

5、多样性 (6)轻、中、重度残疾儿童差异明显(四)特殊教育的意义1、经济意义 (1)对国家而言:举办特殊教育不仅仅是经济支出的问题,还有经济收入的问题 A、就超常儿童教育而言(能使他们更早地成才,并为社会服务,更早地回报社会) B、就残疾儿童教育而言(不仅使他们社会化,作为投资,回报率还要高于常态儿童的回报率) C、就特殊儿童个人而言(超常儿童更早地为自己创造财富;残疾儿童则减少社会救济费用) (2)对残疾儿童而言:对其进行特殊教育是为国解忧、为民解愁、为后代造福的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2、标志意义 (1)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标志 (2)社会文明的标志 (3)教育机会均等的实现标志3、心理意义 (1

6、)教育是需要,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的需要,是人的心理需要。 (2)激励意义4、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第二节 特殊教育观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教学措施和方法的特殊性特殊观 对教师的独特要求 培养、塑造和缺陷改变并存(主要的特殊性) 对发展环境的独特要求(教育者必须先创造一个环境,使这个环境先适应特殊儿童,培养他们的知识、技能,然后再使他们适应常态的社会环境) 教育基本形式的一般化一般观 教育进程的一般化 基本教学方法的一般化 要有正确的特殊儿童观和特殊教育观 医学知识 要有爱心 残疾人交流手段和工具的知识 要有比较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相应的专业知识 心理测量和咨询方面的知识&对教师的独特要求 助听、助视

7、设备的知识 行为改变的知识 处理班级突发事件能 助听、助视设备验配能力和简单的使用与维修能力 要有相应的能力 智力、心理和行为测量的能力第三节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一) 特殊教育借鉴普通教育(二) 普通教育借鉴特殊教育1、 残疾人研究对我们的贡献 2、思想的借鉴和启示3、方法的借鉴(蒙台梭利和马卡连柯)(三) 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融合典型代表随班就读1、 融合的必然性(特殊教育本属于教育的一部分,两者是可以一起进行的)2、 融合的方式、方法(形式上的融合和内容、精神的融合)第四节 我国特殊教育的类别(一) 按照教育对象的类别划分 听力残疾教育(聋教育、听力障碍教育)1、按照感官有损伤

8、的儿童 视力残疾教育(盲教育、视力障碍教育) 肢体残疾教育(残废教育、肢体障碍教育) 超常儿童教育智赋优异教育2、按照智力有无异常 智力落后儿童教育(弱智教育、智力残疾教育、智力障碍教育) 特殊才能儿童教育(包括特殊体能、绘画、音乐等才能)3、 情绪行为异常儿童教育4、 学习障碍儿童教育5、 言语障碍儿童教育6、 学业不良儿童教育7、 工读教育(二) 按照安置地点来划分(安置方式)1、 特殊学校(盲校、聋校、弱智学校、工读学校) 辅设在普校的辅读班(主要招收智力落后儿童)2、特殊班 超常班(中小学、大学都设置了的)肢残班(主要在中等以上学校设置)盲聋班(主要在中等以上学校设置)3、随班就读(招

9、收23个残疾儿童)4、家庭养护 学前教育(聋学前较多,67岁之前开始)(三)受教育者的年龄划分 义务教育(9年义务) 高中、职业和高等教育(四)特殊教育的办学主体1、 教育部门2、民政部门3、卫生部门4、残疾人联合会5、社会力量本学第三章 特殊教育的变化与发展第一节 必然性(一) 变化和发展是事物运动的必然规律(二) 对残疾儿童认识的变化和发展 对现象的描述多于对现象的研究1、对残疾儿童的感性认识阶段 还不能科学地对残障进行有关的界定 还不能全面、正确地对解释残疾的原因,有恐惧的唯心主义色彩 注重将明显的器官或组织损伤的儿童纳入到残疾障碍儿童序列2、生物医学模式阶段 重视生物学因素的致残作用,

10、忽视了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 在残障儿童的界定上比较注重器质性损伤3、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阶段(多元探究)(三)对特殊教育认识的变化和发展1、肯定功能阶段(概念阶段,人们在概念上追求平等特点)2、追求形式阶段(追求过程的平等)3、恰当实施阶段(标志着残疾儿童和一般儿童在结果上的平等)第二节 国外特殊教育变化与发展的特点(一)早期特殊教育的特点1、对残疾儿童的认识观点是多元的(国家或地区、文化不同;对残疾正确看法是一个历史过程)2、早期特殊教育的特点(1)对残疾人的教育具有研究性、试探性&1745年,西班牙人泊瑞尔在法国建立了第一所聋童学校(最早把手语和口语结合起来,又是第一个吧扩音喇叭用于聋

11、教学)(2)私立教育多于公立教育 &1770年,莱佩在法国创立世上第一所公立的特殊学校聋校 &1784年,阿于依在巴黎创办了世上第一所盲人学校 &1837年,谢根于在巴黎创办弱智训练学校(3)教育者多为医务人员或神职人员(4)特殊教育是封闭的,带有慈善性和养护性 &1841年,古根培尔在瑞士建立了一所封闭的,与世隔绝的综合机构(5)招收对象基本上都是程度较重的残疾儿童(6)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不完备(聋教手语法和口语法为主;盲教盲文;培智限于生理学的方法)(二)发展时期的特点1、教育对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办学主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国家办学为主,个人和机构、组织也参与办学的局面)3、学生的安置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4、注重立法在发展特殊教育中的作用5、家长在特殊教育发展中的作用6、开始重视科学技术特殊教育中的作用(三)目前的特点1、注重特殊儿童的鉴别2、注重早期干预3、正常化、一体化、回归主流等思想广为传播(1)北欧的正常化思想(帮助残疾人(儿童)在最大的程度上过正常生活并具有相应的生活质量)(2)一体化西欧的融合思想(指障碍人从专门的(养护)机构转到社区生活,从特殊学校到普通的公立学校,从特殊班级到普通班级)(3)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