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研究幸福的人学维度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402483 上传时间:2019-09-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马克思研究幸福的人学维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马克思研究幸福的人学维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马克思研究幸福的人学维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马克思研究幸福的人学维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马克思研究幸福的人学维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马克思研究幸福的人学维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马克思研究幸福的人学维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马克思研究幸福的人学维度 人学,是从整体上研究人的存在、人性和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生价值、目标、道路等基本原则的学问。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人性受到资本主义制度的肆意扭曲和摧残,面对人们对自由、解放和幸福的渴求,马克思诉诸实践,将其一生致力于对人的深切关怀,形成了实践人学,实现了人学范式由理论转向实践的革命。马克思实践人学把为人类的幸福而斗争作为首要任务和目的,其对人的异化的扬弃、人的本性的复归、人的解放的实现过程实质上就是人的幸福的达至路径。故此,将马克思对人的幸福的研究置于人学之维,以人学理论为基础,以现实的人为起点,以人的应有、现有、现有的扬弃为线索,是通向幸福王国

2、的必由之路。 1 马克思研究幸福的人学理论支撑 人的本质与幸福 对人的本质的揭示是探讨和认识幸福的前提和基础。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阐释有以下几点:其一,人是社会的人。 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不是孤立地研究人,而是将人置于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之中,也只有在社会关系中,人们才能获得幸福。其二,人是能动的人。马克思以其辩证唯物主义,批判和扬弃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提出世界是能够被认识和改造的, 也正是人的这种能动性决定了人能够不断征服和改造自然界为自我服务。其三,人是发展的人。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

3、然的同时也在进行自我的变迁,即人是发展的人,进而有获取幸福的可能性。 人的需要与幸福 需要与人类共始终。幸福实质上就是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达到完满程度后深刻而持久的心理体验。马克思用大量篇幅论述了需要, 认为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并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人的肉体存在需要、人的社会存在需要和人的精神生活需要。人的肉体存在需要主要是指人的生理需要,如吃、穿、住等。人的社会需要是更为根本的需要,即从社会生产和交换中产生的需要,包括人的平等交往、相互尊重的需要,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等。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不幸福的原因就是其需要本性和生活状况相矛盾, 因而人的需要的满足过程就是获得幸福的过程。但并不是所有需要都

4、是合理的,只有符合人的本性的需要才是可以满足的。进而,马克思提出,要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既要满足人生存的需要,也要充分肯定人的享受需要的合理性,资本主义压制工人的任何奢侈、剥夺穷人的审美能力都只会增加工人的痛苦。 人的价值与幸福 人的价值问题主要探讨的是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人的生活使命。人作为一定社会关系体系中的劳动者,必然包含着客体属性、功能和与主体需要之间满足或不满足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价值关系。价值关系通俗地说就是意义和作用关系。人主要是通过他的劳动向社会贡献物质或精神财富,以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要。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马克思十分关注人的价值,即人怎样表现自己的价值,使自己

5、的一生成为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一生。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提出, 一个人决不应该仅仅为了获得个人谋生的手段来选择职业, 而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正因为个人价值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不仅仅要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也要为人类幸福而奋斗,只有每个人自觉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价值,个人和人类的幸福才能实现。 人的平等与幸福 平等是人的权利的一种。据马克思的人学观点,人的平等包括人自身素质的平等和社会地位的平等。人和人平等是人的应有权利,但马克思看到,在阶级社会里,人和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实际上是不平等的,这是人的实有权利。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应有权利和实有权利往往陷

6、于矛盾状态。尤其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统治阶级鼓吹人人平等、所有人的平等,但实质上是超阶级的、抽象的平等,只不过是资本特权和金钱特权的表象。马克思反对这种抽象的平等理论,认为抽象的平等理论,即使在今天及在今后较长的时期里,也是荒谬的。马克思还看到,追求幸福也是人的平等权利的一种,但是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极微小的一部分可以靠理想的权利来满足, 绝大部分却要靠物质的手段来实现,而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所关心的,是绝大多数权利平等的人仅有最必需的东西来勉强维持生活, 所以资本主义对多数人追求幸福的平等权利所给予的尊重,即使一般说来多些,也未必比奴隶制或农奴制所给予的多。(P245)因而,现实的人的现实平等既是人

7、的幸福的条件,也可以说是幸福的一种。 人的发展与幸福 人的发展问题贯穿于马克思著作和思想的始终,他用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诠释了人的发展问题。马克思首先指出人是类存在物, 而人的自由自觉的劳动就是人的类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发展就是劳动和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马克思接着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发展无不现实地表现在具体社会关系变革中, 因而, 人的发展就是社会关系的发展;马克思还指出,人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体,在这个意义上, 人的发展就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在人的各种素质总和作用的基础上的个性的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经常为满足最迫切的生

8、存需要进行斗争, 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性,而剥削、压迫工人的资本家也得不到全面发展,精神空虚的资产者为他自己的资本和利润所奴役;律师为他的僵化的法律观念所奴役,一切有教养的等级都为各式各样的地方局限性和片面性所奴役,为他们自己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近视所奴役,为他们由于受专门教育和终身束缚于这一专门技能本身而造成的畸形发展所奴役。在人没有自由、独立和个性的资本主义社会,人是不可能发展的,而人得不到发展就得不到幸福。更有甚者,在资产阶级的压迫下,人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片面性和工具性特征,这种畸形 发展对人的幸福的获得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限制人对幸福的追求和获得。因此,马克思所面临的历史任务就是揭示社会

9、发展规律, 探讨个人发展途径,寻求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 私有制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条件下才能消失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2 马克思研究幸福的人学起点 从小生活在特利尔的马克思深受法国革命,尤其是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影响,又因其父亲启蒙思想和自由主义敬仰之情的感染, 马克思的思想便顺理成章地从思考人的问题开始。马克思有关人的思想的最初要素是人的幸福和自由。在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认为选择了最能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职业是最幸福的人, 他用高尚、完美、伟大理想来形容这种人,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这种人的崇拜和敬仰,可见,他把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

10、看成是一致的人道主义理想目标。此后,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对伊壁鸠鲁原子自由偏斜运动进行了论证和赞许, 主张人的主体性和自由, 实际上提出了人的本质上应当是自由的这一原则。莱茵报期间,马克思坚持这一原则, 探讨了出版自由及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自由或平等问题, 认为追求自由是人的天性,并引用塔西佗的话当你能够感觉你愿意感觉的东西,能够说出你所感觉到的东西的时候,这是非常幸福的时刻。由此,说明了自由和幸福的一致性。然而,1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人道主义者多把人理解为理性存在物, 费尔巴哈作为第一个对现实的人进行考察的思想家,批判了其理想性和抽象性及其对人的实存幸福的忽视, 主张从抽象的理性回到

11、实在的自然, 从幻想的理性王国回到实在的感性人间,把人看成一个由肉体、血液、人格、感情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把人的自然性还给人。由此,费尔巴哈创立了他的人本主义哲学。人本主义提倡个性解放、意志自由和世俗的幸福生活, 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了对人类幸福的追求, 与马克思为人类幸福而劳动的人生理想不谋而合,加之人道主义者在人的理解上的缺陷,马克思开启了信仰和崇拜费尔巴哈哲学之路。从德法年鉴到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期间,马克思主要以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为基础, 从人的类本质出发理解和论述人,并提出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的命题。由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唯心主义局限, 马克思的这一命题也不可避

12、免地带有唯心色彩。虽然费尔巴哈也探讨幸福,但将类这个脱离现实生活和历史发展的抽象物作为人的本质, 使得人的一切痛苦和不幸都根源于人和自然界以及人与人的分离之中,此时的人便仅仅是感受着欢乐和痛苦,希望与悲哀的生物学的人,这种人是不能真正获得幸福的,因而,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研究幸福,注定摆脱不了黯然伤神的命运。 马克思也感觉到价值批判和科学说明之间的矛盾, 即从人的类本质出发来批判非人道现象有一定依据,但由此来说明社会现实显得苍白无力。因而,在写作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马克思试图从经济学上寻求一条说明现实社会的道路。在该文的末尾,马克思提出人怎么使他的劳动外化、异化? 这种异化又怎么以人类

13、发展的本质为根据? 这一问题在文章中已经得到初步回答, 即在现实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和本质中去寻找。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马克思则逐步转变思维方式, 继续对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进行公开批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批判的纲领性意见,提出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命题。接着,在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进一步提出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的命题。至此,马克思与自己从前的哲学信仰彻底清算,转而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对人的三次命题的完成,表明马克思所关心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世界, 在变革世界的过程中变革人本身以及人和社会的关系。因而,马克思研究人类幸福是以现实的

14、人为出发点, 着眼于人的本质的实现和现实幸福的获得。 3 马克思研究幸福的人学线索 站在现实的人的出发点上,马克思以人的应有、人的现有、人的现有的扬弃这一线索描绘了人类应有的幸福图景,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悲惨命运,进而探寻到人的解放和发展的实现路径。 人的应有 人的应有, 是马克思对人和社会现实及其规律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理想图景, 表现了人类对自身和社会进步的渴望,是人类自身的内在要求。理想和图景具有引导的力量,早在中学考试拉丁作文奥古斯都的元首政治应不应当算是罗马国家较幸福的时代? 中,马克思就对理想的时代作出了自己的见解,指出如果一个时代的风尚、自由和优异性受到了损害或者被破

15、坏了,同时,贪得无厌、铺张浪费和荒淫无度充斥泛滥,那么这个时代就不可能称为幸福的时代。但是,如果一个国家因为它唤起了人们去从事伟大的事业,使敌人感到惧怕,并号召贵族与平民之间展开良好的竞赛,那么奥古斯都所确立的国家,我们认为是最符合他那个时代的国家。因为,如果百姓都柔顺亲密,讲究文明风尚,而国家的疆土日益扩大了,那么统治者倒会比自由的共和政体更好地保障人民的自由。继而在其德语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马克思又指出,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 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瑕的伟大人物。那么,怎样的人才是完美的、幸福的人呢? 马克思提出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

16、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而,他给自己定下人生的目标,即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到了博士论文中,马克思清楚地表达了自由这一人的理想, 认为这个理想不是幻想, 而是一种真理。但此时对自由理想的理解还具有唯心主义因素,当马克思投身到实际斗争以后, 便执着地为争取自由理想而斗争:争取出版自由和精神自由,用矛头和斧子为自由而战。由此可见,马克思一生关心人应该是什么、人能够是什么、人将是什么等有关人的问题,把幸福和自由看成人类应有的伟大理想和美好图景,并忠实于自己选定的人类理想,为此而战。 人的现有 马克思对人的现有状况的了解是从他就职于莱茵报开始的。在这里,马克思看到,为了堵住进步人士的嘴,落后、顽固的普鲁士政府实行野蛮的书报检查制度,竭力控制言论和出版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