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和马克思课后习题全解(考前必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65688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和马克思课后习题全解(考前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毛概和马克思课后习题全解(考前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毛概和马克思课后习题全解(考前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毛概和马克思课后习题全解(考前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毛概和马克思课后习题全解(考前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毛概和马克思课后习题全解(考前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和马克思课后习题全解(考前必备)(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5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6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基本要求和重大意义? 7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 毛泽东是怎

2、样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2 邓小平、江泽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有哪些贡献?3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4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 5如何科学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6为什么说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7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 如何理解中国革命的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3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如何

3、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如何认识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这条道路的开辟作出的巨大贡献?5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 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2 中国为什么在20世纪5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3.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什么?5如何认识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 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 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

4、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5 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3.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4. 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5. 如何理解“总体上的小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联系和区别?如何认识本世纪头20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 如何正

5、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 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3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4 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5 如何理解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另外的题目:1、马克思中国化的历史进程2、为什么马克思中国化的成果既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3、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内容?如何提出?你对其报何种态度? P18-324、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内涵 P84 P1275、三个代表的主题,相互间的关系,内涵 P40476、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基本要求7、中共的思想路线是什么,其地位如何?8、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其性质如何?9、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

6、线和基本纲领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三大法宝、其胜利的意义和经验?11、七届二中全会和“两个务必”的现实意义12党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及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条件。14社会主义改造如何进行?其胜利完成有何历史意义?1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首先发展生产力?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涵和基本特征16、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17、论证科学发展观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矛盾。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部分 思考习题答案 第一章 思考习题 1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题为论新阶段一文中最

7、先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称之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

8、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怎样正确把握毛泽

9、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

10、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后,尽管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主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党的自身状况,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来说,当今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正是在上述世情、国

11、情、党情新变化的背景下,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将治党治国治军新的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各自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许多方面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

12、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有着坚实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基础,其核心就是实事求是。它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密切关联的重要的理论观点,成为一个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中的理论观点经过了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它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

13、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

14、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互相联系的基本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些基本观点的真理性已经被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在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关于军队和国防建

15、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等等。 总之,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需要从进一步丰富发展的科学体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把治党和治国、执政和为民结合起来,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三个代表”三句话,党的十六大已将其概括为十六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关于公有制为主体、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