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9359235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23.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第七章-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第七章-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第七章-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第七章-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工艺美术史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艺术系 李本全 597351895,隋唐五代的工艺美术,第七章,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陶瓷工艺 第三节 染织工艺 第四节 金属工艺 第五节 漆器工艺 第六节 家具工艺 第七节 其他工艺 第七节 结 语,授课提纲,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唐 杜甫,第一节 概论,隋: 公元581618年 唐: 公元618907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公元581年,大贵族杨坚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立了隋代。公元589年灭陈,结束260多年的南北朝分裂局面,重新建立起了统一的封建国家。隋代只是短短存在20多年,但是短短的二十年

2、的发展为唐代经济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公元618年,隋代的大官僚李渊父子起兵,建立了唐王朝。,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的核心是唐,隋为其酝酿,而五代则是其延续。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它的社会特点,可以用“统一、上升、自信、开放”八个字来说明。 唐代同国外的交往也非常发达,形成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时期。,唐代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一系列少数民族政策,不仅使各边远地区逐步得到开发,而且密切了各民族之间的兄弟关系。唐代与亚洲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跨越两大洲,持续了500年的“丝绸之路”,到唐代结出了硕果。中国的丝织等工艺品不断外输,西域的名马、香料也源源不断而来。玄奘法师西

3、去印度,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都促使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安史之乱”的战火破坏了唐朝的安定繁荣,经中、晚唐后便形成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10个较小的封建割据政权,历史上称为“五代十国”,使中国又陷入分裂之中。,(二)唐代的文学艺术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文学中以“诗”为主流,杰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有5万首。 在美术方面,各个门类独立,人物,山水,花鸟,壁画。吴道子的人物画、王维的山水画(开创了南派山水画雪溪图特别喜欢画雪,此外他也是浪漫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辋川图把南北景致融于同一画面,既有白雪又有芭蕉,宛然一幅浪漫主义诗卷。)、杨惠之的雕塑,都具有突出的成

4、就。 在书法方面,颜真卿颜体的敦厚,(有骨有肉)柳公权柳体的疏朗(颜筋柳骨),至今是书法爱好者的学习典范;张旭,怀素的草书。 在敦煌,总共476个洞窟,隋代开凿了95个,唐代开凿了213个。占了五分之三。在那里保存了大量的壁画、雕像和装饰图案,是我国的艺术宝库。,(三)唐代的工艺美术非常发达。不论是在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木工等,都达到了全面繁荣的时期。自艺术上、技术上和生产规模上,也远远超过了前代。唐代的装饰艺术,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清新活泼,富丽丰满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还可在各种工艺装饰上看到它的影响。,(四)唐代的历史发展。 1、从文学史角度来看,分为初唐、盛唐、中唐、

5、晚唐四个阶段。 2、从工艺美术角度来分,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前唐指的是初唐、盛唐时期。以“安史之乱”为分界点,中唐、晚唐是它的后期。,(五)唐代手工业生产分为:官营和私营,这两种性质的作坊,后来逐渐在各地形成不同行业的制作中心。 (六)唐代的社会特点 1、 统一、上升、自信、开放,(七)唐代同国外的交往也非常发达,形成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时期。但是通往国外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陆路。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新疆向西达到印度、波斯,以及地中海东岸,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一是海陆,从广州出海经南洋,西到印度洋,直到非洲东岸和地中海南岸的各个国家。在东方,和朝鲜、日本的交往频繁。

6、这些国家的商人有的长期住在中国,当时的长安和广州住有大量的外国人,有的经商,开设商店;有的被国家派遣的留学生和问僧,他们长期居住在中国。我国的不少工艺工匠也曾到国外传艺。总之,由于对外交流的发展,因而在工艺美术生产中,既继承了本国优秀的艺术传统,又吸收了外国的工艺特色而加以消化,成为唐代性的工艺美术风格。,隋唐五代是陶瓷大发展的时期,这首先表现在生产的繁盛。瓷窑在各地纷纷设立,而以河南和浙江最为密集。由于同行的优胜劣汰,逐渐涌现出越、邢、长沙等一批著名瓷窑。 隋唐五代的陶瓷器型尽管纷繁,但演进的趋势仍可寻觅。大体上,在前期,厚重高大者居多;到后期,则日显轻薄灵巧。而唐代的陶瓷装饰由于其开放的思

7、想影响,更是吸纳了许多国外风格样式使之焕发出华丽的时代气息。,第二节 陶瓷工艺,隋代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然而国家的统一和生产的上升,使陶瓷工艺在六朝的基础上,有着较大的发展。 隋代的陶瓷,除了传统的青瓷在南北各地生产外,白瓷也烧制成功 ,白瓷的烧制成功,是中国陶瓷次史上的一项突出成就。白瓷是由青瓷演变而来的,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对陶土进行精炼,使原料中铁的成分减少,以及烧制火的温度的掌控,而烧制的白度较高的瓷器。,一、隋代陶瓷工艺,1、按用途分,陶瓷的种类: (1)饮食器(碗、盘、杯、尊等) (2)盛贮器(壶、罐、盆、盒等) (3)生活用具(炉、灯、烛台、唾壶、薰等) (

8、4)娱乐器(拍鼓、棋盘等) (5)家具(模型等),2、各种器皿的造型,和六朝时期有明显的变化,隋代陶瓷器型不仅在六朝的基础上进行了革新,还发展出一些崭新的样式。如典型的龙柄双联瓶、白瓷龙柄鸡头壶。 器形:鸡首壶、罐、瓶、高足盘、碗等。 装饰:比较朴素,除莲瓣纹仍然相当流行外,一部分出现了新出现的纹样,有小朵花、团花、忍冬纹、波浪、联珠纹及草叶相间的印纹。,龙柄双联瓶 隋,此瓶1957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市隋代李静训墓中,白胎白釉,胎质纯净细腻,釉色光亮温润,有细小的冰裂纹。这件白瓷形体秀美,线条洗练,富有时代特征。尤其是一瓶双腹之设计,独具风格,令人耳目一新,是古代瓷酒器中的珍品。,白瓷龙柄鸡首壶

9、 隋,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此壶造型俏丽修长,通高27.4厘米,口径为7.1厘米,底径为7厘米。上部一侧以挺胸昂首的鸡首为流,一侧以曲颈伏首的长龙为柄;下部壶腹微鼓,弧线内敛。除底部无釉外,其余壶身全部施以白色色釉,胎质洁白,釉色光润,其胎釉中已无白中闪黄或白中泛青的迹象,是隋代白瓷中的精品,展现出隋代艺术品秀丽、典雅之风。,白釉象首龙柄壶 隋,1959年于河南省安阳县张盛墓出土,高13厘米。此壶盘口有盖,流为象首,把为螭形,象首和螭都似信手捏成,面部经过精心刻划,生动传神,它既是当时的生活用品,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3、 隋代的装饰花纹。 (1)几何纹、弦纹、绳纹、双圈纹、

10、连珠纹等 (2)植物纹:莲瓣纹、忍冬纹、葵瓣纹、团花纹、宝相花、梅花、树叶等 (3)动物纹:龙纹、凤纹、蟠螭纹、象首纹等 (4)人纹 4、隋代的陶瓷在制作技术上有较大的提高。可以使胎体洁白,同时显得薄而细腻,护胎釉的使用,不仅可以掩盖胎体的细孔和斑点,而且也提高了洁白度。,南青北白:中国南方以青瓷为主,中国北方以白瓷为主,这是唐代整个瓷器的局面。 (一)青瓷 唐代的陶瓷生产高度发展,技艺提高,品种繁多。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这时各地制瓷中心都有了窑名,反映出烧瓷的兴盛和各地不同的艺术特色。青瓷是主要品种,著名产地是越窑。 “越”指浙江地区,唐代称之为越州,是我国青瓷的主要产地,从秦汉

11、、六朝以来,一直是以烧制青瓷为主,因此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技术力量,被称为“诸窑之冠”。,二、唐代陶瓷工艺,越窑的特点: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 器形:茶具、酒具、餐具、玩具、乐器和生活中常见的瓶、罐和陈设用品。 装饰手法:刻花、划花、印花、堆贴等。 (a)刻花和划花是利用熟练流利的线条和在胎上釉下刻画出生动活泼的形象,有龙、狮子、鸾凤、仙鹤、鹦鹉、鸳鸯、双鱼、牡丹、莲花、宝相花、卷草以及人物、山水等纹样。 (b)堆贴就是在壶体上堆贴出浮雕式的各种花纹。,青瓷壶 唐,器表莹润,密布开片,出土在810年的墓葬。这种壶当时亦称注子或执壶,特点是盘口短颈,鼓腹、短嘴,嘴作六棱或圆筒形,

12、与嘴相对的一边安有曲柄短把。到了唐代晚期,壶身较高,多作瓜棱形,嘴和柄也逐渐增长,造型轻盈雅致。,贴花青瓷凤首龙柄执壶 唐,凤首龙柄青瓷执壶系借鉴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中鸟首壶的造型,又融入中国本土的工艺成分,中西合璧,是一件稀世精品。此壶通体施淡青色玻璃质釉,灰色胎骨,胎质厚重坚硬,有细小开片。盘状口外侈,口部一侧有流,壶盖塑成凤首形,高凤冠,长喙微下勾,正好与壶口流相吻合,细长颈,腹呈橄榄状,高圈足。执柄塑作一蟠龙形,尾抵壶足,身贴壶腹,嘴衔壶口。口沿下有一周联珠环绕,颈部饰联珠、覆莲纹,肩雕忍冬纹。壶腹上部有用小联珠围绕的六幅人物舞蹈图,图中人物身体健壮,昂首挺胸,肩披长巾,袒胸露腹,双臂

13、舒展,舞姿翩翩。人物旁边有葡萄藤蔓、酒壶和小鸟等。壶腹下部饰六组花纹,由忍冬叶、宝相花和藤蔓组成,中心是一颗大宝石,旁边点缀星月纹。再往下是双层仰莲纹,圈足上亦饰联珠和覆珠纹。,(二)白瓷,邢窑白瓷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邢窑的烧制地点是河北内丘、临城祁村。邢瓷的釉色特点:“类银”、“类雪”,一般是通体挂釉,釉汁温润浑厚,为乳白色。器形与青瓷相似,如带嘴注子、罐等。唐代白瓷一般无纹饰,以质朴、厚重、素净著称于世。,白釉莲座烛台 唐,(三)花釉、黑釉、绞胎和釉下彩 1、花釉 花釉是唐瓷中的新品种,它是在黑釉、黄釉、天蓝釉上再装饰另一种色釉,一般是以蓝白、灰白釉为多,形成大小不同的

14、斑纹。品种大部分是罐、壶、瓶等。代表作是“花釉腰鼓”(河南出土)。,广口,纤腰,鼓身凸起弦纹七道。通体以花釉为饰,在漆黑匀净的釉面上,泼洒出块块蓝白色斑点,宛如黑色闪缎上的彩饰,优美典雅。,2、黑釉 器形较小,给人以淳朴厚重感。代表作品是“塔式盖罐”。,由盖、罐、底座三部分构成。罐盖模拟七重相轮,自上而下,逐层增大,相当于塔刹,其顶端为一捏塑的垂足坐猴,作眺望状;罐,圆唇,小口,丰肩,鼓腹,下腹斜收,以堆贴的十二瓣模制莲瓣承托;罐座为一方亭式建筑,下面设一八边形台基,其装饰纹样分四组,方亭上方四面各堆贴一尊模制的坐佛,四角分别堆贴一昂首翘尾、展翅欲飞的瑞鸟,方亭四面各辟一腰圆形的壁龛,内贴饰一

15、捏塑兽首,方亭下方四角分别堆贴一捏塑的托塔负重力士。器物造型奇特,装饰丰富。釉色乌黑光亮,局部呈赭色,施釉至底板上沿。灰褐色胎,质粗、坚硬。,3、绞胎瓷 绞胎瓷器是唐代陶瓷中的新创造,它是白、褐两种不同色的釉或胎土原料,互相绞合,使之产生如同木纹、虎皮等纹理,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代表作“绞胎骑马俑”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绞胎瓷塑。,陕西省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马通体为褐黄色,除四腿外,布满木纹状花纹,是用毛笔在白色胎体上画好后再施彩釉烧制而成,呈现出绞胎三彩的效果。,4、釉下彩 湖南长沙铜官窑的釉下彩瓷器以它特有的釉下绿彩、釉下褐彩装饰引人注目。釉下彩瓷器还有在瓷器面上用一首诗做装饰,开创了用

16、诗词和民谚装饰陶瓷的先声。,彩绘婴戏纹执壶,胎体、釉面疵点多,是不能投入市场的废品,但其装饰却很有代表性。顽童的活泼可爱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釉下彩执壶,(四)唐三彩 “三彩”是一个泛指,意思是多彩的意思。唐三彩是一种低温的铅釉陶器,用白色瓷土作胎,用含铜、铁、钴、锰等元素的矿物作釉料着色剂,经过约800的温度烧制而成。釉色呈绿、黄、褐、赭、红、蓝、白等多种颜色。在烧制过程中,各种釉色互相交错融合,形成绚丽多彩、灿烂多姿的艺术品,人们称作唐三彩。此外还有少量烧成蓝釉和黑釉的作品,更是十分珍贵。 唐三彩烧制于初唐高宗时期,唐玄宗开元时期达到极盛,“安史之乱”后逐渐衰退。唐三彩的制作地点分布在长安和洛阳两地。长安称西窑,洛阳称东窑 。 三彩陶器分日用品和随葬品两大类。日用品中有瓶、壶、罐、钵、杯、盘、碗、烛台、枕等,每一品种又有多种式样,造型各异。,唐代盛行厚葬之风,三彩陶器主要用作随葬的明器,其中以人物俑和动物俑塑造得最为精彩。 唐三彩陶塑有很多成功佳作,其中以人物、马和骆驼塑造得最为出色,这些作品造型逼真、姿势优美、形神兼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