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苏云论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325432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曹苏云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曹苏云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曹苏云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曹苏云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曹苏云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曹苏云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曹苏云论文(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一、前言1.1论文写作的背景和意义1.2学术界对安徽农村消费品市场研究概述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二、消费品市场研究相关理论概述2.1市场的含义2.2农村市场与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含义 2.3影响农村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因素2.4农村消费品市场调查策略2.4.1如何选择调研区域2.4.2什么样的调研方法适合农村市场调查2.4.3农村市场调查访谈小技巧三、安徽省近期消费品市场经济发展概况3.1概况3.2影响安徽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3.3农村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3.4安徽近期及以后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改进的措施四、结论五、谢辞六、参考文献 安徽农村消费品市场研究摘 要农村消费品市场是现代市场体

2、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消费是国内消费的重头戏,只有提高农村消费,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才有可能全面启动内需,也才可能实现小康社会。通过扩大农民消费,提高购买力,大力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是保持经济增长的当务之急。本文以安徽的农村消费品市场为例,通过对市场、农村消费品市场含义的了解,分析影响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农村、消费品市场、安徽、发展前言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发展,不仅要靠投资的支撑,更主要的应要靠国内消费的拉动,而我国同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还是比较低。我国近五年来最终消费率的持续走低,2005年更是降至历史最低的53.8。而当前国内市场的开拓主要在于农村消费市场,因为

3、农村消费市场,是我国潜力很大的消费市场。没有农村消费市场的启动,国内的消费市场也就难以真正拉动起来。所以,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人口对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需求,努力使广大农村的消费市场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劲动力源之一,是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拥有9亿多农村人口的大国,农业的消费需求和购买能力是经济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前些年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市场需求旺盛,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然而近几年来农业比较效益继续下降,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局部地区农民收入下滑,对农村消费的增长产生了严重制约。据资料显示我国农民是城镇人口的3.4倍,然而根据社会消费和零售总额却仅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工业消费品只占

4、16%,总体消费水平不及城市的三分之一。要想更好的发展农村市场,强大中国的经济,农村市场是必不可少的。一、市场的概述1.1市场的含义根据市场营销学的定义,“市场”(market)是指产品的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市场应该包含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要素市场。1.2农村市场与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含义我国的农村市场主要有三类:1.农村集市贸易,它是我国农村市场中主要的、众多的一种市场。2.农产品批发市场,它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流通体制改革产生的新产物,也是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商品经济大发展的产物。具有批量大、距离远、流量快、辐射面广的特点,在搞好商品流通加速商品周转中起着重要作用。3.专业市场

5、,它是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特点有:远程贸易,面向全国;分散经营,竞争激烈;专业分工,市场调节。如果按照“大农村市场”理论,农村市场已不再是真正地域意义上的农村市场,它代表了一定的消费能力和层次。在划分上除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外,还包括县、县级市和中小城镇。我国现有总人口13亿,而“大农村市场”人口达11亿之多,占人口总数的近90%。面对这样一个广阔的农村市场,企业除了生产合乎农村市场需求的产品、制定合理的价格、建立便于农村消费者购买的销售渠道外,还要制定适应农村市场的广告策略,通过合理的广告资源配置,达到宣传企业知名度及美誉度、促进消费者购买的目的。本文讨论的主要是有形产品的

6、消费品市场。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市场有了很大变化。在当今阶段,农村市场的概念,除了真正意义上的农村乡镇之外,也包括了县、县级市和中小城镇。很多营销业界人士喜欢把其称为“大农村市场”,相当于经济学界中经常提到的“县域经济”所涉及的地理范围。在本篇的分析中,我们把城市周围的卫星城镇、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级市、县以及小城镇规划建设比较好的地区,都划入农村市场的范围。在这里农村已经不是一个地域上的概念,而代表了一种消费能力和层次。1.3影响农村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因素1.农业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近年来城乡居民收人水平差距逐年拉太,致使农业居民消费需求乏力。应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有

7、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城市居民的收人相比仍呈明显落后趋势。农民收入增长的这种落后趋势,是制约农民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 2.农业商品化进程不快,农业商品率过低。从理论上讲,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生产高度现代化的产物,没有一定的商品生产能力,市场经济也无从形成和发展,农民也无从增加收入和提高购买力。农村是国家重要的产粮基地,但是,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自给、半自给的特点。农民出售的主要是原粮等初级农产品。农业商品率的高低和其增长速度的快慢与农村消费品市场的消费需求状况密切相关。农产品商品化进程越快,农村消费品市场需求越高。 3.农民居住分散,消费结

8、构不同。我国农村分布广、居住散,难以形成像城市那样的人口和需求集中。同时农户既是生活单元,又是生产单元,因此农村居民选购的次序大致为:首先是生产需要;其次是建房需要;然后才考虑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需要。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单个农村市场消费量不大,且企业的运输成本偏大,从而企业力量不足的企业很难进入农村市场。 4.农民受传统观念束缚,市场意识淡薄。长期以来,大部分农民由于受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思维方式的束缚。市场意识淡薄,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精神,大部分农民仍然作为劳动力。还没有自觉地以市场为导向,从事市场经营活动。对市场前景也缺乏预测。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仍然以传统的粗放经营为主。集约化程度低。科

9、技含量低,精加工程度低,质量不高。 5.农村商品市场不发达,商品服务化功能弱化。随着农民收人的不断增加和农民购买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消费品市场的依赖性增强农民生产投资、生活消费对市场依赖程度的提高也促进了农村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和发展。而农村商品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反过来也促进农民消费支出的增加。然而,目前农村商品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还很不相适应。 二、安徽省近期消费品市场经济发展概况2.1概况以内需增长弥补外需下降,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添新动力,2009年我省内贸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亮丽答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27.8亿元,增长19%,高于全国3.5个

10、百分点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高于去年同期约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消费增长19.6%,城市消费增长18.4%,拓展农村市场取得明显成效。多措并举调结构,是我省内贸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2009年,我省着力激发农村消费潜能,加大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投入,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增8000个连锁农家店、60个农村商品配送中心,连锁农家店累计达2.5万个,覆盖所有乡镇和50%以上行政村,年销售额超100亿元;有效畅通购销渠道,依托“新农村商网”举办3届农产品对接会,实际成交5.7亿元、总销售12.5亿元,位列全国第3位。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中,我省着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汽车、建筑装潢材料、化妆品、体

11、育和娱乐用品类商品销售大幅增长。扩大内需是一项持久性的战略,2009年我省各级商务部门蓄势聚力增后劲,把市场网络建设作为增强流通业发展后劲的基础工程,以“双百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为主要切入点推动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引导15家农产品批发市场、45家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实施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改造项目84个,支持26个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接,实施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快速检测系统等建设项目71个;着力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从安徽省商务厅获悉,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经济刺激政策,促进安徽省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今年1至2月份,全省累

12、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1亿元,同比增长20.9%,比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比去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 随着国家和安徽省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措施出台,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消费能力增强,加之消费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中有降,将有效促进消费增长。从安徽省商务厅重点监测的100家零售企业销售旬报统计来看,1至2月份100家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22.7%;从安徽省大型零售企业销售实现情况来看,徽商集团销售同比增长5.3%,其中商业连锁实现销售同比增长11.7%,合肥百大集团销售同比增长2.8%。预计一季度全省可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亿元,同比

13、增长20%左右。2.2影响安徽农村消费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1、宏观经济形势不断向好,为安徽省消费品市场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2006年安徽省经济以12.9%的速度快速增长,实现生产总值6141.9亿元,连续第三年跨上新的千亿元台阶。宏观经济形势向好为2006年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消费品零售额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2、国家扩大消费需求、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等一系列宏观政策措施的不断落实,促进了安徽省消费市场快速发展。2006年全省各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幅度都在20%左右;企业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180元。另外,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政策也有利于城镇中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2006

14、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4%,增长速度位居全国第二,其中最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4.7%。由于全省主要农产品丰产丰收,价格稳定,同时,农民外出和在本地企业务工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使得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69元,增长12.4%。收入的较快增长,提高了城乡居民购买力,促进了消费市场快速发展。3、市场商品供应充裕,消费环境不断趋好,居民消费信心增强。首先,从商家来看,不论是规模大、环境优、信誉好的大型商业企业,还是经营灵活分散的小型商业企业和个体户,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研究市场和消费的新特点,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有针对性的提供商品和服务,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需求,扩大了消费空间

15、。其次,从消费者来看,一系列增加收入政策的落实,大大改善了城乡居民的收入预期,消费者信心有所增强。2006年安徽省城镇居民人均商品性消费支出5367.6元,增长12.2%,居民在吃、穿、用、住、行等方面的支出普遍增加。2.3农村消费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农村消费环境不容乐观。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价格欺诈、格式条款、虚假宣传、强制交易、消费纠纷解决不及时等几大问题成为影响当前消费环境的突出障碍。在“关于农村消费及消费环境状况的调查”中,结果显示:52.1%的被访者回答“产品质量问题”是当前最严重的消费问题。其次是“假冒伪劣问题”和“价格问题”,回答这两项的比例分别是23.0%和7.6%。特别是由于

16、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转轨时期,市场经济的各种法律法规尚不够完善;农村市场信息缺乏充分性、及时性和对称性;市场交易缺乏规范性,导致农村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三无”产品屡见不鲜,商品质量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甚至直接危及农村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公共品缺乏,农村有线电视网和电网建设的滞后,供水排水设施缺乏,缺少广播电视、通讯、用水用电、售后维修等相关的配套设施。买来彩电,缺少有线电视系统,节目少,电费又高;洗衣机,没有上下水设施,使用不便;电费高,电器使用成本高等等,诸多因素导致农村耐用品使用不便,很多耐用品难以打开农村市场。而在郊区农村,由于城市市政设施建设上的向外辐射效应,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就比较普遍,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这不得不慨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