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本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245985 上传时间:2019-09-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课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政治经济学课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政治经济学课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政治经济学课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政治经济学课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课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课本(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 导论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以人们的社会关及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阐明了人类社会各个阶段上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是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和存在的。 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人们从事生产活动要相互结成的一定关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生产力的要素是具有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和生产工具,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生产力中也包含科

2、学;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们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经济规律: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1)、一切经济规律都具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这一点是与自然规律相同的;自然规律,无论是物理的化学的或是生物的等,都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的存在。经济规律,是人们生产关系运动的规律,即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运动的规律,虽然与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但它具有客观性。(2)经济关系具有客观性,但不代表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第二章

3、商品与货币1、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从自然属性来看,商品具有的可以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交换价值:从社会属性来看,商品又可以被它的所有者用来和别人的商品相交换3、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形成了商品的价值4、商品就是二因素的对立统一体: 统一性: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不可能具有价值,因而不会是商品;另有些东西虽然是劳动商品,但未形成使用价值,也不能形成商品;还有些东西,既是劳动产品,又具有使用价值,但不是为了交换而是用于自己消费

4、的,也不是商品。对立性:一切商品对于购买者,才具有实用价值;对于生产者,拒不具有使用价值。商品生产者不能既占有价值,又占有使用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人们用不同性质和不同形式的劳动生产出不同的产品,这种劳动目的、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制作方法、劳动成果各不相同的劳动,就是具体劳动。抽象劳动:这种臭掉了各种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意义上的人类劳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货币的本质和职能(重点)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

5、度(2)流通手段 (3)贮藏职能(4)支付手段(5)世界货币 通货膨胀: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情况; 通货紧缩:纸币升值,物价下跌的情况; 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价值规律在私有制经济中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1)、它自发地调节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社会部门之间的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2)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刺激商品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黄鹂,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3)、价值规律促使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3、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前提条件:社

6、会分工决定性条件:生产资料和产品归不同生产者所有第三章 市场经济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1、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2、资本流通的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3、资本流通的总公式:GWG(G=G+三角形G)4、资本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即实现了价值的增值,使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就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在流通过程中所出现的商品等价交换与价值发生增殖之间的矛盾。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第一个基本条件是劳动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 (2)第二个基本条件是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

7、力意外,不占有生产资料。6、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7、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不变资本:就是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门资本可变资本:就是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8、剩余价值与可变价值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m),其公式是:m=m/v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9、绝对剩余价值: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10、相对剩余价值: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11、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由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使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12、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

8、佣劳动力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第四章 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1、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重点) 资本家不把全部剩余价值用于个人消费,而是把其中一部分合并到原有的资本中去,用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2、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3、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1)、对工人的剥削程度(2)、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3)、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差额的大小(4)、预付资本的多少4、资本的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来表示。5、资本的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要以个别资本的增大为前提。个别资本的增大有两种形式:资本积累和资

9、本集中6、个别资本的增大有两种形式: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1)资本积累:是指单个资本因积累而增大,它是积累的直接结果。有两个特征: 社会生产资料在个别资本家手中的积累,要受到社会财富增加的限制; 社会资本分散在单个资本家手中,资本家的人数越多,同量社会资本的积累所引起的积累就越分散。(2)资本集中:就是若干较小的资本合并成较大的资本。与资本积累的不同点: 它不是各个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增大,而是现有资本组合的结果; 它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第五章、资本的循环和周转机社会资本再生长1、产业资本: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一切生产部门的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2、产业资本

10、在它的循环运动过程中,依次经过三个阶段,与这个三个阶段相联系,依次采取三种职能形式:(1)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为购买阶段。 此时,货币在这个阶段上已经不是一般的货币,而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即货币资本;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个阶段,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AGW Pm (W 代表商品 A 代表劳动力 Pm代表生产资料)生产资料就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所以,有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阶段。(2)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二个阶段为生产阶段。这个新的商品是已经发生了价值增殖的商品,从而形成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即商品资本。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二个阶段,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

11、 A W .PW (虚线表示流通过程的中断;P 表示生产过程 W 表示P 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资本)(3)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个阶段为收买阶段。用公式表示为:WG(G表示已经增殖了的货币资本)3、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采取了三种职能方式,使价值获得了增殖,最后又回到了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4、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两大条件:(1)并存性:三种职能资本形式在空间上同时并存(2)继起性:三种资本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5、资本的周转:周而复始不断进行的资本循环6、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1)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包括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长短;(2)生产资本的构成,即固定资本和流通资

12、本的比例7、生产资本的构成: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选择题)(1)固定资本:产业资本家用于机器、设备、工具、厂房等劳动资料的那部分生产资料。(2)流动资本:产业资本家用于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和用于劳动力的那部分生产资本。8、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生产的影响:(1)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预付资本的数量(反比)(2)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剩余价值量的数量(正比)(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影响年剩余价值率的高低。9、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0、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见书本p122)(记公式)(c+v)=(c)(c+v+m)=c+c(c+v+m)=(v+m)+(v+m)

13、1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见p123)(记公式)(c+v)(c)(c+m+m/x) (v+m/x)1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见p123126)(记公式)(v+v+m/x)(c+c)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第七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1、利润:实质上就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商品价值就等于生产成本加利润。商品价值的转化公式就由W=c+v+m转化为W=k+p(k代表生产成本,p代表利润)3、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利润率=剩余价值/预付资本 即P=m/C(P代表利润 大写C代表预付总资本)4、影响剩余价值的因素有:(1)

14、剩余价值率(2)资本的有机构成(3)不变资本的节约(4)资本的周转速度5、利润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重点):(1)不同生产部门利润的差别:资本主义社会有各种不同的生产部门,他们的生产类别、产品性质、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工艺流程等各不同,因而各个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周转速度也存在着差异。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和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是影响利润率高低的重要因素,因而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投入同等数量的资本,即使剩余价值率等其他条件相同,但由于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和资本周转速度快慢不同,其利润率也就不相同,从而获得不等量的利润。(2)资本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相互之间为了获

15、得较高利润而展开竞争。部门之间的竞争是围绕取得有利的投资场所和争夺较高利润率而展开的竞争。6、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全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平均利润率=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7、商业资本:商品资本职能从产业资本分离出来以后,就形成了商品资本。8、商品利润:商品资本家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9、借贷资本:就是为了获得利息而暂时借给另一个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10、利息: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的转化形式,来源是剩余价值。11、股份公司:就是通过发行股份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12、股份资本:以发行股份的方式,集中很多单个资本进行股份联合经营的资本。13、股票:实习那个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