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现状及对策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84753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现状及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现状及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现状及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现状及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现状及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现状及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现状及对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博罗县的调查实证摘要: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博罗县县级及所辖镇和办事处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机构存在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人员和岗位脱离;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知识断层和知识老化问题严重;农技推广方式不能满足农民需要等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关键词: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现状及对策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分成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化、经营管理五大系统。本文所指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2、中的“农业”只包括种植业,所指的“小农技推广”主要包括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作物病虫害防控防治和疫情的应急处理等方面。长期以来以农技站为代表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他们主要是面向农民、服务农民,为农民提供实厢技术服务和相关科研成果,在推广先进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业进入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但是,2000年以来实行改革,“人、财、物”乏权下放。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主要由当

3、地政府管理,上级业务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成了名副其实的政府派f机构人员随意抽调,长期从事政府部门的中心1=作,对业务T作敷衍了事。我罔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部分地区出现了“网破、线断、人散”的现状。鉴于目前关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宏观层面上而从微观层面特别是针对某一地区的推广机构进行分析的研究比较少。因此本文以博罗县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和服务现状为主要研究内容,主要采取文献收集、座谈和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了解县镇两级农业推广机构设置、经费、人员编制、人员构成等情况,分析农业服务中心目前面临的问题和制约阒素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4、项目机构进一步改革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建议。1 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现状博罗县辖16个镇1个办事处,耕地总面积3,49万hm2。农业人口5888万人。2007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19812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5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523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 755元。博罗县原有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由县、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场、站、所为主体组成,村级配备农民技术员。20世纪90年代,大力推进乡(镇)“五有”农技站建设,各镇(办事处)基本建设办公楼和配备办公设施,形成完整的县、镇、村i级农技推广网络。2002年博罗县进行机构改革,县一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农业

5、技术推广中心、种子服务站、植保服务站和农业科技示范场。镇级设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实行“人、财、物”权力下发,机构与镇政府合署办公,人员和经费由镇政府统筹。这一改革的本意是摆脱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经费不足加强乡镇政府对农技推广人员的管理,使其更好地为当地的农民服务。然而,改革实施至今,出现了较多弊病。11 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农业生产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报告,截至2006年10月31日,我国人均耕地只有O09 hmz。农业生产规模小,导致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缺乏大型的农业企业作为农技推广主体。而且农技推广具有不同程度的公共产品特性和外部性

6、所以农技推广的投资主体只能是政府。但是,我国财政对于农业技术投入向来不足,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形势更加严峻。从总量上看,国家财政用于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费偏低。据统计资料。20世纪80年代初。113个国家和地区平均农技推广财政投资强度为096,低收入围家也达到了044。而我国的农技推广财政投资强度直到1999年才略高于国际上低收入国家1980年的水平,为049。2000年至今,我国农技推广财政投资强度逐年递增现在保持在08左右。但是仍然没有达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国际平均水平。从人均拥有量上看,我国现有农技推广人员队伍庞大,人均经费偏低。据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的调查显示,2002年

7、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人均经费支出为14 042元,其中用于人员工资的费用高达10 157元,推广业务费仅l 465元。分别占全部经费支出的72和10。人均推广业务费过少,只达到实际所需经费的3040。这极大地限制了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进行。而近年来,总体趋势表现为人员经费所占比重上升。业务经费所占比重下降。由表l可以看出,经费主要用于工资福利。从总量上看。各镇人员工资福利总计82468万元,占总经费的5654,超过一半以上。而日常办公开支、员工差旅费用和其他零星支出分别占87、298和44。因此。办公经费和丁资福利共占总经费的7262,这部分的经费仅仅是维持各镇农业服务中心的运作。而真正用于推广业务

8、“刀刃”上的经费各镇总计1596万元,占总经费的1094。从各镇的金额上看,推广经费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镇只有7个,其中靠近东莞、经济较发达的两个镇的经费分别为22万和30万元。而推广经费在5万元以下(含5万元)的镇就有7个最低的镇全年的推广经费只有1万元。如此低的金额对拥有上万农户的一个镇全年的、整个种植业的推广经费来说是远远不够的。12人员和岗位脱离镇一级农业推广机构普遍出现“在编不在岗”的现象,而且程度严重。博罗县各镇农业推广中心人员情况的数据印证了这一现象。从表2可以看出,博罗县17个镇农业推广中心人员编制人数共计231人,实际人数257人,超编26人。针对各镇的情况。不超编

9、的镇只有3个。各镇总计在农业技术推广这一岗位上工作的只有113人,在岗人数占实际人数的44。说明有501:2 的人被抽离农业推广岗位。人员与岗位严重脱离。具体从各镇的情况分析,在17个镇中,在岗率100只有4个镇;在岗率50。99的只有1个镇;2049有9个镇;20以下(不含20)有3个。从各镇具体的人数来看,少于3人(含3人)在岗的镇有7个。甚至某镇有17个编制,只有1人在岗。岗位脱离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以有效开展。造成“在编不在岗”的原因是主要由于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划归乡镇政府管理后。推广机构人员工资大部分来源于镇补贴。从各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工资福利的数据(表3)来看,各镇合计人员工资中38

10、来源于县财政,62来源于镇补贴。从17个镇工资福利的资金来源情况分析,镇补贴所占比例在75100有4个镇;50一74有9个镇;50以下(不含50)只有4个镇。所以,大部分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的工资福利取决于乡镇政府,在某两个经济较发达的乡镇镇补贴的比例高达89和86。技术推广人员经常被抽调从事经济、计划生育等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人、财、物”三权下放的原意是减轻县农业行政单位经费的压力。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员工资的发放。但是却造成了县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的脱节镇一级农技推广人员人岗脱离,农技推广工作难以有效推进。13非专业技术人员过多。知识断层和知识老化问题严重进行农业推广工作必须具有很强

11、的专业性,需要具备土肥、植保、园艺、农技、栽培等专业知识的人才。但是许多资深农业推广技术人员流失到其他非农部门,而且很少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补充进来。博罗县从2002年至今没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加入到基层农业推广队伍。各镇推广机构相关专业人数只有48人,占189(共有254人)与国发号文件“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的要求相差甚远。目前。各镇农业服务中心严重缺乏既懂农业科技理论又能进行技术实践的专业人才。非专业人才过多已经成为限制农技推广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表4可以看出,189的人只有高中及以下学历而在其余的具有大中专学历的人中,有相当比例是通过在职进修而获得学历。14广

12、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推广方式不能满足农民需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由政府决定,然后逐级下达。这些自上而下的项目没有充分考虑农民的需求。许多推广活动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推广。定任务,定指标,强制性地要求农民采纳这些技术。推广活动往往是花了钱,费了功夫。却没有达到效果。另外。一些县市通过各种方法拿到这些项目,但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却采取能应付则应付的方法,结果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2加强广东省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建议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号)文件精神,全国各地都纷纷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广东省政府发出关于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13、指导意见(粤府号)文件,敦促基层实行农业推广体系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基层农业推广体系。但是农技推广体制建设关系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审慎而行。21 强化基层农业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国发号文)文件明确规定:国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性质是纯公益性职能。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新形势下的定位问题。是本次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22增加财政投入农技推广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在于其投资过低。考虑到农技推广机构的纯公益性,建议县级以上各级财政要不断加大基层农技推广投入确保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病

14、虫害预报、疫情监测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咨询等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23农技人员实行定岗到位针对人员与岗位脱离的现状。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实行定岗到位。通过设定岗位目标、细化岗位职责、建立考核考评制度等方式推动农技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24因地制宜建立跨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为了解决乡镇农技部门“三权下放”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实行“三权”上收,优化布局。各地根据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要求。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地方财力的实际,选择适宜形式设置乡镇一级农技推广机构。可以将相近行业的农技推广机构适当合并成区域站。根据黄季煜等调查发现。以“区域站”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增加了农技员的服务半径和成本,且多适宜

15、于有明显生产和生态区域的地区131。25建立农技推广基金。形成“由下至上”的农技推广新体系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基金,引进竞争机制,对农技推广基金实行竞争管理,并成立农技推广基金会鼓励农技推广人员根据农民的技术需求。申报相应的农技推广项目。使最有能力从事农技推广人员牵头进行农技推广项目工作,以提高推广经费使用效率。这一机制改变过去“由上到下”的方式。而是政府只下达农技推广项目总经费而不下达农技推广项目所有的农技推广项目均应由各地根据当地农民的需求申报,再由农技推广基金会决定是否资助。在项目完成后进行验收和绩效评估。26提高农技推广人员业务水平为了使农技推广人员能够切实地履行职能,建议完善培训机制。对通过考试、实际操作等形式的人员实行高工资以此激励推广人员提高业务水平。根据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知识更新培训,积极组织农技推广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培训方式多样化,如在岗培训和脱产培训、学历教育培训和进修培训、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组织集体学习和自我学习等,各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参考文献:【1】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组中国农技推广:现状、问题及解决对策fJ】管理世界,2004(5):2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