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测试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宋浩志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9151195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阅读测试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宋浩志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谈阅读测试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宋浩志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谈阅读测试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宋浩志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阅读测试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宋浩志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阅读测试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宋浩志资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02语文版 阅读测试是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内容,重点是对学生 的阅读能力进行考查。 很多专家将阅读能力的构成要素 划分为五个方面:整体感知、获取信息、形成解释、做出 评价和解决问题。 其中,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是阅读测 试中最为常见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 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 途径。 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对文章提供的信息能获取 多少,获取到什么程度,自然成为了考查的重点。 获取信息类的考查题目, 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数量,让学生找出单一信 息或多个信息。 第二种,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位置,让学 生找出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2、。 显性信息,指的是位置明 显、文中明确写出的信息。 隐性信息,指的是位置不明 显、比较隐含的信息。 如果一个学生能通过阅读准确获 取较多的隐性信息,则说明他获取信息能力比较强。 第 三种,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性质,让学生找出陈述性信 息和解释性信息。 陈述性信息,指根据要求从文中获取 直接表述的信息。 解释性信息,指根据需要从文本中获 取解释说明性的信息。 三种类型题目中的信息分类,是 从三个角度进行界定的,概念有所交叉。 例题1: 李斯特是匈牙利著名的音乐家,被后人称为“钢琴 之王”。 一天,李斯特在练琴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左手的 小指在演奏时还不够有力。 那时他已是名气很大的演奏 家了,可

3、他还是决定在短期内谢绝对外演出,每天在家 里拼命练习左手小指的弹奏。 经过八个多月的刻苦练 习,他才算感到满意了。 当他重新登台演出时,人们都纷 纷惊叹他娴熟的演奏技巧,并且对他演奏上的明显突破 感到非常吃惊。 后来,物理学家海森堡把建立在艰苦、扎实劳动基 础上取得的重要突破,称为“李斯特现象”。 这一术语至 今仍然流传不衰。 问题:什么叫“李斯特现象”? 答案:物理学家海森堡把建立在艰苦、扎实劳动基 础上取得的重要突破,称为“李斯特现象”。 结合文本的特点和题目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出这个 问题要求学生能从文本中找到的是单一的、 显性的、陈 述性信息。 例题2: 每每用白菜烹调美味的时候, 妈妈

4、总爱说上一句: “百菜不如白菜。”我不懂,就追着问妈妈是什么意思。妈 妈说:“这白菜和别的菜相比,不但味道好,而且营养丰 富,被称为菜中之王呢! 科学家研究了,说白菜里含的 维生素特别多,据说一杯白菜汁含的营养相当于一杯牛 奶呢! 你说,是不是百菜不如白菜呀? ”妈妈津津有味 地说着,可我却听不大懂,但我知道妈妈大概是说,白菜 是个好东西,多吃没坏处。 长大以后,我当了一名中医大夫。 一次,在一本医书 宋浩志 获取信息能力的 谈阅读测试中 培养 一 获取信息类测试题的类型 践 与 实 论 评 价 理 12 2010.02语文版 上居然看到了写白菜的内容。 书上说,白菜有极高的药 用价值,可以养

5、胃、化痰、止咳、清热、解毒,是养生的佳 品。 我把书拿给妈妈看,妈妈笑着说:“你看,老话说百 菜不如白菜,没错吧? ”我也点点头,似乎感觉又品尝到 了妈妈用白菜烹制的美味。 问题:妈妈为什么说“百菜不如白菜”? 答案:因为白菜不但味道好,而且具有丰富的营养 和极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妈妈说“百菜不如白菜”。 根据这个文本特点和题目要求, 我们可以看出,学 生所获取的是多个、隐性的、解释性信息。 搞清了获取信息的种类,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获取 信息能力的具体要素,明确培养目标。 有些老师认为获取信息能力考查类的题目,学生完 成起来比较简单, 因为文本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都用语言文字写出来了,只要

6、根据要求,从文本中提取 出来就可以了。可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笔者近几年多 次承担本区的六年级语文毕业测试命题及阅卷工作,从 测查的情况看,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仍存在诸多问题。 问题一:要点不全。 有的学生在提取多个信息时, 不能将要点提取完 整,常常出现要点不全的情况。 如前面的例题2,在回答 “妈妈为什么说百菜不如白菜”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 只能回答出其中的两个甚至一个要点。 这说明学生在 阅读时,缺少细读文本的习惯,对文章内容只是大致浏 览。 当然, 有时候阅读是可以采用浏览这种阅读方法 的,但是浏览应该和精读结合起来,特别是要获取多个 隐性信息时,就要注意做到细读文本,前后关联,作出 判

7、断。 例题3: 春天,在北方,很多花儿在开放的过程中有个很奇 怪的现象:花蕾往往在枝头挂上很长一段时间;然后,在 某一天,在人们不经意的瞬间,那花朵忽然全部在枝头 绽放。 这景象让你感觉春天似乎在一夜之间降临到了我 们身边。 问题:北方的很多花儿在开放时呈现出怎样的现 象? 答案:北方的很多花儿在开放时花蕾在枝头挂上很 长时间,然后会在某一天瞬间绽放。 很多学生在完成这个练习时, 只找到了一个要点, 即“瞬间绽放”。 这说明他们在阅读时没有细读文本。 如 果在阅读中,关注到这段话中的冒号、分号的用法以及 “然后”这个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就不难判断出是两个 要点。 问题二:信息不明。 这个问题指

8、的是学生在阅读后获取的信息不够准 确,内容有所偏离,或是把相关内容都作为主要信息进 行提取,没有把握住最主要的内容。 例题4: 海羽毛生活在大海里,可它不是鱼,而是一种腔肠 动物。它的形状长得十分像鸟的羽毛,因此而得名。海羽 毛的种类很多,已经知道的就有三百多种。 它的分布范 围很广,海洋中到处能见到它的身影。 它的适应性也相 当强,深海、浅水都有它的踪迹。 它们有的很小,只有几 厘米长;有的却很大,身长可达两三米。 它们有的独居, 有的群居,有时甚至几千只在一起生活。 奇妙的是海羽 毛还能发光。 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人们才知道海羽毛 是通过分泌一种液体来发光的。 这种液体即使干燥以后 也仍然

9、能发光。 如果你用手去触动它,它发出的光就会 更强烈。 海羽毛真是一种奇特的动物。 问题:在下面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海羽毛能发光,是因为。 答案:海羽毛能发光,是因为它能分泌一种能发光 的液体。 例题4中文本提供的“海羽毛为什么能发光”的信 息,是隐性信息。 文本中没有直接陈述海羽毛为什么能 发光,而是将发光原因、发光液体的特性一并进行叙述。 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能进行内容上的比较、 分辨,从 而找出写原因的内容,并进行表达。 有的学生在完成这 个问题时,不但写出了海羽毛能发光是因为它能分泌一 种发光的液体,而且把这种液体干燥后也发光,用手触 动海羽毛,它会发出更强烈的光等相关的内容都作为

10、答 案写了出来,并没有提取出最准确的信息。 出现这种情 况,说明学生在阅读时,只是单纯地对文本信息进行吸 纳,缺少对信息内容的分析,导致对要求获取的信息在 认识上含混不清的现象。 问题三:表达不清。 在获取了相关信息后,有的学生不能把信息进行有 效的加工整理,表达不清楚,也就不能判断出他们是否 真正获取了要求获取的信息。 例题5: 鱼类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时尚,可是它们都戴着“耳 环”,你相信吗? 这种“耳环”叫耳石,长在鱼头的耳腔里 边,像块小石头。 别看这石头小,却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浓厚兴趣。 研 究耳石让我们获得了很多信息。 鱼的耳石每天都增厚一 层,通过计算鱼耳石的“环层”数,便能得知鱼的年

11、龄。 通 过对鱼的耳石环层的研究分析,能够知道鱼类在不同的 光照、温度等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鱼儿生长得越快,每天 形成的耳石层便越厚。 鱼吃进身体的蛋白质越多,那么 每天形成的耳石层内含的蛋白质也越多。 每天加厚的耳 石层内也积沉了污染物质,这给水质污染的监测也提供 二 完成获取信息类测试题时易出现的问题 论 价 理 评 实 践 与 13 2010.02语文版 了有效的手段。 问题:研究鱼的“耳环”能获得哪些信息? 答案:研究鱼的“耳环”可以知道鱼的年龄, 鱼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以及水质污染情 况。 能正确回答出上面这个问题,要求学生能够 把三方面信息进行整理,然后加工成一句通顺完 整的

12、话进行表达。 有的学生在回答时,将整段文 字抄录下来,或是把相关信息都概括进来,造成 前言不搭后语、表达含混不清的情况。 阅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需要日积月累的训 练、循序渐进的培养。 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阅 读教学中增强训练意识,进行教学设计时更多地 关注学生能力的增长。要想获取准确的信息离不 开读书、思考、表达。建议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下 几点,以更好地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其一,浏览与细读相互结合。 浏览和细读,都是非常好的读书方法,都是 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通过浏览,学生能从全文 的角度对信息进行筛选, 获取较为明显的信息。 而细读文本的训练, 可以引导学生揣摩关键语 言,从而获得隐

13、性的信息。当然,通过什么方式的 训练,获取什么样的信息并不是绝对的,但只要 坚持训练,明确目的,就会有所收益。 其二,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 概括能力也是重要的语文素养。概括能力的 训练,也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也会促进获 取信息能力的形成。 阅读一段话,要知道这段话 主要写了什么。 阅读几句话,也要知道这几句话 的核心意思是什么,或是讲了几个意思,这实际 上是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思维训练。经过一段时间 的训练,就能改变学生在提取信息时不能做到内 容准确的弊端。 其三,注意表达能力的训练。 日常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 表达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阅读时获得的信 息、体验等内容外化成言语表

14、达出来。 这样做 既能整合学生的思维,又能规范学生的言语表 达,能使学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更好的加工处 理。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 只要我们不断探索,一定会让自己教得明白,让 学生学得有效,考得轻松,从而全面提高阅读能 力。 (作者单位:北京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Z 课 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 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 践。 ”语文实践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是个体语文素养的核心组 成部分。日常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 考试评价时却常常忽视语文实践。特别是阅读部分,考试形式一 般是简单的一空一填、一问一答,学

15、生的作答出现了两极现象,即 要么单一、封闭,学生只需凭借记忆或再现这些较低水平的思维 活动完成答题即可;要么没有边际。 而没有实质性的较高级别 的思维过程,也就意味着学生个体并没有真正经历阅读的实践。 对传统阅读考题作分析,不难发现,考题不足以引发学生去 经历读写实践,主要是忽视了语用情境的设置,这里的语用情境 即语言运用的实践环境。如果考试能够提供一定的语用情境,那 么,学生的认知、情感、方法和能力都会在情境中迁移进来,通过 碰撞、同化、重构,一系列高级别的思维运动会随之产生。这一过 程正是学生又一次语言实践的过程, 也才能显现出他们真实的 阅读水平。因此,我们倡导语文考试要从无语用情境测评

16、走向在 语用情境中测评。 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识记,尤其是阅读积累。但考试不能把 学生引向死记硬背的方向,而应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灵活有效 地积累。 阅读积累的考查内容一般会涉及教材中的“单元导语” “课后练习”“资料袋”“交流平台”“日积月累”等栏目,还会涉及 语文综合性学习领域, 由此综合考查学生对教材中语言材料积 累的丰富性。 因此,我们提出阅读积累的考查要提供语用情境, 以促进学生的积累和运用。 题例: (1)毛泽东评价鲁迅是,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我想用这句话来评价鲁迅:。 (2)我常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要多读书、读 好书。 (3)关于读书的名言有很多,在读书方法方面给我们以启示 的是第句。 (填序号)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 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 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 三 努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一 通过语用,促进阅读积累 践 与 实 论 评 价 理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