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开题报告遇到的问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38724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报告之开题报告遇到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工作报告之开题报告遇到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工作报告之开题报告遇到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工作报告之开题报告遇到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工作报告之开题报告遇到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之开题报告遇到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之开题报告遇到的问题(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题报告遇到的问题【篇一: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常见问题分析】 在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诸多因素中,硕 士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决定着硕士论文的质量。因为,导致硕士论文写作质量低下的所有因素都出现 在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阶段。笔者根据自己指导硕士 研究生论文多年积累的经验,拟从硕士论文开题报 告常见问题切入,对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和学理意识展开探讨,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硕士论文选题的首要依据:专业标准 学术研究始于选题,选题就是选择一个值得研究 的问题。硕士论文开题报告的首要任务是选题。一个好的选题必须遵循两大标准:专业标准和问题标准。 何谓专业标准?即:一个选题必须在该研究生所攻读的专业范畴之内,必须

2、是本专业公认的研究 问题。此标准如何确定?首先要以国务院学位委和 教育部制定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 学科、专业目录为准;其次,要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和教育部为各个一级学科及下辖二级学科规定的“学 科概况”和“学科研究范围”为论文选题的唯一依 据这是学位论文不能逾越之规矩。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其“学科概况”为:思想政治 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 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其“学科研究 范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律、功能、内容、方法研究,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史与基

3、本经验研 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 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新时期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规律与特点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养研究,思想 政治教育案例研究,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工作研究,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研究,干部与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 据此可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论文选 题必须在上述范围之内。可是,该专业研究生却有许多论文选题不符合上述规定。例如,有这样两篇 开题报告:福德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前教育 问题探析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以xx大学为例。这两个选题肯定不属于思

4、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范畴,而属于教育学范畴的问题。 又如:_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硕士生开题报告是:马克思地租理论视阈下的中国房地产价格 研究,这个问题显然属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畴。 还有一个科社与国际共运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其开题报告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融入状态与 路径研究,这更像是社会学专业范畴的问题。另有 个国外马克思主义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是:经济危机冲击下的法国社会福利制度研究,此 选题同样偏离了专业研究方向。这些谬误意味着: 研究生还没有弄清楚其专业方向和专业的研究范畴。这个问题不解决将犯方向性的错误。 通常而言,硕士论文选题的专业标准较易把握, 研究生只需要认真阅读

5、国务院学位委和教育部有关文件即可。相较而言,问题标准则较难掌握,研究生 所犯错误也较多。 二、硕士论文选题的重要标准: 问题标准暨问题意识 何谓问题标准?即:一个选题必须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何又谓“好问题” ?彭玉生指出:“问 题是一项研究的灵魂。”“一个好问题往往比正确的 答案更加重要。”如何确定“好问题” ?他提出四个评 判标准:1.具体。经验问题应该明确而具体,切忌 空泛,以小见大远胜于虎头蛇尾。“2.集中。专注于 个研究问题,或者彼此相关的一组问题。当一篇 文章问多个问题时,这些问题应该围绕同一个理论 轴心,而不是同一个现象或事物原创性。原创 诚然可贵,却是真金难求。研究新现象往往

6、能提出 新问题,但新现象本身的独特或罕见性未必是创新。 用新资料研究老问题尽管有价值但绝不是创新,而 对一些老话题或普通现象以崭新的视角提出研究问 题则可能具有独创性。”“4.意义。这一标准包括语 义上的意义和理论意义。语义上有意义的基本要求 是研究问题要符合逻辑、符合事实,不应是假问题。” “学术研究特别强调理论意义,即理论缘由 (theoretical rationale)。每一个好的经验问题背后, 都有一个理论问题。?判断理论意义不仅需要学 者的理论功底,并且必须是学术界认可。定义重要 概念、提出重要问题要比做回归分析困难得多。对大部分研究者而言,只能通过文献分析来证明自己 的研究问题有

7、理论意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确定“好问题”的四大标 准中,“具体”和“集中”意味着一个学术问题必须是研究者所能够驾驭的,小问题好着手,大问题难掌 控。这对硕士研究生而言特别重要:大而不当的问题绝非一篇硕士论文所能够容纳。例如,有这样几 篇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邓小平公正观的逻辑构 架与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当代西 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德育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思 想政治教育专业)、大理白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资 源开发利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思想政治 教育视阈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 业)。就“专业标准”而论,上述四篇开题报告均符合 专业要求。可是,就“问题标准”来

8、看,其选题要么太 大而难以驾驭,如后三篇;要么选题过于含混空洞而 难以完成,如第一篇选题的研究难度就已经远超一个硕士研究生的能力范围。而第四篇选题虽有新 意,但是,仅一个“高校网络舆情”之“高校”范围界定 就在研究者面前树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这 里的“高校”是中国所有高校还是某地的高校抑或某 所高校?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因为研究思路决定了 研究者必须大量采用第一手资料,这必须依靠实证调查获得,其过程非常艰辛。它意味着:若选择多所 高校为研究对象,获得研究数据的过程将超出研究 生的能力范围;若只选择一两所高校,所获数据则不足以支撑一篇硕士论文的写作。而如果只用第二手 资料,不仅资料不够丰富,更糟

9、糕的结果是:研究的 可信度将大打折扣。总之,这是一个看起来很美的 研究选题,但研究者却面临无从下手的尴尬。 遇到上述问题时必须调整选题要么放弃重 来要么缩小研究范围。以大理白族地区思想政治 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为例,作为一个实证研究, 研究生个人是无力赴大理州1市8县进行全面调查 研究来完成此论文的,这需要一个庞大的课题组投 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才能够完成。但考虑到这 是一个富有意义的研究选题,经笔者指导,题目最后确定为: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研 究以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聚居区为个 案,问题由面缩小到点,成为适合硕士生研究的问题并顺利通过开题答辩。 “原创性”对硕士研究生而言

10、是一个很高的要 求,可以提倡却不宜实现,更不能苛求。对于绝大多 数硕士研究生而言,比创新更重要也更现实的目标应该是:完成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丨而少数学有余 力的优秀硕士研究生可以在选题上追求“一定程度 的创新”,而能达此目标已属难能可贵。如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因题目太大研究资料匮乏而被笔者否定后,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兴 趣和知识积累将题目调整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研究一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探 索,从而使一个渐成热点的研究课题演化为一个非 常富有创新价值的问题。通过整理文献发现,作为 一个源于自然科学研究的理论方法,耗散结构理论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早已受到学界关注,已被广泛

11、 运用于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研究领域。但在 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中其运用极为有限,虽有少数 学者运用这一理论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但尚无学者运用其研究作为一个学术热点的高校网络舆 情问题。因此,这一研究具有原创价值用新理 论、新方法研究新问题。当研究方法明确为耗散结 构理论后,因研究视角的调整,研究资料的来源不再 被局限于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可以灵活运用,相得益彰。 硕士论文选题能够创新,除了自身长期的学习 和积累之外,若能够在导师指导下清晰把握学科发展趋势,也能够找到富有创新意义的选题。例如, 2005年底,国务院学位委、教育部出台关于调整增 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

12、二级学科的通 知(学位200564号)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 相关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政治学,伦理学,心理 学,教育学”。有敏锐学术洞察力的研究者会发现, 心理学和教育学前所未有地赫然列入主要相关学科 中。该文件从学术渊源的角度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学、教育学内在的联系,这意味着:思想政治 教育必须、而且可以借力于教育学和心理学来发展 壮大。首先,教育学和心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提供全新的理念 和方法并能够开创一个崭新的学术领域;其次,有可能诞生新兴的交叉学科一一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 “学术底色”的全新的

13、、体现时代特征、适应时代需要 的“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或者是以思想政治教 育学为学术依托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新领域,因 为,“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可以为教育和心理研 究,特别是实证及实验类的研究提供宽广且几乎完全 空白的学术领域;最后,无论两大学科如何融汇碰撞,有一个基本事实可以预见: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研 究将会迎来一个引人入胜的学术增长点,两大学科的有机融合将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学术前沿。 基于上述认识,笔者指导四位硕士研究生确定 了具有原创价值的选题,其一是:有效课堂管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绩效相关性研究;其二是:高校 “思政课”课堂环境与学生学习态度的相关性研究; 其三是:x

14、x大学学生“思政课”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研究基于教育心理学多维理论的解读;其四 是: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满意度研究以 xx经济管理学院为例。这些选题不仅得到了思 想政治教育专家的好评,而且得到了教育学、心理学 专家的好评。其重要原因有:第一,“思政课”一向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但囿于以灌 输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教学方法,其教学效果不尽如 人意而亟待教学改革完善之。因此,上述选题切合 2005年初中宣部、教育部发布关于高校“思政课”教 育教学改革“05方案”的有关精神,顺应了时代潮 流;第二,上述选题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借鉴了教育 学、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具有鲜明的教育实证研究特点,

15、填补了传统的“思政课”教育教学研究在 实证的科学性方面的缺漏;第三,上述选题(除第四 个以外)均立足于笔者长期致力的教学改革研 究“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 实验研究”,研究生们各自站在不同的研究角度,以 笔者的教学实验为研究对象,采用课堂观察、教育访 谈和问卷调查等手段,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对教学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研究。以此方法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进行学术 研究,其创新价值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 践进行了有机结合,对于探索新形势下高校“思政 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一般规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前述“好问题”之“意义”标准也是学位论文必须 达成的标准,但

16、却经常被研究者忽略。其结果必然 是导致大量假问题出现。 有这样一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农村进城务工 人员随迁子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虽然题目中 有“思想政治教育” 一词,但该问题却是一个不折不 扣的假问题。经验以及常识告诉我们,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自身和随迁 子女的生存和发展日愈受到社会关注。然而,这些 随迁子女进城后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及所遇到的诸多 问题,更有可能是:城镇的接纳能力不足和他们父母安居乐业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种种问题,如: 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及合法权益保障等;抑或是他们 在与新的生活环境融入时出现的相互适应的问题, 如:社会融入障碍以及普遍存在的因行为失范得不到及时矫正所导致的青少年违法乃至犯罪问题等 等。而这些都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能够涵盖、所能够解决的。也就是说,针对这些青少年的思想政治 工作无论好坏都不能有效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