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今日家乡的调查报告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37804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报告之今日家乡的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工作报告之今日家乡的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工作报告之今日家乡的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工作报告之今日家乡的调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工作报告之今日家乡的调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报告之今日家乡的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报告之今日家乡的调查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日家乡的调查报告【篇一:家乡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之家乡调查报告 家乡的具本情况: 我的家乡平坝县座落于贵州省安顺市的东大门,西与安顺市行政中心西秀区相邻,东与贵阳市清镇市相邻,与贵州的其它地区相比地势较为平坦因而得名“平坝”。平坝县中心城区到省会贵阳市48公里、距安顺市行政中心城区39公里。全县面积999平方公里。县城面积17.5平方公里。规划待建设面积38平方公里。最高为1645.6米,最低963米,城区中心海拔1250米。年均气温1316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山长青,水常绿。 平坝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着“贵州大宝藏”之称。县境内蕴藏有丰富的煤炭、铝土矿、硫铁矿等矿产资源

2、30多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有15种,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是黔中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2003年在斯拉河上建成发电的引子渡水电站装机容量36万千瓦,是贵州省首批“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之一。 县内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分布广、储量大;能源资源煤、水、电并存,水火互济;旅游资源多姿多彩,不可多得;历史文化神奇奥秘,古掘古朴;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价质高。资源优势明显,透出诱人的开发前景。 平坝有着自己的地方性美食。贵州菜主要属于川菜系列,但贵州菜又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四川主要是麻辣型,云南为甜辣型,而贵州主要是糟辣、酸辣为主要特色。贵州的主要黔味名菜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霸王别姬”、兰球鸽

3、蛋、套全鸭、天麻鸳鸯鸽、盐酸菜烧干鱼、糟辣脆皮鱼、龙爪鸡丝、金钩挂玉牌、辣子鸡、板栗烧鸡、魔芋锅粑炒肉丝、凉拌折耳根、酸菜豆米汤、平坝地方菜肴属黔菜系跟四川、湖南菜口味接近,与川菜相比最大的的差别是由麻辣改成了鲜辣和酸辣。平坝的特色小吃也是多种多样,其中清真小吃受到广大吃客的欢迎和好评。比如最常见的有清真清炖牛肉粉、清真清炖鹅肉粉、清真全牛宴。除了清真小吃之外,最受欢迎的还有油炸豆沙粑、红油素卷粉、酸辣烫火锅、红油乔凉粉、虾儿凉粉、肠旺粉面、肉沫粉面、大排粉面、辣子鸡粉面、红烧肉粉面、豆面糍粑、香酥肉饼、米汤+油炸豆沙粑、平坝糯米饭等等。 家乡的经济发展: 西部大开发的十年,特别是“十一五”的

4、五年,平坝县经济增长速度快、发展质量好、社会进步显著、城乡面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据县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3%,增长速度与上年同期增长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518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4%,拉动全县gdp增长0.8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3%,拉动全县gdp增长8.5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为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0%,拉动全县gdp增长6.44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054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0%,拉动全县gdp增长2.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万元,比上年同期增

5、长12.8%,拉动全县gdp增长3.85个百分点. 平坝是全省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作为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集中了中国一航集团的一批重要骨干生产企业。县境内有12个中央、省属单位。环宇厂、601库等中央、省属厂场闲置厂房和夏云农场、平坝农场、羊艾农场7万亩非农存量土地的开发利用,特别是省级黎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为平坝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奠定了基础。 县内工业基础良好,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个,其中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12个,技术力量雄厚,设备精良,资产总额达48亿元。黎阳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推进建设将为平坝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农业和农村经济 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8679

6、5万元,同比增长7.7%,其中:农业产值50996万元,同比增长1.6%,林业产值平坝县全貌 1776万元,同比下降4.2%,牧业产值31325万元,同比增长16.3%,渔业产值2084万元,同比增长10.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14万元,同比增长11.2%。据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元至12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343元,同比增长3.2%,其中:工资性收入1241元,同比增长6.8%;在本乡地域内得到收入943元,同比增长10.8%;外出打工收入207元,同比增长28.6%;家庭经营收入2979元,同比增长0.6%。人均现金支出3744元,同比增长8.36%,2010年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650元

7、,同比增长12.48%。 2、工业经济 2010年,在统计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4万元,其中:公有制企业完成总产值29685.5万元,非公有制企业完成总产值.9万元。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万元,销售产值完成.4万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54%。 在县统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1%,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5%。 3、县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县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万元,完成年任务的108.5%。同比增长28.9%,其中:基本建设投资71037万元,更新改造投资8037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20456万元。 4、财政收支 财政总收入完成63708万元,同比

8、增长48.6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3618万元,同比增长73.69%,一般预算收入26182万元,同比增长18.02%,财政支出完成万元,同比增长42.88%。 5、金融信贷 12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万元,比年初增加89157.8万元,升幅为18.3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增加42784.3万元, 12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4万元,比年初增加32274.6万元,升幅为7.59%。 6、消费品市场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万元,同比增长24.9%,其中;城镇的零售额73949万元,同比增长24.9%,乡村以下零售额30204.5万元,同比增长

9、24.9%。 2010年,全县公路通达里程958公里,是2001年的近2倍,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基础建设项目多。全县列入重点建设项目134个,其中省市级项目30个,县级项目104个。2010年共引进项目54个,合同引资59.4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4亿元,占全市的四分之一,是2004的9倍。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多。农村贫困人口从2001年的65200人下降到34300人。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效明显,建成了592套廉租房、1529套经济适用房,改造了1294户农村茅草房。 家乡的旅游资源: 平坝县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天台山的建筑格调别具一格,邢江河、斯拉河、克仇水库、红枫湖南湖、珍珠泉、多缤洞的自

10、然景观风光秀丽,高峰山、清真寺的宗教文化庄严肃穆,棺材洞、飞虎山的古代文化神奇奥秘,苗族、屯堡的民族风情绚丽多姿。等等这些,构成了平坝独特的旅游风景线。 家乡的未来: 随着第十二五的到来,国家计划在贵州建设一个新的经济特区贵安新区。而平坝就是这个新区的核心地带,这个给平坝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这个机遇给平坝带来了夏云工业园、乐平工业园和羊昌工业园,这将大大减少了家乡外出务工人数,同时使家乡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2013年3月1日 物理与电子学院龙刚 学号:【篇二:家乡调查报告】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 学院 学号 姓名 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河南省三

11、门峡市)的发展变化的调查报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三门峡的发展与变化,大致包括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医保与公共基础等 民生建设,计划生育与科教兴国等国策给家乡带来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成果。还有目前已然或即将面临的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城市化问题,失业问题,分配不公问题与社会保障问题在家乡的实际情况。简单陈述了一下未来发展方向。并重点对于城市转型提出一些意见。 前言:在中学阶段就曾经做过有关家乡在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调查报告,但是当时年龄较小,对社会 认识极为浅薄,既不懂得调查方法也不懂调查内容,只是去询问父母有关衣食住行等简单的表面问题。现在大二下学期,趁着毛概课程作业有这一项调查报告,这次

12、通过查阅文献,网上调查和询问长辈或中年人等等多种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希望能通过更多方面更多层次的进行一次简单而全面的调查报告,并准备对各类资料进行规划总结,进而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并对实际问题简单提出一些解决思路或想法.使我能更深层次的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前的状态与人民群众对未来的预期,加深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 调查时间: 2014年5月2014年六月 调查地点: 三门峡市图书馆,三门峡市统计局等等 相关背景: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淡化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

13、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家乡背景:三门峡地处中原豫、晋、陕三省交界处,豫西重镇,东与千年帝都洛阳市为邻,南依伏牛山与南阳市相接,西望古城西安,北隔黄河与三晋呼应,是历史上三省交界的经济、文化中心。1957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三门峡市,归河南省直接管辖。1961年三门峡市由地级市降为县级市。1986年,三门峡市重新升为地级市。面积10309平方千

14、米,人口226万(2012年),辖1区湖滨区、3县渑池县、陕县、卢氏县、代管2个县级市义马市、灵宝市,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产业集聚区,市人民政府驻湖滨区。 正文 一 家乡的发展 1 经济发展 济规模随着改革开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1978年,三门峡市是直属洛阳地区的县级市,gdp为5.3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24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31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元。改革开放以来,三门峡市开始了全面发展。全市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工业总产值大幅提高,尤其是近几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基本形成了能源、铝工业、煤化工、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及深加工、林

15、果生产加工五大支柱产业,三门峡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不平凡的高速发展时期。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1204.6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99.7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5.2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8.0:68.0:24.0变化为8.3:66.4:25.3。 2 基础民生建设 从城市化进程看,2012年三门峡市城镇化率达47.60%,与2000年人口普查的32.91%相比上升14.69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前列,城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从反映家庭生活品质及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上看,2012年三门峡城镇恩格尔系数达27.1%,同期河南平均水

16、平为33.6%。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1.8%,同期河南平均水平为35.6%左右。两项指标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年共为6.52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保险金11.86亿元,按时足额发放率达100%。年末参加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9.94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6.73万人,参加社会失业保险人数22.2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人数比上年增长 1.48%,参合率99.44%,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 3 计划生育与教育建设 2013年末全市总人口226.79万人,常住人口224.1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8.9%。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48,死亡率为5.36,自然增长率为4.12。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大专院校1所,普通、职业中专13所。2013年末全市高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