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语文《垓下之战》(第三课时)复习学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27922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语文《垓下之战》(第三课时)复习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语文《垓下之战》(第三课时)复习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语文《垓下之战》(第三课时)复习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语文《垓下之战》(第三课时)复习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语文《垓下之战》(第三课时)复习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语文《垓下之战》(第三课时)复习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语文《垓下之战》(第三课时)复习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二语文垓下之战(第三课时)复习学案学习目标:1、 复习总结文中的“乃”“及”“以”“为”等重要实词及虚词。2、利用所学文言知识,翻译课文中的重要句子。3、合作探究,激情投入,在做题探究中巩固所学文言知识。使用说明:1、 自习课上,利用15分钟的时间,再次熟悉文本及垓下之战第一至二课时的学案。2、 利用25分钟的时间依据课本及“双成新学案”完成学案中的“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部分。不要只抄答案,要会分析。一、自主复习及检测(一)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并指明词性)乃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军乃觉之 乃有二十八骑 及: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2、 以故汉追及之 及其死,鲁最后下 固:其不至固宜 今日固决死 独:今独臣有船 籍独不愧于心乎 与:君王能与共天下 尽与韩信 以: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 以与彭越 以舒屠六 以故汉追及之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自: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 项王自度不得脱 之:美人和之 此天之亡我 为:使各自为战 为之奈何 愿为诸君快战 期山东为三处 故:若非吾故人乎 故分其地为五 而:乃引兵解而东归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且:楚兵且破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2) 语言及知识运用利用课文中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实现自我检测。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楚兵罢食尽 结束 B. 其不至固宜 应

3、该C. 乃引兵解而东归 松弛D.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回头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期山东为三处 B. 地方千里 C. 吾知公长者 D. 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3.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 宁许以负秦曲 B. 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不如因而厚遇之 C. 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 由此与错有卻 D.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徒慕君之高义也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 A. 乃引兵解而东归 B.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C. 马童面之 D. 令诸君知天亡我 5. 下

4、面句子中补出的省略内容错误的一项是( )A. 君王能与(韩信、彭越)共天下B. 使(士兵)各自为战 C. 今释(项羽)弗击D. 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汉王)止军 二、合作探究1、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垓下(hi) 麾下(hu) 歌数阕(qu)B、睢阳(su) 辟易(b) 骓不逝(zhu)C、縠城(g) 绐曰(ti) 舣船(y)D、阳夏(ji) 刈旗(y) 自度(d) 2、下列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一项是( )A、诸侯 披糜 四面楚歌B、揉践 面目 养虎为患C、骏马 自刎 慷概悲歌D、深堑 溃围 瞋目而叱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项王军壁垓下 壁:

5、筑营垒。B 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C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遭受 。D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属于。4、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B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C 汉军皆披靡。 D 我何面目见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B 汉军至,无以渡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C 骓不逝兮可奈何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D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乃自刎而死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

6、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D. 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三、当堂达标翻译句子:(1) 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译文: (2)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译文:(3)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译文:(4)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译文:四

7、、总结提升本节课,你学习掌握了那些重要知识?在课堂上自己的表现如何?五、拓展延伸【素材运用之项羽】1、话题“意气”:仰观迢迢历史长河,生命的突起与泯灭渺若沧海一粟。然而是什么,宛如雷电般划出的生命冲撞,在生命的天空挂起一道道彩虹,给后世留下一流的品格,一流的生命注解?是那穿越时空,千年永不褪色的意气啊!多少年来,“意气”以其丰富的内涵,给人的精神注入活力,给人的生命增加了深度。是那魂葬乌江的西楚霸王吗?身后,乌江水荡涤着你的伟岸。回想起你釜破舟沉,回想起你气吞残虏,你的眼泪融入乌江。于是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你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中的利剑,让乌江见证了一个伟大生命走向孤傲,走向灭亡。对于你,众说

8、纷纭:假使学着勾践“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忍辱负重,历史即会改写。但你只是挥挥衣袖:是男儿,就该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千年之后,乌江依旧荡起汹涌波涛。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啊,你可知:乌江水翻滚着的每一朵浪花,都饱含了人们对你的虔诚和景仰?帝王之椅没有为你留下位置。你却凭力能扛鼎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意志永刻墨青,千秋万世散发着琉璃般的光芒。与这些伟人相比,我不过是沧海一粟。然而我愿意循着伟人的足迹,去继承那份属于中华人的“意气”。 (2006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2、话题“自信”:项羽过于相信自己。大家都知道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他在战场上一向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别的暂且不说,只那以

9、少胜多的钜鹿之战就令人惊叹不已。恐怕正因如此,项羽养成了孤傲的性格。无论什么都以己为尊,好像这天下除了他就再也没有别的人可以收拾了。独断专行使历史陷入了沉思,过分的自信也就铸下了这千年的遗憾。(2004年安徽高考满分作文刚愎自用的典型项羽人物形象刍议)3、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乌江岸边,夜色如水。如漆的夜里张扬着狰狞,一支支闪烁的火把如一支支泛着幽蓝的眼睛。啊是谁用凄凉的声音,在唱一首首熟悉的楚歌?是三千江东子弟不散的英灵吗?骓,僵卧在它曾经踏起飞尘的黄沙中,一朵冷艳开在虞姬如雪的粉颈上。呐喊依旧。如霜的冷刃上浸染着殷红的温暖,一具勇猛硕大的躯体缓缓躺在孕育它的大地上。在这个不灭的神

10、话中,留下了千年的遗憾。亚父范增的一句“竖子不足与谋”似乎就已奠定了悲剧的基础。鸿门宴,亚父频举的玉玦,不在你的双眼,项庄、项伯的舞剑成了千古的笑资。在你自负的笑声中,溜走了你的宿敌。我是谁?我是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他,刘邦小儿算得什么?他有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的自信与魄力吗?什么智勇双全的韩信求见,哼,一个胯下之父来到这里谋职,让他滚!我这里不缺谋士!一辆破旧的马车,蹒跚前行,浑浊的老泪在范增满是沟壑的脸上纵横一切都完了,为什么到临死的时候,你还怀着“时不利兮”的愤怒,冲不破自负的牢笼呢?满分作文千年的遗憾)4、话题“自己的认知和他人的期望”“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

11、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

12、5、话题“棱角”“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之多边形,纵使有豪迈之气概,称霸之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之歌颂只能让滚滚之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之锐气,他之突兀,他之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之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之“力拔山兮气盖世”?于是古人渐渐觉悟,磨平了自己之棱角方能成就大业,包举宇内。(2005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棱角)6、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关系的认知”情感与理智同行,由沧海,至桑田。每天每年,我

13、们在这样的战争中整编记忆;每日每月,我们在这样的同行中梳理我们总也凌乱的灵性。辨着火的脚印,水的足迹他们似乎不共戴天。凌云壮志中夹杂了儿女情长,就好像总也难逃西楚霸王的悲剧,四面楚歌仍时时在历史深处回响;纯粹的情感中掺拌入世俗实务的因素,终将使美珍碧玉粉身碎骨,坠入泥淖,红楼遗梦,终难掩那“原应叹息”之声。水,难与火同行可是,沉睡多年的智慧偏要在水深火热之中诞生。在火热的情感中锤炼,在静如冰水般的理智中复苏淬火后,它获得了爱与美的涅槃,情与理的新生。 2003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与你同行)7、话题“脸”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乌江旁,他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其实,在敌人追求之前,他本可渡船过江,他日东山再起。可他已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他认为自己必须以死谢罪,于是,为了那张“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