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分享日教案反思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20579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分享日教案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班分享日教案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班分享日教案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班分享日教案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班分享日教案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分享日教案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分享日教案反思(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分享日教案反思【篇一:小班探究性主题活动体会】 小班探究性主题活动体会 我们都是好朋友 小班主题活动好朋友案例分析 实验幼教集团中心园 宋雅娟 背景描述: 随着园本课程的深入实施,每个学期教研组一个原创主题似乎已经成了惯例,但是,我们却总觉得这样以组为单位的主题实施方法存在很多弊端,最主要的是忽视了各班孩子的特点和能力差异,而孩子的差异对课程实施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分析三个小班幼儿现状,差异更是明显:小一班经过一年的托班教育,各方面的能力都比两个新小班强,如果选择同一主题,在内容的选择上很难体现一致性和针对性,而如果以班级为单位,由两位老师根据自己班孩子的发展与需要选择主题,似乎更能体现探

2、究性课程的精神,也更有利于不同能力的孩子的发展。于是,我们就开始了自己班级的原创主题的实施。 一、主题的产生: 我们班的孩子虽然从表面上看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来园时不哭了,吃饭、睡觉都很正常,但是,通过平时与一些家长的交流发现,其实有很多孩子并没有完全进入状态,他们还没有把自己溶入到集体中,自己真实的个性都没有充分表露出来,有的甚至还刻意的压抑自己。从幼儿心理特点分析,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很正常的:毕竟他们入园时间不长,孩子间比较陌生,对同伴及集体还缺少信任感,因此也造成了相互间交往很少的现象。我想,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34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强烈的交往欲望,在与同伴的交往中他们才会把自己真实的个性

3、表露出来,通过不断的交往取得同伴间的信任。于是,“交往”成了摆在老师和孩子面前共同的需要:孩子,需要在与同伴交往中获取相互间信任,从而大胆的展放自我;老师,需要创设机会激发幼儿交往的欲望。在我们的分析与思考中产生了主题好朋友,主要目的是激发与同伴交往的愿望,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我们把情感体验作为这次主题实施的主要目标。 二、主题内容及实施。由于小班幼儿知识经验少,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们在选择内容时以趣味性、浅显性、操作性为原则,尽量选择一些brp/p幼儿感兴趣的,易于理解的,又能具体操作的内容进行实施。经过一翻梳理,我们整理出从两条线索开始实施主题。第一条线索:从故事四个好朋友入手,让幼

4、儿了解好朋友的含义,知道有好朋友是很开心的,并用表演、绘画的形式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表现好朋友。第二条线索:以玩具为媒介,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体验交往的快乐。玩具是最熟悉和喜爱的东西,也是幼儿共同的爱好,在玩具的吸引下,幼儿间必然能主动的交往,而在玩玩具、分享玩具的过程中,体验了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幼儿之间的陌生感逐渐消失了,对同伴更加熟悉与喜爱,交往的愿望就更加强烈起来了。因此,我们让每个孩子带来了两件自己最喜爱的玩具,设置了玩具角,除了在集体活动中组织玩具分类玩具分享日等活动外,还利用自由活动的时间鼓励幼儿去和同伴一起玩玩具。主题结束后,我们发现孩子对玩具的兴趣仍旧很浓厚,在一起玩玩具的

5、孩子从自己组的扩展到其他组的,于是我们决定继续保留玩具角。让他们在感兴趣的玩玩具中与更多的孩子交往,体验有好朋友一起玩的快乐,进一步提高交往的技能。 三、主题结果 活动只经历了短短一周,从实施主题到现在,我们都明显感受到了孩子的进步:整体发展来看,由于同伴间的交往增多,幼儿普遍表现积极主动,集体活动中思维活跃,自由活动时活动能力增强,以前经常看到有孩子呆呆的坐在椅子上没精打采,现在几乎没有了,个体发展而言,一些孩子的个性开始表露出来了,比如张家维、从从等几个孩子,现在经常能看到她们主动的在和小朋友说笑。显然,交往使幼儿获得了对同伴与集体的信任,从而愿意在集体中大胆的展现自我了。 反思及体会:尝

6、试之后总会有收获,经过对整个实施过程的分析与思考,我逐渐获得了一些关于小班主题实施的体会: 1、关于小班主题的来源 小班的孩子大都缺乏生活经验,探究的愿望也不是很强烈,如果说要生成一些有价值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而小班孩子兴趣持久时间很短,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就算有生成的契机,老师可能也很难把握住。所以我觉得小班的主题,大都应该由老师预设。2、关于主题的选择 主题的适宜性将直接影响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活动效果。因此,要想使主题的开展真正促进孩子的发展,预设的主题对老师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虽然主题是老师预设的,但是不能离开孩子,需要老师对孩子的发展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寻找孩子的兴趣点,发现孩子需

7、要,以“最近发展区” 理论为原则选择适合小班孩子探究的、有价值的主题。 3、关于主题的目标 小班孩子年龄小,参与、探索、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主题目标的确定上,以发展情感为重点,通过主题的开展,使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情绪情感,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愿望,为中大班的自主探索打大好基础。 4、关于内容的选择 主题目标确定后,我们往往会整合个各领域的内容进行实施。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们在选择具体内容时,除了考虑领域间的平衡,还应该把握好内容浅显性、趣味性、情境性,尽量选择幼儿熟悉的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为幼儿创设一个愉快的活动情境,才能吸引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 5、关于主题实施的时间 小班孩

8、子兴趣持久性比较短,因此,一个主题如果安排几个星期,到最后孩子的兴趣会消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如果主题内容应该尽量安排紧凑些,主题时间也可以短一些。 总之,在这次尝试过程中,我彻底改变了以往认为小班探究性主题实施效果不大的看法,通过实践与思考,也积攒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树立了自己的一点观点,为更好的实施园本课程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篇二:让幼儿学会分享】 让幼儿学会分享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普遍缺乏分享行为。我在多年的幼教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我曾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5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占57%

9、;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不给就哭(或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占40%;想玩但没达到目的就伤害别人(踢人或抓人)的幼儿有12%。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 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总以自我为中心,这也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因此对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提出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供幼教同行参考交流。 一、 树立榜样 同伴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在同伴中树立有分享行为的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如当幼儿有某种物质分享行为时,老师要做出某种积极评价和鼓励,这样会激发其他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二 、正面强化 常用的正面强化有两

10、种:口头语言强化和肢体语言强化。 肢体语言强化是指教师运用自己的动作、表情、眼神、姿态等变化来表达对幼儿分享行为的肯定。如发现幼儿有分享行为时,老师可采取向幼儿点头、微笑、树起大拇指或用手轻轻抚拍其肩、头等方式,使幼儿因得到老师的肯定而带来快乐和满足,从而在今后更愿意发生类似的行为。 以上做法,不仅能使幼儿得到正确、适当、长效、深刻的行为强化,同时还有助于幼儿 注意、体会别人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幼儿社会情感认知的培养。三、 创造分享机会 1、 设立“分享日”:是指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在一周中设 一个专门的分享日。比如,“玩具分享日”是让幼儿在这一天将自己喜爱的玩具、宠物带来与别人分享。再如,“经验分

11、享日”是幼儿在这一天,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和近期完成的作品向他人展示,幼儿在展示和讲述的过程中,既能产生一种成就感,又会产生一种因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还可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2、 举办“生日会”:当某个幼儿有办“生日会”的需求时,我们可以与家长配合把“生日会”办成一个“分享会”。在生日会上,蛋糕、饮料、糖果等将成为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老师在主持生日会的过程中要有意识的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还可以请“小寿星”简要谈一谈成长过程中值得分享的故事。然后,最后请“小寿星”为大家分发生日蛋糕,这是小朋友共同期待的时刻,也使小朋友更深刻的体会分享带来的乐趣。 3、 “一分钟”分享:每天为幼儿提供短

12、暂的几分钟开展分享活动。幼儿可以把自己拿手的歌曲、舞蹈、诗歌、谜语、故事、笑话等分享给其他幼儿。这样的分享活动可给每个幼儿更多精神上的分享机会,让他们尽展才华。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4、 创设“宠物分享角”就是在教室中开辟出一个小小的角落来摆放幼儿从家中带来的宠物玩具。在自选游戏时,幼儿可以随时到这个角区来与小伙伴共同分享自己或他人带来的分享物。 四、 建立分享规划 为使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够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建立一定的分享规则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所建立的分享规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1、 平等分享。要作到这一点不太容易,以为这一时

13、期的幼儿交友更多的由利益来决定所以在分享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平等的分享行为。如常听到“xxx是我的好朋友,我要把带来的汽车给他玩”“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不给你玩”之类的话。让幼儿通过情感的换位(如想自己没有玩具时的体验)来体会感受别人的心理。并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建立起平等分享的原则。 2、 共同分享。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自愿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间的配合和协调(包括言语和行为)融洽的进行分享(玩具、事物或其他),最终使彼此的情感都获得满足。在分享过程中,老师要协调关系,引导幼儿去与他人使用共同物品或玩具,这样共同分享的制度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来。这也为幼儿今后更好地与

14、他人合作奠定了基础。 3、 轮流分享。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大家将分享物轮换使用。刚开始实施此规则时,由于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会发生一些争执。渐渐地,幼儿学会了协商,也了解到尊重别人及等待轮换的重要性。轮流分享制度的建立,使幼儿在玩具数量少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实现分享,同时为幼儿将来成为守秩序的公民打下了基础。 4、是先宾后主的分享。是指幼儿将自己带来的玩具先让别人玩。当然这种制度开始实施时会使幼儿觉的委屈,为什么自己家里的玩具要先让别人玩呢?这时老师可以采取换位的方法引导幼儿去思考。 先宾后主的分享制度可培养幼儿在现实生活中更好的学会忍耐的美德。意大利著名教育蒙特梭利博士曾指出:我们无法将?忍耐

15、?的美德教给三岁的幼儿,但是靠幼儿本身在现实环境中体会却是可能的。应该说明的是,上述方法虽然在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它们总是结合在一起,互相影响、共同发挥作用的。【篇三:小班第一主题】 小班第一主题嗨,你好 主题小结 进入幼儿园是每个幼儿从家庭这个小团体走向社会这个大家庭的第一步,如何让幼儿早日适应幼儿园、度过幼儿入园焦虑、融入到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是我们小班必需面临的问题。主题开始实施前,看着家长不放心的眼神和依依不舍的神情,如何实施这一主题,帮助幼儿早日喜欢上幼儿园,是我们在主题活动中思考的问题。主题实施后,当家长们一天天反映孩子不再怕上幼儿园、越来越

16、喜欢上幼儿园时,我们感到无比的高兴。在孩子的哭闹和对老师不相信中我们进入了这个主题。 主题目标 通过各种活动感受幼儿园的人、事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通过游戏和活动逐渐适应集体生活,学习了解一日生活基本规则;通过与同伴亲密接触来探索自我和他人的关系,学习运用身体动作进行沟通与创造。 根据总的主题目标和幼儿的实际经验以及我们所能创设的物质环境条件,我们将主题的探索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我上幼儿园 小朋友从家里自由的环境中走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受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的约束,幼儿离开了从来没有离开的奶奶和妈妈家人,从心理上感到恐惧,从行动上感到不自由,造成了幼儿刚入园哭闹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个原因,在开学第一、二周,我们适当减少幼儿在园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