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研究方法.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11794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研究方法.doc(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学前教育研究概述第一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含义与特征一、 什么是学前教育研究 1、科学研究是指人们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规范,探究客观事物的现象和规律,以获取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其核心是知识的拓展和问题的解决。2、教育研究就是人们在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教育领域内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并且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3、学前教育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个分支。在我国,学前教育通常是指针对0-6岁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根据教育场所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家庭教育、社区教育、托儿所教育(3岁前)和

2、幼儿园教育(3-6岁)等。不论广义或狭义,学前教育研究都可以被理解为研究者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和其他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该年龄阶段教育的各种现象和问题,揭示其规律,进而有效的改善和体改学前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实践过程。二、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教育研究的特征:1、规范性2、系统性3、创造性4、历史性5、经验性6、有效性7、可靠性。学前教育研究的特征除此之外还有1、研究对象的主体性2、研究内容的广泛性3、研究背景的开放性。第二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目的与原则一、 学前教育研究的价值1、 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的理解孩子2、 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探

3、寻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方法3、 学前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纠正教育实践中的偏差二、 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1、描述 2、解释 3、解决问题 三、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1、教育性 2、伦理性 3、实用性 4、可行性 5、适宜性第三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一、确定研究问题二、制定研究计划和工作计划三、收集研究资料 1、保持客观性 2、注意系统性 四、整理和分析资料五、形成研究结论六、撰写研究报告第四节 学前教育研究的类型一、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根据研究目的指向的不同,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是指研究的目的具有普遍性,研究的结果可以为现有学科的知识体系增添新内容的研究。应用研究是指那些以解决当下

4、实际问题为研究目的的研究。二、 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三、 个案研究和成组研究四、 质的研究、定性研究和量的研究作业:1、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2、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别。第二章 研究问题的确立第一节 确立研究问题的含义一、确立研究问题的含义 1、问题、研究问题 2、教育研究问题以及具有的特点 3、确立研究问题二、确立研究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确立研究问题是教育研究的首要环节 2、确立研究问题有助于提高研究者的研究能力第二节 研究问题的范围和来源一、教育研究问题的选择范围 1、教育本质 2、教育功能 3、教育组织 4、教育政策 5、教育内容 6、教育方法与教育技术 7、受教育者 8、教育者

5、二、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1、教育实践 2、教育理论3、科研规划 分别从哪些方面入手?第三节 确立研究问题的基本原则一、 意义性原则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二、 可行性原则1、主观条件 2、客观条件三、 创新性原则 1、内容的创新 2、方法或科研角度的创新 3、问题具有生长点第四节 研究问题确立的过程一、 界定研究现象二、 初选研究问题三、 初探研究问题四、 界定研究问题五、 陈述研究问题六、 论证研究问题七、 修改确立问题作业:1、结合自己的理解,解释研究问题的来源。2、结合一例,描述一个具体研究问题确立的过程第三章 查阅文献第一节 查阅文献的目的和意义查阅文献是研究过程中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

6、包括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检索、查阅,对有价值信息与资料的记录、归纳、解释及撰写文献综述。1、界定研究问题 2、寻找研究的新思路 3、获得研究方法的指导 4、识别有关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5、寻找新的理论支持 第二节 查阅文献的步骤和原则一、查阅文献的主要步骤 1、确定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关键内容 2、查阅文献 3、整理和筛选资料 4、写文献综述 二、查阅文献的基本原则 1、查阅文献要“全” 2、查阅文献要“准” 3、查阅文献要“真” 4、查阅文献要“勤” 5、查阅文献要“思”第三节 查阅文献的具体办法一、 传统手工查询 1、书籍的查询 2、期刊的查询 常用的查阅方法:顺序查找法 倒查法 回溯查找法 循环查

7、找法 即期累积法二、 运用计算机检索 第四节 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就是在广泛研究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将有关的信息综合起来,并在研究报告中对选题范围内已有的文献写出评述。1、研究者挑选文献和撰写综述的原则P63作业:1、描述查阅文献的主要步骤,试图区分各种类型的文献并明确其在研究中的不同作用。2、描述研究者挑选文献和撰写综述的原则。第四章 什么是量的研究第一节 量的研究综述一、量的研究的含义 量的研究又称定量研究、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关于该事物的某些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二、量的研究特点 1、研究结论的可重复验证性 2、研究结论的推广性 3、借助统

8、计数据说话三、量的研究有点与局限性 优点:1、量的研究的标准化、精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比较严谨,研究结论更为客观准确。 2、量的研究的结论具有推广性 3、量的研究比较适合在宏观层面上对事物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预测。4、量的研究极力排除研究者本人对研究的影响,尽量做到价值中立。局限性:1、只能对社会现象的比较表层的、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很难获得深层的信息,容易忽略深层的原因和具体的细节。 2、不能描述社会活动的所有方面,也不是所有社会活动的任何方面都可以像物理学元素那样得到精确的测量。3、实际操作的艰难性。第二节 量的研究的基本概念一、抽样 是指从一个特定的群体中选择一个样本的过程,目的是使

9、该样本准确的代表总体。(一)、抽样的要求 1、界定总体界限2、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3、合理的样本容量 4、适宜的抽样方法(二)、抽样的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2、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 4、多级抽样 5、整体抽样 6、有意抽样 7、方便抽样二、变量 是指研究者感兴趣的,或与所要研究与测量的特性有关的那些随条件和背景变化而在质与量上会起变化的那些方面。(一)、变量的分类 1、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2、连续变量和间断变量 3、定量变量与定性变量三、测量 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事件或物体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数量化的过程,也就是对测量对象的某一方面属性给出一个可资比较的数值。(一)、测量量表的分类 1、

10、类别量表 2、等级量表 3、等距量表 4、等比量表 5、模糊量表(二)测量的基本类型 1、常模参照测量 2、效标参照测量 (三)教育与心理测量的特点 1、间接地 2、社会性 3、近似性四、误差 是与测量目标无关的任何一种变量或多次测量结果不一致所造成的不准确的测量结果。(一)误差的分类 1、系统误差 2、取样误差 3、测量误差五、概念定义与操作定义六、效度与信度(一)效度 指的是测验或其他工具能测得的特质或功能的程度。1、效度的种类:内部效度 外部效度 内容效度 表面效度 效标关联效度(二)信度 指研究所测得的结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亦指对同一事物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测量,其结果的相似程度。种类

11、 1、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3、内部一致性信度 4、评分者信度 (三)效度与信度的关系第三节 量的研究的基本步骤与设计一、量的研究的基本步骤1、确定研究的问题 2、在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理论,充分发挥科学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研究假设 3、对研究假设涉及的抽象命题进行操作化定义,形成可观察和测量的具体变量;4、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研究等方法收集资料;5、分析和研究资料,概括和检验假设研究。二、研究设计的目的 1、提供有效的研究问题的答案2、控制差异三、控制差异的方法 1、随机化 2、设计中建立一些条件或因素作为自变量 3、保持条件或因素的不变 4、统计调节四、量的研究收集数据的方法作

12、业:1、解释抽样的含义,分析抽样的方法。2、解释信度和效度的含义,描述信度和效度的几种基本类型及信度和效度的关系。第五章 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第一节 实验研究与准实验研究的含义一、实验研究 就是通过对某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因素加以控制,有系统的操纵某些实验条件,然后观测与这些实验条件相伴随现象的变化,从而确定条件和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研究的优点和局限P105二、准实验研究 是指一个实验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的安排被试进行试验处理。第二节 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与设计标准一、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 1、实验假设 2、实验被试 3、实验变量 4、实验控制 5、实验步骤 6、实验结果 7

13、、结论二、实验研究的设计标准1、充分的实验控制:指对实验条件有足够的控制,以便研究者能够解释结果。2、不加人为修饰:决定着实验结果能不能推广到非实验设定的情景。3、比较的基础:需要通过某种方式进行比较,以确定是否有实验效果。4、通过数据获得充足的信息:数据必须能充分检验实验假设,应有对假设做出判断的足够精确度。5、真实有效的数据:数据应充分反映实验效应,不应被实验的误差所影响。6、无相关变量间的干扰:这一准则与充分的实验控制密切相关。7、有代表性:我们常常希望将实验结果进行推广。8、省力原则:如果其他特征相同,我们更倾向于采用比较简单的设计而不是复杂的设计。第三节 准实验设计一、单因素实验设计

14、 1、仅施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前测后后测、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3、索罗门三组设计二、多因素实验设计 1、实验时仅操纵其中一个自变量 2、试验时操纵多个变量三、时间系列设计 1、单组时间系列设计 2、多组时间系列设计四、单个被试设计 1、A-B设计 2、A-B-A设计 3、A-B-A-B设计作业: 1、结合具体事例说明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的异同。2、描述常用的准实验设计。第六章 调查研究第一节 调查研究的特点与类型一、调查研究的特点 1、间接性 2、广泛性 3、现实性 4、难控制性二、调查研究的基本类型 1、现状调查 2、关系调查 3、发展变化调查 4、原因调查 第二节 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一、文献法二、历史法三、抽样法四、重点法五、典型法六、普查法七、内容分析法八、访谈法第三节 问卷设计一、编制原则 1、适宜原则 2、简明原则 3、整齐原则 4、礼貌原则 5、诱导原则二、编制程序 1、草拟问题 2、归类分组 3、写出简函和填答说明 4、列出基本资料填答栏 5、结语三、编织形式 1、开放型 2、封闭型 3、半定案型四、题目的呈现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