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儿童化.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11521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儿童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儿童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儿童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儿童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儿童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儿童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儿童化.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 中 师 范 大 学本 科 生 课 程 论 文题 目: 论幼儿科学教育的儿童化 院 系: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2013年1月5日科学教育的儿童化摘要:科学教育为我国幼儿园五大领域之一,旨在培养儿童的科学素养。随着我国幼儿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现代化也过早渗透到科学教育中,使得幼儿的科学探究课程过重追求知识经验的增加,忽略了儿童本身的探究能力和兴趣,对保护儿童的天性、促进儿童全面平衡的发展是不利的。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幼儿本身对科学教育课程内容、环境布置、教学方法及课程评价的影响,力求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儿童化。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教育;儿童化;课程1.我国幼儿科学教育现状改革开放

2、以来,随着幼教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幼儿科学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重视,幼儿教育专业成立了全国幼儿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持研究全国性的幼儿科学教育问题。目前,虽然国内外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发展势头尚好,但由于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在这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0世纪80年代,幼儿园中没有科学教育课,只有“常识教育”,根据常识教学的具体任务,小班有9条、中班和大班分别有12条具体内容要求。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诞生了,在以后的十年里,科学教育课借鉴外国理论和实践的经验,结合本国实际国情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较为完

3、整的理论体系,将其与“常识教育”区分开来。例如科学教育强调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对科学情感态度的三维目标。90年代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比80年代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它更加重视幼儿的感性经验,注重在幼儿获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强调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次重视幼儿学科学的方法,提出了帮助幼儿学习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和信息交流等科学的方法。 21世纪以来科学教育逐渐形成了以探究为核心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它主张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即通过自身的直接经验来解决问题,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更多地扮演者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原来的控制者,这种作法更能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的合

4、作意识和能力。此时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更能反映科学的本质特征和幼儿阶段的思维与学习特点,社会、科学、儿童作为科学教育的基本支点的框架基本形成,但在实践层面上,在教育观念方面还存在着诸多认识上的偏差和漏洞。很多教师认为幼儿科学教育就是让幼儿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动手制作,教师在科学活动中处于“权威”的地位,活动内容的选择、场地的布置、活动形式的选择、活动结果的反馈与评价全由教师决定等,而幼儿科学教育的最后宗旨是回归儿童,即幼儿科学教育的儿童化。 2、科学课程内容的儿童化2.1科学教育内容回归生活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生活化是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一贯传统,但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一方面,科学教育的生活化容易

5、使科学课与“常识教育”混淆,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并未真正理解生活化的含义,将生活化流于表面,实际上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并无多大关系。首先,科学课是经过提出问题猜想和解释、观察实验与操作关注和记录获得的结果与信息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的探究过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科学兴趣,掌握科学方法以及增长科学知识。而常识教育的任务是丰富幼儿关于自然和社会方面粗浅的知识,逐渐形成对待周围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例如小班第九条:认识常见的家禽、家畜、野兽各23种和鱼12种,知道它们的名称、明显的外形特征、叫声、吃什么东西和它们对人们的益处。由此可见,科学教育和常识教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具备区分这两者的能

6、力,积极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经历从探究到发现,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其次,教育的生活化意味着教育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使幼儿体验和感受到这些内容对自己和同伴的意义,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我们所说的的生活化坚持“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的原则,提倡回归最原本的生活理念。例如在吃西瓜的季节,可以引导孩子发现科学使我们迟到无籽西瓜,在观察周围的植物时,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探索种子发芽的过程,在下雪的日子,可以引导幼儿感受到科学能帮助我们防止路滑。所谓生活化,并不意味着教师在一堂课上带入了很多的生活元素就成功了,我们更期望这些幼儿自己主动探究发现从而得出的知识能在幼儿的生活

7、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的生活化才能培养培养幼儿真正的内在的探究动机,保持永久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使幼儿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提供前提和可能。2.2以儿童心理为基础,培养其科学兴趣和素质我国著名的幼教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教育的儿童化,无论知识的传授,还是道德的培养,都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根据儿童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来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陈先生明确指出:对儿童的培养与成人不同,不能给他们成人化的东西,要适应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要做到儿童化。1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一直把知识的掌握放在教育目标的首位,教育目标的表述基本上以知识为主,目标具体到各个年龄阶段的任务,分成为小

8、、中、大班的庞大的知识体系,这种目标体系很难发展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仅如此,当今的幼儿科学教育还受到追逐利益的商业化思想的影响,使得幼儿过早学习与他的生活十分遥远的知识而远离了游戏和欢笑;幼儿被迫处在一个符号刺激和练习的世界里,在那里,学习不是直观的和生动的,幼儿个人的主观性被集体的一致性和成人的强迫性吞噬了。科学教育的儿童化要求科学教育以儿童的心理为基础,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按照皮亚杰认知心理的划分,幼儿二至七岁处于前运算阶段,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因此对于这一阶段的科学教育应当符合其心理特点,不能强制性地仅以掌握科学知识为目标而拔高

9、幼儿学习的水准,这样的做法相当于揠苗助长,虽然一段时间内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却抑制了幼儿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对幼儿以后的学习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另一方面,教师也应当选择性地进行科学教育,传统的教学把儿童禁锢在书堆中,教师以几本薄薄的教科书作为教学的法宝,儿童从教师那里学到的往往不是他们感兴趣的知识,而是枯燥乏味的远离他们现实生活的知识,这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儿童去发现去创造。幼儿教师应该教给儿童能够学而又应该学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以儿童的经验为依据,能够使儿童适应社会的需要。对于那些儿童没有接触到的难以体验的知识,那些儿童学起来毫无兴趣和意义的知识,教师可以舍弃

10、不教,但教师不能毫无限制地、毫无选择地教给儿童。幼儿科学课程如果背离了幼儿生长发展的规律,只关注成人营造的抽象的、符号的世界,只倚重千百年来的口耳相传,无视幼儿的活动和经验,那么幼儿科学教育课程的儿童化就无法实现。因此,科学教育的儿童化,不只是为了教学效果,更是为了幼儿生命的成长,为了让幼儿的生命不受扭曲,让幼儿的生活真正是“我的”、“我活”和“为我”的。3.科学教育方法的儿童化幼儿科学教育方法的儿童化,指的是在进行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的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都要以幼儿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为前提,寻求适合幼儿发展、幼儿喜欢、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主要以探究性学习为主,其

11、内涵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独立的观察、操作、思考。报告自己的发现,得出自己的结论。科学教育活动过程要能吸引幼儿并引导其主动探索,其过程强调幼儿与教师的互动。目前诞生了很多种教育方法,其中蒙氏教育法就是其中的一种,蒙台梭利教育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玛利亚蒙台梭利提倡、实践并推广的一种教育思想。蒙氏教育法提倡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尊重儿童,让儿童在预备好的环境中自由学习,增长生活经验,激发内在的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儿童独立、自信、专注和创造等能力。蒙台梭利说:“如果在学校里诞生了科学教育学,那么学校就必须放松对儿童的约束,允许他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展示他们的个性。”2

12、在蒙氏教室里备有动物、植物、天文、地理、历史、地质等各方面真实的教具,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环境,对宇宙万物感兴趣,认识矿物等。此外,蒙氏教育通常是让孩子们在真正的社会活动中进行,如就餐服务、打扫房间、建造玩具房、培育花草等等。老师在这种教育实施当中,更多的是个观察者、指导员和记录者。孩子们在这种启发式教学下,在数学思维、语言能力、运作纯熟灵巧、值得信赖的人格等方面将有突出的表现。总之。幼儿科学教育方法不管怎么改革,其核心和宗旨就是要适合幼儿,能有利于幼儿的最大发展。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4.科学教育环境的儿童化所谓幼儿科学教育环境的儿童化,指的是创设的科学教育环境要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

13、自主活动;是适合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的环境;以顺应幼儿不同发展潜质、学习方式以及学习需要为依据的环境。“幼儿的探究活动需要适宜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只有在心理安全的情况下,幼儿的探究才能够自主而有深度;只有在适宜结构的材料的支持下,幼儿的探究才能够深入而富有成效;只有在适宜的主题墙式的支持下,幼儿的经验才能得以更好地表达和条理化。”3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个科学活动环境去,并且让幼儿积极参与进来。例如创设有主题特色的主题墙,宣传科学知识,这些知识的内容可以让幼儿自行选择感兴趣的贴上去。科学活动区要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或活动特点设置,突出幼儿的特色。选择材料也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生活

14、经验而定。另外,还可以让幼儿自己收集各种材料,如瓶子、珠子、图片、树叶、纽扣、纸盒等等,孩子们不厌其烦地主动收集自己感兴趣的小东西,在孩子们跟中,它们无一不是宝贝。而且教师不仅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更重要的是积极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让幼儿参与绝对不是老师将环境创设好了之后把幼儿摆进来,而是让幼儿参与整个创设的过程,这样可以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从而更加爱护珍惜环境,成就感又得到鼓励,教师也不用担心幼儿会损坏环境布置了。另一方面,环境通过要根据幼儿的需要而变化,因此要经常更换材料、更换活动区、更换活动形式。有的幼儿园仅仅是开学的时候布置环境,一个学期不变

15、,这样的做法不利于幼儿的科学探究。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幼儿获得发展的摇篮,根据实际的需求变更环境是促进全体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的有力措施。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环境的创设,在理解和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基础上,为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环境是为幼儿提供的,不是用来摆设的。很多幼儿园创设了环境之后不让幼儿碰,原因是怕幼儿弄脏或弄坏了。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可操作的、自主的、有创造性的活动空间,这样的环境才能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环境是现代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环境是由多方面因素组成的,包括了有形的物质环境和无形的精神环境。因此我们应该树立起一种整体环境观,将凡是能有利于幼儿科学活动开展的内、外部因素综合起来,创设适合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活动的动态的、全面的、开放的环境。 5结束语到目前为止,幼儿园科学教育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然而幼儿科学教育乃至整个幼儿教育的改革,其最终旨归就是要回归到儿童的研究,儿童化是幼儿科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