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学保育学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11484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卫生学保育学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卫生学保育学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卫生学保育学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卫生学保育学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前儿童卫生学保育学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卫生学保育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卫生学保育学复习资料.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幼儿保育学绪论1、健康早在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2、三次卫生革命:第一次卫生革命:是针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展开的。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武器是疫苗和抗生素。始于20世纪中叶,主要是预防控制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毒、意外创伤和精神障碍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法宝是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自我保健。第三次卫生革命21世纪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第三次卫生革命的主要法宝是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和自我保健。3、预防健康观:要求治疗和预防相结合,求助和自助相结合,医学与社会相结合,生理与心理相结合,传

2、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把人类一切科学成就全面地、系统地、积极地用于保护和促进人们身心健康。随着预防健康观念的确立,人们提出三级预防体系,其核心思想就是要求治疗和预防相结合4、“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5、保育的基本观念健康观、发展观、文化观、教育观(详见PPT)第一章1、抚触操: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第二章各个系统基本内容书上随便看看第三章1P58“小儿四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肺炎、婴幼儿腹泻(填空写出全称)2、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原因:(1)、先天储铁不足 (2)铁摄入量不足 (3)疾病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原因:(1)、日光照射不足

3、 (2)、生长过速 (3)、喂养不当 (4)、疾病的影响4、婴幼儿腹泻发病原因:(P60)(1)非感染性腹泻 可因喂养不当所引起,如进食量过多,事物不易消化等。腹部受凉,或吃冷食过多,致肠蠕动加快,牛奶过敏也可致腹泻。(2)感染性腹泻可因食物或食具等被细菌污染,或感染病毒、霉菌、原虫等病原体,而引起肠胃炎,多发生在夏秋季。消化道以外的全身疾病,如感冒,中耳炎,肺炎等,引起消化功能紊乱,也可致腹泻。5、肺炎发病原因:大多数由于肺炎球菌所致。6、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怎样预防(1)传染源A、传染病患者B、病原携带者 ( 分为病后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C、受病原体感染的动物(2)传播

4、途径切断传染源A、 空气传播B、 饮食传播C、 接触传播D、 虫媒传播E、 医源性传播(3)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者)7、传染病的预防(P70)(1)管理传染源A、早发现病人B、早隔离病人C、对传染病的接触者进行检疫(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又称人工免疫,是将疫苗通过适当的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这种传染病的抵抗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计划免疫包括基础免疫项目和加强免疫项目,也包括传染病流行前期在一定儿童群体中进行的免疫项目。一般出生6个月后的乳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已逐渐消失8、发病性高的疾病传染源大都为空气传播和饮食传播9过敏就是一种免疫反应是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机制,如

5、果这种机制过于灵敏、翻译过于强烈,就会引发各种危害健康的病态反应,这就是过敏。严重的过敏反应会危及生命,如青霉素过敏。过敏性疾病特点:发展性、全身症状多、过敏迁移(婴儿期特应性皮炎)、过敏源不断变化(小于三岁为食物,2-3为支气管哮喘,4-5为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源:食物类过敏源以饮食为媒介,通过胃进入体内的过敏反应。吸入类过敏源是指通过呼吸进入体内的过敏反应。迁移性过敏(名词解释)过敏迁移:儿童过敏性疾病象排队一样一个接一个,其标准的发病模式就是:婴儿期特应性皮炎,2-3岁患支气管哮喘,4-5岁患过敏性结膜炎等10、如何处理(食物过敏、支气管哮喘): 食物过敏:饮食限制(书上和照片里都没有具

6、体的处理方法)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采取一些辅助措施,如离开猫等宠物或者有烟雾的场所;解开患者上衣最上端的纽扣和皮带,使其靠在被褥上,采用能够减轻症状的姿势;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止咳化痰;进行腹式呼吸,能够利用深呼吸有效缓解症状;摩擦或轻拍背后帮助患者吐痰。11、身心疾病预防(单纯性肥胖)(哮喘)P63(1) 避免过度饮食。避免过多进食碳水化合物,饥饿时多吃蔬菜水果(2) 鼓励儿童经常参与体力活动,进行体格锻炼第五章1、学前儿童紧张的根源儿童面临与紧张状态有关的4种类型(艾力克森):冲突、社会经济状况、教育机构状况、心理创伤。 冲突:动机的冲突是心理冲突的核心内容,是干预儿童发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有些

7、动机冲突的情境如不及时解决,会使他们处于紧张状态,会有强烈的情绪波动。社会经济状况: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各种要素影响着儿童内在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的形成。例如社会经济状况的剧变、社会文化的变迁等可能给学前儿童造成紧张,成为他们社会适应不良的诱因。教育机构状况:托幼机构影响着儿童的社会适应性行为,学前儿童对其中的教师有很多依赖性。儿童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亲密、和生活环境的气氛不融洽会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造成紧张。教师的人格特征在教师与儿童的人际关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托幼机构的教学活动安排也与儿童心理紧张相关。心理创伤:突发的紧张生活变化事件(如亲人突然死亡),或产生持久影响的紧张社会事件(如残疾)会造

8、成心理创伤,成为学前儿童重要的紧张源。2、学前儿童紧张的减缓和消除P93(1) 减轻外界环境压力;(2)减轻自身内部的压力;(3)增强自身心理强度3、心理压力有人际关系的压力、社会关系的压力、对学前儿童的期待所造成的压力。4、减轻内在的压力满足学前儿童的各种合理需要5、口吃发生的原因和处理方法(P102):这是一种语言节律障碍,有这种障碍的儿童大多羞怯、自卑、退缩、孤独、不合群。首先消除环境中的不良因素,避免周围人的嘲笑鼓励建立自信心,主动多说话,放松与说话有关的脸部肌肉。对于口吃严重的儿童不要强迫说话或说清楚,而是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做一些简单的语言训练,放慢语速,调整呼吸。6、吮吸手指发生的

9、原因和处理方法:这是神经性习惯,对于吮吸手指的儿童不能采取大骂的方式,可以采用儿童手指上涂苦味剂,但更好的方法是以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去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还要对儿童多关心照顾,满足其合理需求。第六章1、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各种营养素。2、每克碳水化合物或每克蛋白质产生热量的2.25倍,是人体供热的“燃料库”。3、膳食中脂肪的来源主要是各种植物油和动物脂肪。4、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经济、最主要的热能来源。5、热能来自产热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6、学前儿童对热能的需要,主要用于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生活活动、生长发育。7、一般建议,婴幼儿每日膳食中

10、蛋白质所供给的热能应占总热能的10%15%,脂肪占25%30%,碳水化合物占55%60%。8、钙缺乏能影响婴幼儿的骨骼、牙齿的发育,发生佝偻病。9、铁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氧的运输和细胞的呼吸。婴幼儿易发生缺铁性贫血。10、锌缺乏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伤口愈合不良、食欲减退和贫血,还会出现异食癖,尤以吃土为常见。锌缺乏还会导致儿童少年性发育迟缓。蔬菜和水果含锌量都不高。11、维生素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不足,可发生夜盲症、干眼病。 维生素A来源主要是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肝、鱼肝油、未脱脂乳和乳制品、禽蛋等。12、维生素B不足而引起脚气病维生素B2(核黄素),维生素B2不足,出现口角

11、炎、阴囊炎、脂溢性皮炎等症。13、维生素C缺乏易得坏血症。1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和摄入过量也会引起中毒。15、水在体内含量最高。【以上随便看看,考填空题!】16、辅食(由液体过渡到固体食物的主要食品,是基本过渡载体,是必须要添加的食物)添加的原则:(1)辅食品种由单一到多样(2)质地由稀到稠:乳类到泥状物到固体 (3)辅食添加量由少到多(4)辅食制作由细到粗。同时注意,刚换辅食时要观察几天看会不会过敏;注意“厌新”(由于不熟悉而抗拒食物)与真的不要吃的区别。第七章1、生物节律又称生物钟,指有机体在生命活动中所表现的周期性循环或有节律的活动。有研究者提出了人的体内存在体力、情绪和智力三种周期

12、。 顺应婴幼儿的生物节律,安排婴幼儿的日常生活。2、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4个基本规律。 (1)始动调节:活动开始时,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处于低水平状态,以后逐渐提高。在每日、每周、每学期活动的开始时会有所表现。因此在组织和安排婴幼儿活动时应做到从易到难,逐渐增加活动的难度和强度。(2)动力定型(3)镶嵌式活动(4)保护性抑制:当大脑皮层的工作超过了其工作能力的界限,就会产生保护性抑制。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容易产生保护性抑制。因此托幼机构在组织安排日常生活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婴幼儿疲劳的早期特征,即使组织和安排休息,使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得以恢复。3、体育教学遵循卫生学原则:全面性、循序性、区别性、与游戏相

13、结合的原则。4、学前儿童体育教学的途径和方法:(1)空气、阳光和水是最好的自然因素。(2)活动量取决于活动的强度、密度(实际活动时间与活动总时间的比值)和时间三个因素。 三者的关系:强度大,密度不能过高。强度小,可适当增加活动密度时间。一般要求低强度、高密度,时间不要太长。5、体育活动创伤的预防:(1)、体育活动的场地、器材设备等不合乎卫生学标准或要求,或者损坏失修,或者缺少必要的防护设备等;(2)、体育活动的环境条件不良,例如气温过低或过高,光照不足,地表面过滑等;(3)、学前尚未掌握体育活动所需动作的要领,或者在儿童活动时未作好必要的保护;(4)、学前儿童在体育活动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以致

14、发生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等创伤,或者在大活动量的运动以后,立即停止活动,致使脑部和脏器缺血、缺氧,引起头晕、疲乏和不适,甚至产生休克。针对上述原因,应注意:学前儿童体育活动场地、设备和器材的安全性能;在体育活动前,加强对儿童身体和心理状态的检查;掌握适当的体育运动量,抓好基本动作的训练,并做好运动保护工作。6、唱歌的卫生问题:P162(1)要特别注意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和声带疲劳、损伤。(2)托幼机构中儿童唱歌的环境空气应清洁、清新、保持湿润,温度不低于1820。(3)学前儿童唱歌时应保持正确的姿势,最好采取立姿,以保持胸腔和膈肌的充分准备。(4)托幼机构应为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征的歌曲。(5)学前

15、儿童持续唱歌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45分钟为宜。第八章1、每个儿童平均占地2.4m2。P1722、学前儿童机体对于气温、气湿等变化的调节机能发育尚不完整,对氧的需要量相对较大。需要通过每小时多次开窗换气配置空气。在卫生学上,常以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作为评价空气清洁程度的重要指标。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宜超过0.1。为了保持托幼机构房舍室内有新鲜的空气和适宜的小气候,应根据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制定合理的开窗制度。1743、玻地面积比:不低于1:51:6. 室深系数不应1:2,双侧采光不应1:4。 采光系数(即采光系数的最低值)不低于1.5第九章1、幼儿发生“青枝骨折”后,疼痛不明显,肢体仍可活动,易被忽视,骨折自愈后会形成畸形。要重视,最好拍个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