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上市公司年报浅析.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108117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看上市公司年报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如何看上市公司年报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如何看上市公司年报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如何看上市公司年报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如何看上市公司年报浅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看上市公司年报浅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看上市公司年报浅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看上市公司年报浅析最近开始研究股票了,呵呵虽然目前可理之财甚少,就权当理论储备吧。作为学财务出身的人,是必须学会看年报的。在网上看到这篇文章不错,就贴上了,感谢这位网友! 如何看年报浅析 拿起一份上市公司年度报告,大家都会很自然捕捉最敏感的信息,但什么消息最敏感,那顾名思义,既然是一年一度的财务审计报告,那肯定是财务指标要最新关注的。 阅读分析公司的年度报告,我认为应该和我们对公司报表进行审计时的心思一样,拿起公司报表,就要以怀疑的角度去仔细琢磨报表的真实性,对于年度之间变化最大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首先要有怀疑的心思,就是我们首先要拥有的意识。我们才能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去发现问题,同样要以怀疑

2、的角度去思考的公司财务数据的真实性,然后去寻找解决疑问的方法。比如看一下公司的主要财务指标并与上年比较,看有什么变化,业绩好坏的转变我们从指标可以看出一些东西,但其为什么会改变,比如业绩变化了,就有很多种可能,有可能是公司经营业务的正常蓬勃发展,这是我们初步的感觉,但我们要有疑问,真的是这样的吗,是公司造假还是公司政策变更,还是有天上掉馅饼、飞来横财,那么这我们可以看一下年度报告公布的会计政策,在会计报表附注中都写出来。会计核算方法、核定报表的方法等等都会有披露,如果公司发生变化,会指出会计制度的变更,显然这张报表跟上年没有可比性。比如一些公司资产折旧年限的变更,会计准则频繁改变是一些陷井,变

3、多了以后可能就是在浑水摸鱼,还有公司管理当局人员的变动、管理层的更换、大股东的改变、会计事务所更换。如果一个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更换,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年报主要是财务信息,财务信息跟投资者之间是不对称的,私下里干什么你不知道,中间谁来过滤这个信息,把这个信息变得透明一点?经过过滤掉我们会得出一些意见,这些意见肯定对投资者有帮助,但这些意见如果是不干净的意见,收买CPA购买审计意见,我花钱请你来也当然有让你走人,也有正常原因换会计师,非正常的原因也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很多事务所变更的理由都是会计师工作量很大腾不出人手,但真的是这样的吗,事务所还有钱不赚,除去四大,国内事务所的业务真的有那么饱和

4、嘛。值得思考。 A、 财务数据分析: 一个财务系统细分起来有上百项指标,对于专业人士有用,但是对于一个普通投资者哪有这么多精力去研究。 一、我列示几个比较常用指标,对报表直接分析: 1、同去年相比的利润增长幅度,比如去年是一亿,今年一亿二,这个增长就有意义。但我个人认为一个企业一般要看连续三年的平均指标,而且这个指标浮动上下不超过20,这就比较正常。如果超过过多就基本上都存在问题。除非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某些特殊的原因,比如公司报表增加,也就是公司合并的范围变化等有些个别因素之外,合同报表没发生变动那不应该有太大的变化。 2、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在比较好的公司8、9已经是比较好的公司,一般

5、的行业标准。 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盈利质量,就是钱拿没拿回来,但我认为钱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都关心盈利能力,比去年盈了多少,每股收益涨多少,利润总额涨多少,大家都关心这个。但有利润没现金流,肯定不能变现,企业经营出现问题。无论在市场、销售等等都有问题。有现金流没有利润,这个情况不是很多,只是说利润比较低。 4、扣除后每股收益、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年末股本总数。扣除后每股收益已经把每股收益做了一个过滤,把一些虚的东西剔除掉,对一些不对称的会计信息进行了调整,扣除后每

6、股收益肯定有两种情况,有时候可能比每股收益要高,有的时候要低,低的时候非经营性收益高就给减掉了,如果低的话非经营性损失高。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也同理。企业的各个指标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要横看竖看,比如很多公司去年来看报表不太好,那是去年业务不好,提了大量准备金。今年不用提了,所以今年的倍数剧烈增长,严格来说调整后的每股收益才看得清楚,才容易看到真实的面目。而且某项业务的减少应看出他的必然性,是技术的变更还是经营的问题。 5、应收帐款的增加幅度:从三方面来看,如果净利润也涨,应收帐款也涨,采用了赊销政策。第二个方面规模扩大带来的应收帐款增加。第三个方面是盈余管理或者叫做技术性处理,说白了就是利

7、润操纵,如果技术性处理的范围非常大,那就是造假。造假是无中生有,没有这个交易,没有这个销售,虚构销售、虚构收入这是造假。会计政策有这样的空间,稍微调动一下,只要不太离谱这叫盈余管理。盈余管理还是有一些令人同情的成分,一般对市场的影响不会很大,但如果是造假就该全民共讨之、全民共诛之。比如银广夏、麦科特这些公司是造假的最强使的代表。所以看年报不应该看一年,应该看连续的趋势分析,看应收帐款的增加幅度是不是1还是负,如果在1附近还可以,保障倍数还可以。三倍、四倍更好,太高了不太好,如果是负的说明公司情况很糟糕,表明盈利质量低下。 6、净资产的资金回收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平均净资产。这个钱如果有的话

8、,能不能分到股利,如果净资产过大或者是负的都有问题,负的先弥补亏损,如果过大的话也没钱分,盘子太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比平均净资产应该能看出一些背景信息,比如公司的持续增长能力和该行业是否为夕阳产业等等 7、偿债能力:就是债务风险高不高,这个也有很多指标,比如看短期的偿贷能力,一般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指标;速动比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应收票据)/流动负债,这个指标一般为1的时候,就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比较好,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良性的指标为2,但我觉得因为流动资产中存在很多非现金和流动很差的数据,比如:待摊费用、预伏帐款、存货等等,如果这些数据的金额所占比例很大,而且在正常的情

9、况都是无法变现,之所以要扣除存货,是因为存货变现能力相对较差,而且存货的价值也较容易受市场行情等其它因素的影响波动。消除存货的影响会使这一分析偿债能力的指标更保险。所以我们在分析的时候也要区别对待,在这些指标分析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附注后面的或有负债、担保等潜在债务,把他们要结合起来分析。我们通过偿债能力我们一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一个经济效益好,但没有偿还到期债务能力的企业面对的是付款危机。一个有偿债能力而无获利能力的企业将会萎缩、衰退;一个既无获利能力,又无偿债能力的企业只能破产 8、资产与负债的管理能力:周转比例,比如存货周转率,比如20多天就周转完,那这个就很好。存货一种是原材料

10、,一是半成品,一种产成品,会计报表注释后面把存货分成类,尤其是看产成品的比例,这个数字过大导致周转率过低,周转天数过长。应收帐款的周转率或者应收帐款的周转天数,可以跟同行业比较,跟历史比较,会计报表有两种分析,一种趋势分析、一种结构分析。结构分析主要是比例分析,如果跟历史信息等等出现异动,超过了数十倍,你就可以说这个公司背后潜伏着巨大的危机。这说明资产管理能力差。 9、特别关注年度报告后面的附注:披露的担保、或有损失、债权债务官司,并没有在报表上列示,但这仅仅只能说还没有马上完全暴露出来,但这些都是隐藏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很可能发生的,如果把这些都调整到报表上。那么公司问题就严重了。 二、透国表

11、面财务数据,挖掘指标对照分析 1、税项分析如果一家小型上市公司,竟然欠税几千万元,这欠税很可能是虚构的。税既然是虚构的,收入和利润自然也是虚的,其造假手法就是虚开发票。我们可以倒挤计算本年到底应该交多少税,如果发现其与实际余额相差甚远,那么我们就有理由怀疑该公司在造假;如果发现一家上市公司税负非常低,与其主营收入根本不能配比,那么也有理由怀疑公司业绩的真实性。 2、应收款和存货分析现在有些上市公司利用开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为了在税负上不会出现巨额欠税,但上市公司很少同时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它必须虚增存货以消化一些购货发票,这样它的存货就出现异常增加。这些虚构收入的上市公司往往表现为应收款项(包

12、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急剧增加(注意:不能仅仅看应收账款,实际上往来账要结合一起看,如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和其它应付款),应收账款周转率急剧下降;存货急剧增加,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此外,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也担心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会引起投资者和专业分析师的怀疑,他就把应收账款往其它应收款、预付账款转移,手法是上市公司先把资金打出去,再叫客户把资金打回来,打出去时挂在其它应收款或预付账款,打回来作货款,确认收入,所以要注意其它应收款、预付账款往往名不符实;为了提高存货周转率,上市公司故意推迟办理入库手续,存货挂在预付账款上,然后

13、少结转成本,以使存货账实符,这样,上市公司虚增的一块利润挂在预付账款上。所以,对往来账款较大的上市公司,不管这往来账挂在那一个科目,都要小心可能上虚构或不良资产的当。一些上市公司为了避免计提巨额的坏账准备,在账龄上做文章。有的上市公司收到一笔5年以上账龄的巨额应收款,据此调减巨额的减值准备,这笔钱的真实性就有很大的疑问。也许根本是上市公司代替的,以此来操纵账龄,以粉饰业绩。 3、毛利分析识别上市公司造假还有一个简单方法是测试其毛利率,毛利是衡量公司生产效率的高低,公司利润最根本的体现。但是如果这家上市公司某块主营业务收益大大超过同行业水平或者波动较大,就有可能在造假。上市公司虚构收入之后往往还

14、有一些迹象,如毛利高得惊人,比如银广夏,利用这种方法应对行业有个基本了解,包括同行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4、现金流分析如果企业的现金净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将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可能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极为强烈或反差持续时间过长,必然说明有关利润项目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迹象。如每股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如果其每股收益很高,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是负的,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在造假。 5、子孙公司分析现在上市公司造假有两种作法:一种是集中在某家子公司作假(母公司及其它子公司也有作假,但所占份额不大);另一种是造假分散,几乎所有子公司及母公司都在造假。现在许多上市公司

15、都有一些神奇子公司,业绩好得不得了,这样的子公司往往是造假出来的。还有一些子公司,是年底才并购进来的,这时要注意其并购日是否合适;另外一些子公司,在母公司报表进进出出,这些子公司都很可疑:刚并入母公司时,业绩好得出奇,可过了几年,就要置换出去,这些子公司也往往在造假。 6、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分析现在很多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是不公允的,这些不公允的交易背后往往是欺诈。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主业关联交易占较大比重,其业绩往往不可靠;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创造投资收益也一定要小心,如果往来账在增加,这里面也往往蕴含造假。如果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主要来源于关联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

16、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交易发生交易进行会计报表粉饰,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最近财政部发出文件规定非公允的关联交易应作为资本公积,对于资产重组与关联交易产生的利润一定要注意是否合法。 关联方的交易。是我们看年报时应特别关注的,你在报表是看不出来的,但年报里面是有披露的,我们要仔细分析公司经营业绩里面道理有多少是非关联的业绩。关联方分销售和采购两块,在我们报告摘要里面有一个表,采购多少、销售多少。关联销售和主营业务是第一项比例,看比例有多大。如果一家公司主要的销售收入50以上全是靠一家公司,靠大股东或者或者一家子公司,如果卖给市场上其它非关联方不太好卖,卖给子公司如果集中度太高的话,关联风险很大。如果一家公司靠一两家来左右命运肯定是不正常的,这不是市场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