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9103249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7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资料(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学习要求 通过本童的学习,要求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人际关系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了解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和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心理因素,掌握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特点、在集体中的地位、小团体的特点,了解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作用,初步学会指导小学儿童改善人际关系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概述,本节学习的重点是人际关系的概念,学习的难点是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闪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社会关系的一种,是人与人在交往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是表现为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和学校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

2、系,还有小组与小组间的关系、班级与班级间的关系,学校与学校间的关系等等,都有思想上、情感上直接的相互作用,都属于人际关系。 由于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就必须理解交往的概念及结构。,(一)交往及结构 交往是由信息交流、动作交换和相互理解三个过程构成的复杂活动。 1、信息交流 人们在交往中总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其它人,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诉别人,同时也了解到交往对象的观点和态度,进而决定是否修正自己的观点或设法改变其他人的观点,这就是信息交流。 语言是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2、动作交流 人们在交往中除了运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外,还伴随着必要的动作。如“体势语”、“表情语”。,3、相互理解

3、交往中的相互理解与否,是交往成败的关键。 相互理解包括三个方面:意义理解、情感理解、动机理解。 意义理解是指对方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要能读懂、听懂。 情感理解是指对方是怎样提供信息的,从他提供信息的方式中领悟他的情感体验和倾向性。 动机理解指要理解对方为什么要提供信息。,(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它是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相似、特点互补等。,1、空间距离 人与人之间在空间上接近就容易建立友好的关系。 2、交往频率 指人与人在单位时间内互相接触次数的多少。一般说来,频

4、率越高,人际吸引就越强。,3、仪表风度 人的相貌穿着,言谈举止对人际关系同样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以上三点属于人际吸引的表面因素,它们在人际交往的初期具有一定作用,但人际交往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依靠深层的因素。,4、心理品质 它是人导吸引中深层的稳定因素。 5、特点相似 社会经历和态度的相似是人际吸引的重要因素 6、特点互补 在对偶角色的人际关系(由两者负有共同使命的稳定关系)中,需求的互补能使双方更具吸引力。,二、班级人际关系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日常活动的基本单位。 班级成员之间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称为班级人际关系。它包括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一)班级人际关系的特

5、点 1、教师的主导性 2、学生的全员性 3、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二)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 1、规范 规范反映一个班级中认为某种行为是对的或错的集体期望。 班级并不对任何东西都形成规范,而只对一些重要的东西形成规范。 2、心理相容 班级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彼此协调一致,称为心理相容。,3、舆论 它是一种群众性的意见,是班级中通过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共同信念。它具有评论的作用。 4、凝聚力 指班级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凝聚力表现在:(1)成员间的沟通与交往比较频繁,交往方式以正面友善为主。(2)成员参加集体活动的出席率较高。(3)成员比较乐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第二节 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

6、系,这一节是本童最重要的一节。本节学习的重点是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的特点,学习的难点是小学儿童在班集体中地位的测量。,一、小学儿童之间人际关系的特点 (一)小学儿童之间人际关系的一般趋势 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即同伴关系,包括同伴、同伴团体(即小团体)和友谊三方面的关系。 同伴:指与一个人共同活动的个体。 同伴团体:指一伙共同活动的人组成的集体。 友谊:是 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是建立在利益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持久的个体间的相互关系。,(二)小学儿童的择友标准 1、直接接触关系 这是同伴关系发生的最初形式,也是友谊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带来共同的活动,而且还形成对友谊的感性的经验。其发展

7、趋势是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2、接受关系 它反映同伴对自己的帮助。这种帮助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具体的和单向的。其以展趋势是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3、敬慕关系 它反映择友的出发点是对同伴的行为特点或心理品质的赞赏。其发展趋势是从喜欢同伴的行为的外部表现,发展到对同伴的性格特征、道德品质等个性特征的敬慕。其发展的趋势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在小学儿童的择友标准中,学习好是一个十分显著的标准。,4、其他关系 反映小学儿童择友过程中所采用的其他非本质关系,包括空间距离、传统(“两家关系好”)、传递关系(“朋友的朋友”)或一些其他关系。,(三)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 从总体上讲,小学儿童在班级中选择朋友表现出

8、明显的同质性和趋上性的特点。 择友的同质性,指儿童倾向于选择与自己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似和谐的人做朋友。 择友的趋上性,指儿童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利社会赞赏的人不朋友。 择友的同质性和趋上性,是儿童社会交往积极性的表现,也是实现人际关系的心理效应的保证。儿童年龄越大,这两个特征表现越明显。学习活动对儿童择友的同质性和趋上性有明显的影响。,(四)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性别特点 性别因素也影响着儿童的人际关系。儿童对其最喜欢的同伴的性别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青春期以前的小学儿童,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别的同伴,在小学期间还呈上升趋势,五年级时达到高峰。 小学儿童普遍选择相同性别的同伴这一现象,具有

9、深远的心理意义:(1)同性别的儿童具有共同的兴趣和活动方式,便于相互合作和交流,(2)选择同性别的同伴也反映了儿童性别认同的作用。,二、小学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及其测量 (一)小学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 一般说来,小学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可分为受欢迎儿童、不受欢迎儿童和中间型的儿童三类。,1、受欢迎儿童 这类儿童学习成绩好,又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在班级中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通常处于班级交往的核心地位,这类儿童在班集体中占7.8%左右。 2、为受欢迎儿童 这类儿童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受排斥儿童。他们在班级中缺乏的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伴不乐意与他们一起玩,这类我童约占5.1%。另一种是受忽略儿童。他

10、们似乎游离于班集体之外,或不善交往,或不敢交往,因而在班集体中既不受欢迎,也不受排斥。这类儿童百分比高达9.8%。,3、中间型儿童 他们是班级人际关系的主体。他们在班上既有朋友,也有一些人对他们不亲近。,(二)班级中的地位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1、受欢迎儿童特点 (1)良好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2)良好的性格特征 (3)良好的品德 (4)其它特征 受欢迎的儿童和中间型的儿童在班级中处于有利地位。他们往往比较愿意上学,学习也较积极,并能正确地对待班集体的利益,在班级中能产生一种安全感与舒适感。,2、不受欢迎儿童的特点 (1)攻击性行为 (2)不良品行 (3)难以相处 (4)其它特征 其中不良品

11、德是遭拒绝的主要原因。,在班级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儿童,其道德发展也有两个方面。他们当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力求积极地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部分人则表现为孤独,经常与其他同学发生冲突或到其它班去寻找朋友。 小学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往往早在低年级阶段已经形成,而且一经形成便相当稳定。因此,教师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儿童在班集体中都得到顺利的发展。只有当儿童在班级中处于有利地位时,班级才能对他们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有利于儿童个性的形成。,(三)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的测量 小学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可以利用许多方法了解,如:淡话法、观察法、分类法和统计处理等。心理学研究中通常采用社会测量法 社会测量法有3种

12、常用的方法: 1、等级排列意问卷 2、社会距离量表 3、关系分析,三、小学班集体中小团体及其引导 班级是一个正式群体,其中还包括若干由小学儿童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简称小团体。 (一)小学班集体中的小团体的形成 对儿童来讲,同龄伙伴通常是交往的对象,小学儿童在班集体中与同学交往,逐步发现在兴趣、活动方式、态度等方面相互接近或相容的对象,形成同伴关系。同伴之间合作的稳定性的有效性逐步提高,便发展起小团体。,(二)对班级小团体的引导 1、教师要在任何时候都要了解自己班级中的小团体的活动况、核心人物的态度以及人员的变迁。同时,还要了解班级的大部分成员对这些小团体的评价。 2、教师要做好小团体核心人物

13、的工作。 3、教师善于在班级体中创造良好的情感气氛,使班级体目标在根本上是相容的。同时调动小团体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特长。,4、教师要冷静的班集体中的舆论。 5、如果小团体的活动影响了成员的学习、健康或违背了常规,教师必须及时地提出明确要求和必要的限制,并向他们说明道理。,第三节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调节,本节论述指导小学儿童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教材提出了从三个方面着手。,一、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 (一)建立集体性教学模式 在班级中建立集体性教学模式,指导学生进行集体性学习,是在课常教学中培养小学儿童闪往能力的途径。目前现存的课堂教学模式虽然在集体中进行,但集体只提供了一种背景并没有发挥集

14、体的作用。新的模式应是根据学生水平相当的原则在教室中组建5-7个人规模的课堂学习小组,有条件时可瘵课桌改排成马蹄形,按小组入坐。教师在每节廛都安排5-10分钟让各小组进行集体性学习。,(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为小学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场所,有利于儿童进行更广泛的有趣的交往,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既有利于班级的形成,也有利于发展儿童的个性积极性、交往的独立性、对集体的责任感以及创造性。 除了学校的课外活动外,还应该鼓励和支持小学儿童走向社会,在更大的范围内发展他们的人际关系,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二、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和原则 人际交往的关键是态度,在指导小学生学习人际闪往技巧时,

15、要做到以下几点: 1、培养他们尊重他人,以诚相见,善于关心体贴他人,避免和摆脱认识上的自我中心。 2、教师应教育小学儿童待人处理要热情诚恳,谦虚友善;要严以律已,宽以待人,;要表里如一,光明磊落;要实事求是,不捕风捉影;要讲究礼貌,学习礼节。,3、教师要正确对待班干部,既要信任他们,支持他们的工件,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管理,使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观点,处处起带头作用。 4、教师要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好人好事表扬要恰当,对不良现象批评要得体,使全班同学感到班级中的表扬和批评是诚恳的、善意的,这对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三、调整处境不利儿童在集体中的地位 教师在调整集体的人际关系时,重点是处境不利儿童。通过训练提高这些儿童的社交认识,纠正他们的自我评价,增进他们的社交兴趣,改善他们的社交技能。 对这些儿童的训练主要有口头指导、角色扮演和正向行为强化三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