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9101347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资料(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明确学习目标二、了

2、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一)新闻的概念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二)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

3、、引标题。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三、朗读新闻,把握结构(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新华社

4、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主体)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二)新闻的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

5、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三)著名通讯社名称新华社(中国) 美联社(美国) 路透社(法国)塔斯社(俄罗斯) 共同社(日本)(四)新闻的要素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2、分析新闻的六要素。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时间:二十一日。地点:长江前线。人物:敌我双方。事件起因: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事件结果: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五)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一)字斟句酌,体会新闻的特点。1、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

6、军”行不行?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2、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以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二)品析语言,领悟情感。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请你判断记者倾向哪一方,从哪些倾向词句可以看出?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英勇”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7、。拓展延伸。1、 介绍作者: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 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2、 2、欣赏名句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

8、: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当堂检测一、填空。1、新闻的主要结构有:标题、导语、主体2、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3、这则消息的题目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三十万大军”突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宏大气势“胜利南渡”点明了:渡江已取得胜利二、语言运用。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目前由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清

9、华同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主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当天,三原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网,远离精神污染。“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意思对即可)三、作业。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200字左右。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认读并理解“锐不可当、业已、绥靖、阻遏”等词语。2.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0、1.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2.认识渡江胜利与解放南阳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尝试新闻写作。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情境导入,走进新闻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新闻缩短了你

11、、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朗读第一则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气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2快速默读第一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1)新闻的结构: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12、。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2)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3朗读第一则新闻,回答问题。(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百万是实数。其中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

13、军30万。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重要。(2)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从渡江的作战兵力、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三个方面来总领了全文。(3)三路大军为何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本文依时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详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4)本文中的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有何作用?这处议

14、论透彻、精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三、品读课文,品味语言1比较阅读甲、乙两句话,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甲: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三十万人。乙: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

15、统计,“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所以,乙句的语言更加准确恰当。2比较阅读甲、乙两句,结合加点词说说表达效果。甲: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乙: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后者时间概念更确切,且有“战势发展迅速,我军胜利进军”的豪迈之情蕴含其中。“剩下的”容易产生误解,是人员,还是物资?“余部”是军事术语,在这里指还未渡江的部队,这个词用在报道战况的消息中,既确切,又得体。所以,乙句的语言准确,语言色彩恰当。3比较阅读甲、乙两句感情色彩的不同。甲: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乙: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甲句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而乙句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所以,乙句的语言爱憎分明,褒贬有别。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