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驾庄镇中心小学2015工作汇报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9097109 上传时间:2019-09-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驾庄镇中心小学2015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安驾庄镇中心小学2015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安驾庄镇中心小学2015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安驾庄镇中心小学2015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安驾庄镇中心小学2015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驾庄镇中心小学2015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驾庄镇中心小学2015工作汇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驾庄镇中心小学工作汇报本年度,我校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全校教职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真抓实干,坚持“教学为中心,育人为根本”的工作思路,紧张、有序、扎实、高效地开展工作,加强学校管理,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构建高效课堂为重点,扎实开展“七大规范提升工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制定的任务目标。一、学校概况我校位于鲁中宝地泰山西麓,佛桃之乡肥城南部安驾庄镇驻地,“安驾庄”因宋真宗赴岱封禅途中安驾驻跸而得名。学校按照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设计建设,占地97.5亩,建筑面积17888平方米,规模为48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2160人。二、

2、文化建设1、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教育理念我校的基本理念: 校训:自信 自主 自律 自强校风:脚踏实地 奋发向上教风:循循善诱 教学相长学风:孜孜不倦 超越自我针对农村孩子的自卑、独生子女的依附、大学生毕业后啃老的三个社会现象,根据教孩子六年,想孩子一生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学校的校训为:自信、自主、自律、自强。把“四自”教育作为学校基本的办学特色。2、学校举行了系列文化活动学校校徽及三风一训征集活动,确定了学校的新校徽。校徽设计主题:飞向梦想的天空中心图案是字母A变形而来,代表安驾庄镇中心小学,寓意快速发展中的中心小学。绿色象征纯洁,富有生机。图形简洁明快,有动感,体现了全校师生自信、自主、自律、自

3、强的精神风貌。飞行的A纤细一笔代表学生,粗重的一笔代表教师,寓意中心小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沃土,更快、更高、更强是全校师生不懈的追求。同时诠释了中心小学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相长,共同进步。教师承载了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重任,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引导者,悉心呵护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中间的星星代表师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碰撞、摩擦而产生的心灵的火花,感情的传递,是把师生连在一起的纽带。圆环的颜色有蓝色到白色渐变,表示大海与天空,寓意中心小学有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中心小学师生的胸怀像天空一样宽广。整个图案寓意中心小学师生团结一致,共同飞向梦想的天空。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唱国歌、队歌比赛。迎元旦师生书画作品展

4、。收集书画作品200余件,学校将择优装裱悬挂。举办师生喜迎元旦文艺汇演、六一文艺汇演,全体师生、部分家长代表近1600余人参与观看,40名教师,500余名学生参与演出,肥城电视台进行了报道。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校以“四自”教育理念为核心,以发挥文化环境育人功能为出发点,逐步树立起完整的学校文化形象,打造学校文化品牌,赋予校园丰富的生命力,营造奋发向上、文明健康、崇尚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学校的每一栋楼、每一条路都有一个寓意深刻的名字、楼前尺泽池、鲲鹏广场体现了浓厚的文化气息。班级内统一悬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整齐划一;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文化墙,进行主题鲜明、的设计,定期更新,对学

5、生进行文化熏陶;班级名片彰显特色,体现了个性化。从各个细节入手,营造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文化氛围。4、组织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利用班队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检查岗、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形成文明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办公室文化建设、教师风采展示、英语教师口语大赛、教师合唱比赛等活动,促使教师展现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三、制度建设(1)制定学校发展规划。三年内建成山东省省规范化学校,五年内建成山东省绿色学校,逐步打造成泰安市特色名校。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制订年度发展性评价指标,促使学校自我约束、自主发展。(2)健全现代学校管

6、理制度。在管理上,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教代会、校务委员会,引导社区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新学期开始,学校就组建了新一届家长委员会,在学校设立办公室,让家长参与管理,每天安排3人到校值班,检查教师的到岗,上课、常规材料。参与学校门口安全值班,学校家长建立QQ群,及时把家长的心声反映到学校,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建立逐步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肥城电视台关于肥城市教育局办人民满意教育专题报道中对我校家长委员会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3)建立教育教学巡视机制。学校周一到周五,有学校党支部负责,每天安排几名领导干部教师值班,要求每天至少巡视两次,巡视内容:办公室、及教室

7、物品摆放,室内外卫生;班级卫生区卫生,课间操,班主任及教师行为,课堂上课情况。发现问题采用减分进行评价,并对对办公室教师进行整体评价,进行奖励,最大限度的增加教育教学效益。(4)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学校成立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全体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审议学校工作方案、讨论通过学校考核方案、集体决定学校重大决策。(5)实施幸福教育党员领航工程我校积极响应泰安市幸福教育工程,实施幸福教育党员领航工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全体教师努力进取、扎实工作,规范教学行为。(6)规范力学行为,严禁有偿家教我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自觉抵制有偿家教的宣誓活动,帮助教师提高

8、认识、端正态度,严格执行上级规定,做到廉洁从教。(7)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演练我校重视安全教育工作,每学期有计划地进行安全演练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四、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效益,关键在课堂。学校扎实开展“观课磨课”活动,坚决落实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优课率,提高办学质量和层次。1. 备课组扎实进行集体备课及磨课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备课组每周按时组识集体备课,确定一节课进行打磨。上课之前,集体备课,全组研讨,确定教案后,进行观课、议课,组识研讨,进行再一轮的磨课。在持续的课例打磨中提升学科教师的素质。2.积极参加并组

9、织教育改革发展共同体活动。 本学期,我校认真组织各学科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发展共同体活动,目前已有30余名教师先后在共同体活动中执教公开课,10月15日,我校成功举办第七轮共同体课堂研讨现场会,与会人员达到400余人。各学科教师齐动员,覆盖面广,教师参与度高,很大程度上更新了教师的观念,提升了整体素质。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比,坚持查课制度,每天一查课,一周一公布;认真执行作业检查制度,合理控制作业总量;认真组织考试,单元测试由各年级按学科统一组织,期中由学校组织统一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4.加快信息化建设,促进课堂改革。 本学年,我校加大

10、投入,配备了较高规格的录播室、平板教室、微视频制作室,为教师录制优课及微视频提供便利条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全面提升了教师素质。五、课程建设1.严格落实三级课程制度。 认真落实三级课程制度,严格按照三级课程设置标准,确保国家课程实施、加强地方课程管理、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统筹安排各年级课程表,按照全市统一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学校不定时抽查教师上课情况,确保开全课程,开足课时。2.鼓励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鼓励全体教师根据个人特长及学科特点开发校本课程。目前,学校已开发校本教材四十余套,涵盖传统文化、实践操作、智力开发、运动技能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全校开设写字课,

11、落实“书法进课堂”活动,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了教师的能力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3.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多种资源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立足本地特色,加强资源整合,开展了一系列小课题研究活动,发挥教师个人特长,设立了石话石说、千丝万缕、大众收藏等十余个实践活动室,鼓励学生参与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学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成立了以文学、艺术、体育活动为主的各类学生社团十二个,包括诗文吟诵、书画、乒乓球、篮球、鼓乐、舞蹈、合唱等多方面的内容,各个社团每周三集中活动,曾多次代表学校在各级比赛中获奖。5.邀请社会团体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学校利用自身优势,邀请社会团

12、体来学校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阅历,本学年先后举办“欢乐英语进桃乡”、快乐作文讲座、法制专题教育、历史文化知识进校园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六、存在问题1.校园硬件建设仍需加大投入;2.加强校外德育实践基础建设,拓宽育人渠道;3.仍需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育名师,创名校;4.学校信息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各项工作任重道远,但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协同努力,学校的各项工作必将取得丰硕的成果。顶管位置主要位于粉质粘土层,地下水位以下。开挖竖井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地质情况,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协商处理。施工前应与铁路供电段、电务段、通信段联系,首先探明铁路两侧施工范围内各种管线位置、埋深、并进行监护和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