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届教学创新奖获奖作品)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921269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届教学创新奖获奖作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届教学创新奖获奖作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届教学创新奖获奖作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届教学创新奖获奖作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届教学创新奖获奖作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届教学创新奖获奖作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心理学(第四届教学创新奖获奖作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湖北电大导学中心 郑春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与理论高度契合,与实践直接相关,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种实践性和应用性决定了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了深化学生对儿童心理基础理论的理解,同时使学生获得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巧,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特设计此实践教学方案。一、教学内容及目标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从出生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的科学。通过本课程学习,

2、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智力和创造性发展、言语的发展、艺术能力的发展、情绪的发展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心理特点和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了解国内外儿童发展心理学学科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较全面地了解儿童发展理论并初步掌握有效的研究方法进行系统研究,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改变以往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传统习惯和看法,帮助他们在工作中能根据科学规律对婴幼儿进行保育和教育,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发展。2、教学目标分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以促进学前教育的教师、管理者或其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心理学理论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融为一体,使他们在认

3、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学习与教学的基本规律,促进其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发展观和教育观;掌握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能够结合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分析学前阶段的一些常见心理现象。二、学习对象分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学习对象为开正在从事或有意向从事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的学生。从2008年春此专业开始招生到2010年春,湖北电大学共招收了学生1319人,由于该课程开设是第二学期,已选修此门课程的人数达到697人。在各级电大招生部门的协助下,对已选修此门课程的大部分学生通过发放问卷、电话沟

4、通、QQ沟通、EMAIL等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年级人数年级08春08秋09春09秋学生总数88283288321入学前学历高中3510599108中专53178189213工作岗位学前教育相关工作82270265291非学前教育工作6132330年龄分布35岁以下862682602883545岁212232545岁以上0358职务分布学前教师86260253274学前管理人员2202836学前其他工作人员03711婚姻状况未婚67235230246已婚21485175表1:湖北电大学前教育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生基本情况统计表从上表不难看出,参加此门课程学习的学生大多是在职

5、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学习者多数为成人,年龄跨度较大,大部分在25岁至45岁之间。通过对分析这些学生的自身条件,不难发现他们学习优势表现在:学习动机普遍强烈,愿意通过学习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习目的明确,渴望知识能力和学历层次的提高;有着足够的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经验;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学的能力较强。但他们也有着明显的劣势,即: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学习资源相对匮乏;工作和生活担子较重,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因为年龄较大,记忆力相对减弱。在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习对象的这些优势和劣势,通过制定相应的学习支持服务措施,以完成教学任务。从认知水平上看,多数学生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和初步

6、的教育理论修养,但教育研究意识和学术水平不高,自学能力不够强。从学习条件上看,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学习资料条件也相对比较匮乏。从学习环境来看,由于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大多身处偏远的地区,工作、生活负担都比较重,这些基层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从学习者需求来看,来自工作、家庭和社会的外在精神和物质压力,使他们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 通过对学生对象的分析,为了让这些学生在电大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就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提高他们学习的实效性。基于此,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在进行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时,采用“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种平台、多种形式并

7、存”的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模式。三、课程性质及内容分析1、课程的性质与内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它既是心理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性和应用性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概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儿童发展理论等。2、文字教材分析本课程文字教材的基本特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教材结构明晰。本教材包含了七个章节的内容,第一章是绪论,对学前儿童心理进行了一个总体的概述。其他六章独自成章,分别

8、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学前儿童心理过程、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等内容。教材内容完整,结构明晰。第二、理论知识浅显易懂。与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及一些相关的教育心理类的课程相比,本课程几乎未涉及高深晦涩的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即使对一些不得不涉及的理论知识,编者也是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特点,深入浅出、化繁为简,让学生学起来比较轻松。第三、应用知识丰富多样。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这一点从教材的内容的编排上就可以一目了然。尽管本教材的内容涉及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诸多方面的理论知识,但编者在介绍或说明这些理

9、论知识时,往往是能过引用或描述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或案例作为重点,而不是简单的从一个理论到另一个理论。因此,本教材的应用知识是非常丰富的。四、实践教学设计(一)实践教学思想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的理念:1、树立学习者发展理念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重视学习者的职业特点、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满足他们的多方面需要。在设计上,树立以学习者为本位的理念,既教给学员本课程相应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又要注重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和今后的发展。2、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开放教育的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由于参加本课程学习的学员大多生活在中小城市、乡村,工作在基层和教学一线,工作和学习的矛盾突出;

10、学习的环境较差;师资力量匮乏。因此,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设计,须从学员的这些实际状况出发,在方便学生实践学习方面上下功夫,解决好学习难度、学习梯度和学习跨度问题,在加强助学、导学的同时,合理有效地选择及分配教学媒体,因地制宜地建立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基地。3、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本课程的整体设计及教学力求将素质教育作为综合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彻于其中。众所周知,现在的大、中、小学都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本课程的学生作为素质教育最初的实施者,他们的素质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为此对他们在这方面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因此,本课程在进行设计时,更加突出了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二)实践教学设计原则1、创新性原则在构

11、建课程实践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方案既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在结合现代教育思想发展要求和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又根据课程内容的变化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创新推动课程发展,进而做到时代性和发展性相统一。2、融合性原则教师与学生是课程实践的主体。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要把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素质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手段上,教师要把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3、层次性原则课程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状况,针对个体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条件等因素,在不降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开放性和个别化的统一,满足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4、规范性原则课

12、程实践教学活动具有较稳定的结构及程序,因而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应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三)实践教学设计方案1、教学媒体选择本课程的教学媒体选择较为丰富,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实践教学所选择的主要媒体为文字教材、网页资源、PPT课件、双向视频直播课堂等,这些教学资源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2、文字教材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实践学习的主要依据。该课程教材采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由王振宇编著主编的学前儿童心理学一书。该教材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知识脉络清楚,重点内容突出,难点阐述明了。3、网页辅导本课程的网页辅导知识较为丰富,包括教学大纲、课

13、程说明、实施方案、教学辅导、作业练习、IP课程及直播课堂等;另外,还列举了一些更加贴近学员工作实际的案例分析,以及其他的辅导材料等。另外,还在课程的网页上专门开设了实践教学的栏目,使学员通过网页就能对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对实践教学有一个直观的认识。4、IP课程本课程的IP课件10学时,由华东师范大学王振宇教授和庞建萍副教授主讲,挂在中央电大在线的网络教学平台上。该课件主要是在网上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串讲,并对重点内容进行提示,便于学生系统梳理课程教学内容。这些IP课程不但涵盖了教材的全部知识内容,而且还根据学员的实际生活和工作需要,补充了许多相关的知识,并列举了一些最新出现

14、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以期让学员通过学习,能进一步地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双向视频直播课堂湖北电大根据本省的学生实际情况,录制了14节的双向视频直播课堂。此直播课堂的录制内容着力突出实践教学的特点,主要加入了一些与本课堂相关的案例、理论知识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加深学生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如何应用到实践当中的理解,帮助学生思考和领会先进教育理念的精髓,以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四)实践教学实施的策略1、教学形式多样化为了帮助学员完整、准确、全面、系统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提倡主动、探究、合作的教学方

15、法,以学员自主学习、教师精讲辅导、小组合作互助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力求在教学中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2、教学手段多样化充分利用本课程丰富的教学媒体和手段进行教学,在进行文字教材学习的同时,注重应用录像教材、IP课程、双向视频直播课堂等手段进行教学,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电大网络教学平台、Email等进行网络答疑、课程辅导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力求将学以致用的思想运用于课程教学。同时,建立了方便快捷的QQ群,为学员创建了一个能即时交换彼此学习心得的平台。3、教学注重实用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风,既结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教学,还从学生的生活、工作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自己身边的问题,总结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尽量高标准、严要求,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另外,在教学中注意分类指导、分类教学,将学生按不同对象、不同层次加以区分,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策略和手段进行课程辅导和个别指导,结合学生的工作特点和学习需求来进行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建立学习小组,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