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资料.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78957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资料.doc(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学习要求: 1 、了解语文、语文课程、理念的概念。 2 、理解和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地位。 3 、理解并掌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第一节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一、对“语文”及“语文课程”的认识: “语”是指语言;“文”,指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也有人认为,“语文”是指“口头语”和“书面语”。 根据现代课程理论,语文课程应是指在语文学习的“环境”中,以语文“教材”为基本内容,由“教师”与“学生”通过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文本和成果。它是以语文学科知识、语文生活经验以及师生与文本的对话等几要素整合,构筑的具有动态性和创生性的教育“生态环境”。这样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深刻

2、而全面地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的表述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 、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意味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而且是用以达到目的的工具。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人脑思维的工具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可以传达社会价值观,从而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 2 、人文性 一般来讲,“人文”与“人性”、“人文主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常常通用。 人文精神是对人的存在的思考;是对人的价

3、值,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是对人类的命运,人类的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人文精神更多的是形而上的,属于人类的终极目标,显示了人的终极价值 。 3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偏废,也不可分离。没有离开工具性的人文性,也没有离人文性的工具性。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从不同角度去看语文。工具性是“表”,人文性是“里”。这些都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不是二者相加,而是二者一体化。因此,语文课程标准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不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 三、语文课程的地位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语文

4、课程标准) 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每个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同时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目标体系,条块分明而又相互协调,目标明确而又具有弹性。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立体感。如果说,九年一贯四个学段是一个纵向的结构,那么,四个方面与“综合性学习”构成的五个板块则是一个横向的结构。如果说,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织的协调的平面系统,那么,目标中三个维度的交融则使这个平面的系统血肉丰满,成为一个立

5、体化的生命体。 一、纵向整体性 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整体考虑小学与初中的教学目标,改变了以往的教学大纲小学、初中分开的状况。 九年一贯整体设计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明确义务教学的责任和要求。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说,培养目标也是政府对社会对公民的承诺。这是学习者应达到的目标,同时也是政府在这门课程中的责任。政府应尽力帮助学习者达到这样的目标,为学习者达到这样的目标创造各种条件。 整体设计有利于中小学的衔接。教学目标在每个学段都保持合适的梯度,避免小学、初中脱的状况。 二、横向的协调性 1 、追求综合化 五个板块的设计体现了对综合化的追求,这有利于增强目标之间的协调性。 汉

6、语拼音放在识字与写字部分,因为二者关系特别密切,也有利于汉语拼音教学的准确定位。 听与说整合成口语交际。 专门设“综合性学习”。这种超越和沟通听、说、读、写的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 、增强时代性 以现代意识统整目标,使各块目标都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根据现代化的要求,统一协调各块目标要求。 如,在不同的板块提出以下方面的目标:略读和浏览;搜集处理信息;电脑输入汉字;提出阅读、书写、写作的速度要求,并有量化指标;提倡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探究性阅读、创造性阅读;鼓励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鼓励有自己的体验、有独到的见解,等等。

7、 3 、整体提高,协调发展 各个板块的目标协调一致,以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协调发展。 不同板块之间,互相影响、互相牵制的目标,具有条件或因果关系的目标,保持协调一致,如汉语拼音与识字,识字与阅读、写作,写字与写作,阅读与口语交际等等。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各种关系,考虑各种能力水平的协调。 同一目标出现在同一学段不同板块中时保持水平一致。如:普通话在汉语拼音、阅读、口语交际中都有所涉及,在同一学段,要求都是一致的。 板块之间相互渗透。如复述、讨论、交流等目标集中在口语交际板块,又散见在阅读、写作、综合性学习中。 三、三维的交融性 新的课程标准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出发,从课程的性质特点出发,从现

8、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的素质要求出发,增设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要求,构成了三维度的课程目标体系。三维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整体性。三个维度七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语文素养。 第三节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一、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 、什么是语文素养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这段话并未说明什么是语文素养。但表达了以下四层意思:语文课程的阶段性九年义务教育;面向的

9、对象全体学生;目的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基本点。而其中重点,也是难点,是关于语文素养的理解。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至少包括他的语文能力、语言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列数语文素养的内容: ( 1 )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2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3 )丰富的语言积累;( 4 )语感;( 5 )思维和语文能力;( 6 )品行修养和审美情趣;( 7 )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素养包含的内容是十分丰富,人们对它的理解不同,但其核心主要包括: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一定的语文能力、与语文相关的文化底蕴,这

10、些因素的整合并且不断升华发展。 2 、提高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语文素养是以上诸多要素的整合,因此它的实现不仅要着眼于学生身上“语文”的整体培养,而且要观照他“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实现途径,根据课程标准的提示,应有:( 1 )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2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3 )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4 )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

11、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建立在现代学生观、学习观基础之上的崭新的语文教学理念。 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

12、下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特征的高品质的有效学习。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活动。 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指定性分组,自由组合小组),是小组或团队内一种任务定向的互助性学习方式。“集众人之长,解决个体困难。” 3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实践活动。教师要创设一种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研究、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方式,获取新的技能,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过程与方法”是

13、新课程提出的三个维度之一,“过程与方法”实质就是要让学生亲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第二章 教学设计概述 学习要求: 1 、理解设计的新理念。 2 、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 3 、理解文本、文本解读以及文本解读包括的内容。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内涵 一、教学、设计与教学设计 1 、教学 教学是了使学生学习更有效而采取的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学的目的在于使

14、学生掌握新知识,获得新技能,形成新的学习态度,从而使智力得到开发。而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2 、设计 设计是为实现某一目标所进行的决策活动。它是“动态的,生成的,是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螺旋回环,不断提升的过程。”(周一贯) 3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责任制、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乌美娜主编教学设计 第二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

15、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基于上述思想,语文教学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个性的发展。 二、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三、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导向 五、课程内容面向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 六、强调发展性评价 第二节 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 一、文本解读 1 、文本及文本解读 文本是教学的凭借。文本作为作者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对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 文本解读是发现文本潜在密码和意义的过程。文本解读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2 、研读文本应包括的内容 了解作者写作意图,正确理解文本的主旨;把握准训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展和延伸,形成富有个性化和创建性的意义构建。在此基础上,教师站在一定的背景下,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