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的受众心理.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76849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健康的受众心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培养健康的受众心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培养健康的受众心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培养健康的受众心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培养健康的受众心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健康的受众心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健康的受众心理.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健康的受众心理社会转型期媒介舆论引导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者:张丽时间:2009-10-13 11:10: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正进人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进而向信息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从农村社会向都市社会转型。社会转型必然给人们的价值观念、政治方向、生活目标、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带来巨大展荡。引导广大受众建构正确价值观念体系,明确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培养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社会心理,这是作为与工具的新闻传播媒介在舆论引导中的重要社会责任。关于新闻传播媒

2、介在价值观念、政治方向、生活目标等方面的舆论引导问题,人们已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本文仅就人们较为忽视的,然而却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健康的社会心理问题作些探讨。一、培养佑康的受众心理的重要性“人的心理实质按其生理基础来说,是人脑的机能;按其内容来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人脑反映客观现实又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见林乘贤社会心理学第“页,1986年版) 人的语言、感觉、知觉、情感、情绪、想象、思维动机、惫志等等,都是一种心理现象。许许多多的事实表明,现实社会中的许许多多问题,都具有心理病态的因素,湖南常德的张君杀人抢劫团伙之所以犯罪、之所以那么残忍、那么

3、疯狂,从心理学角度看,就是张君等人具有一种典型的反社会型心理。所谓“59”现象也是心理不平所带来的。此外,还有不少著名企业家、学子由于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而跳楼自杀。的确,社会心理病已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它影响社会的安定、家庭的稳定和社会人的健康成长。所有这些情况,都说明培养健康的受众心理,对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是非常重要的。社会教育是传播媒介的一项重要功能。而社会教育中就包含了社会角色的培养,而社会心理培养又是社会角色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培养健康的受众心理是传播媒介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二、新闻传播媒介在培养受众健康社会心理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事实上,我们的新闻传播每日每时都

4、在培养某种社会心理,问题在于我们对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社会心理和如何培养这种社会心理方面下的功夫还不深,以致于我们的新闻宜传有的时候自觉不自觉助长了一些异态社会心理。当前,以下几种不正常的社会心理很值得我们注意:l、关于反社会型心理反社会型社会心理是指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极端仇视、敌视的心态,它具有很强的破坏性。造成反社会型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不少人认为,现在社会分配不公,这种认识又带来了相对被剥夺感的增强,与社会对立的情绪激化。在财富分配上,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平均心理。“均贫富”、“等贵贱”的口号、“共财、通财、分财、施财”的道德规范,虽然对社会进步和社会正义有促进作用,但是这

5、也导致人们将“公平”与“平均”等同起来。改革开放以前的大锅饭体制,将“均贫富”发展到极端,人们的平均心理也就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但是,“公平”却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原则。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首先向旧的利益分配机制开刀,实行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原来的大同社会一下子被打破了。此后,我们逐步将资本、技术引进分配机制,这就使得不少人感到分配不公,产生了强烈的被剥夺感。近年来的多次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几乎每个社会群体都认为自己的境遇不如其他社会群体,大家都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在中国老百姓的心目中.中国富翁大多是以不正当手段致富的。这种心理,随着近年来不断被揭露出来的巨贪的增多而逐步增强,随着新闻

6、媒介对各种畸形的、无规则经济现象的炒作而不断增强。这种心理的蔓延,必然产生对现实社会的严重的不满。2、关于浮赚惑与情绪化正如一则小品所展示的,现代中国人似乎普遍感到心烦:烦恼、烦躁、烦闷。这种种心烦,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浮躁心理,它必然导致人们对现实社会的情绪化反映。应该说,浮躁感与情绪化是社会转型期难以避免的一种社会心态。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的大潮将一个纷繁复杂、绚烂夺目的现代社会推到了我们的面前。与传统社会相比,如今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遇,个人的发展有了相当大的自由,人们被压抑的物欲变成了为改变现实、提高生活水平的强烈期待。但是,人们对于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风险与困难,思想准备又严重不足。于是,

7、急功近利的心态与无奈的现实之间,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错位。高期望的经常破灭、沉重的生活压力、人生信念的不明晰及缺少精神支柱种种因素综合起来,导致了公众中普遍存在的紧张、焦虑、惶恐、困惑、失落、不满等等社会心态,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3、关于压抑感与孤独感这也是当今中国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态。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有竞争就有压力。这种压力来自于方方面面,包括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精神压力等等。有压力这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当人们面对压力而无所适从时,就会导致压力变为压抑。压抑本身是对人的本能的一种负面制约。它会导致人们采取一种异质的反抗行为,包括逃离、反抗乃至自杀。孤独感是指人们在缺乏社会

8、支持与社会交往时的一种心理感受。对于生活在传统社会的中国人来说,孤独感是一个相当陌生的事情,因为乡土社会是一个以亲朋好友编织起来的支持网络的社会。现代中国则不同了。随着人口流动的加速,随着各类新移民的出现,随着人际关系、价值观的利益化,一些人逐步丧失必要的社会联系与社会支持,于是,孤独感就成为现代人情感错位的典型表征之一。压抑感与孤独感应该说是社会转型期的一种难以回避的阵痛。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媒介舆论的正确引导来建构一种新的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从而促进健康的人格早日形成。三、优化媒介典论引导,培养健康的受众心理以上我们论述了当代中国要引起媒介注意的三种主要社会心理,指出培养健康的受众心理是媒介

9、的重要社会责任之一。那么,我们的新闻传播媒介应当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第一,嫌介的典论引导要堆强理性深度,防止形而上学信念是人的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也是人的心理结构的主心骨。因此,要培养受众的健康心理,首先要从信念人手。即要培养现代受众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传播媒介在引导社会舆论时,要增加理性深度,防止形而上学地进行宜传报道。早在本世纪初,美国芝加哥科学蔽言报就提出:我们追求的不是报纸销咨的份数,而是追求销售观念。资产阶级的报刊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社会主义报刊。但是,我们的不少报纸现在似乎更急切地追求销售报纸份数,而忽视了销售观念,在表现形式上就是过于渲染暴力、色情。例

10、如,某记者在报道云南一劫车杀人团伙时,描述了犯罪人当着另一受害人之面,用斧子将其同伴的头砍下,然后煮尸、碎尸、分给30条狗吃。这是一幅多么血淋淋的残酷场面!面对这一场面,对于好人来说,它无疑会增加其压抑心理,对于一些不法之徒来说,它无疑会强化其反社会型心理。再如,媒介在报道张君团伙时,专题采访了张君,问他在全国的犯罪团伙中是第几位,宜扬他的超人欲。这篇报道的效果将会如何呢?显然有可能诱发一种反社会的价值观念。在反腐败的新闻报道中,在对众多贪官的腐败原因进行探析时,往往不是重在犯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找原因,不是在制约机制上找原因,而是过于简单化。现在似乎有一种定势:凡贪官都由于女人(情

11、妇)作祟,武汉有家大报就以“三个女人毁掉了一个董事长”为题,报道了武汉某电子公司董事长江琦的腐败案。这完全是因果倒置,江琦的腐败决不是因为这三个女人(尽管其中有个三陪女),而是他自身的原因,应该说是他毁掉了三个女人。不要按“女人是祸水”这个传统封建观点来报道,这会给众多的女性增加无形的社会压力,也是对妇女的不公。第二,媒介典论引导要德健,防止浮赚病现在,我们的新闻传播媒介太多浮躁性,媒介的浮躁必然加剧社会公众的浮躁,这种浮躁主要有以下表现:1、飘浮。不少报道未作深人的调查研究,追风赶浪,跟着感觉走,听到风就是雨。这样做的结果,导致报道失真、失实、肤浅。2、夸张。不少报道虚多实少,以张扬之词造势

12、,动不动就是“大走势、大突破、大飞跃、新台阶,大扫描,大特写”,使得报道华而不实。3、神侃。动不动就是记者自己或邀几个人一起神侃,云遮雾罩,热闹非凡,给人以不着边际之感。4、爆炒。一粒芝麻会炒作成西瓜,一家媒体如此,其它媒介竞相效尤,煽情多多。5、媚俗。跟时尚、赶时堪,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让拳头加枕头去征服受众。不少媒体就像时兴的电视剧没有第三者就没有戏一样,没有野的、荤的就做不成节目,就组不成版面。为此,我们的新闻传播媒介进行舆论引导时,要特别注意稳健、稳妥、朴实,要引导人们脚踏实地地生活,不要诱发人们不切实际地对高期望值的追求,不要诱发人们的超人欲,不要助长投机风气。第三,注意对社会热点的

13、引导,掌握好“度”社会热点是指公众普遍关注的公共人物、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它是人们所思、所虑、所盼、所愿的集中反映,它往往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焦点。如腐败问题,下岗再就业问题,假冒伪劣问题,扶贫解困问题,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包二奶问题等等。社会热点是人们的利益、认识的交汇点,因而最能影响人们的心态。新闻媒介理所当然地要关注社会热点,报道社会热点。但是,如何报道好社会热点,这里面就大有讲究。对社会热点的引导,关键要掌握好“度”。所谓“度”,是指事物“两极”的临界点。超越了这个临界点,事物就会走向反面。“度”的把握,包括角度的选择,力度的把握、效度的思考。笔者以为,新闻媒介对社会热点,应有三种方式:其一

14、是以热对热。对于那些社会价值新闻价值较高、与社会大多数公众的权宜与利益成正相关的社会热点,新闻媒介应该集中时间、集中版面、集中力量进行报道,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社会的进步。其二是以冷对热。对于那些虽有新闻价值,但社会价值不高,或与人们的权宜和利益存在负相关的社会热点,新闻媒介应当冷静观察与思考,并作出相应理性报道,以缓解矛盾。其三,热中有冷、冷中有热。对于某些既有新闻价值、社会价值,但人们的认识一时还不可能跟上,所涉及的问题也不可能一时解决的社会热点,新闻媒介在引导时要注意“聚热”与“降冷”的结合,做到冷热有度。“社会热点”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社会张力,能产生“轰动效应”。这种轰动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其建设性与破坏性均很强。因此,对于热点报道,一定要顾及效果,既要考虑短期显性效果,又要考虑长期隐性效果,防止热点报道引发人们的异态心理。为此,我们的媒介舆论引导一定要防止炒作、防止浮躁、防止虚夸。只有这样,我们对热点的引导才能产生最佳的社会效应。村民建房委员会应建立村级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巡查制度,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村民作为义务巡查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督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