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观光农业规划的景观学研究.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76806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观光农业规划的景观学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镇观光农业规划的景观学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镇观光农业规划的景观学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镇观光农业规划的景观学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镇观光农业规划的景观学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观光农业规划的景观学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观光农业规划的景观学研究.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镇观光农业规划的景观学研究作者:规划处马庆斌传统农业的重要环节是土地配置,包括经济文化中心和作物布局、牧场轮换,防护林带、道路、水渠、人工湖的建设等,基本目的是为了发展当地的经济。传统旅游景区往往注意娱乐设施的配置,注重娱乐性和经济效益,而往往将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真正把握。 这种思路的弱点在于很少考虑这样一种景观结构是否可以形成稳定的农业和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以至最终实现农业以及旅游景区生态系统与外界生态之间形成稳定的生态平衡联系。而引入景观生态学的理念后,观光农业景区则要求将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和旅游设施等人工建筑生态系统溶为一体。全面、统一考虑能量和物质流动。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

2、态系统与旅游生态系统的相互影响,以实现景观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保护,从而,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共同可持续发展。1景观结构1.1景观结构分析观光农业景观是由形状、功能存在差异且相互作用的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和基质(matrix)等景观要素构成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与传统农业景观相比,观光农业景观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融合,拥有自身的特征。斑块是内部具有相对匀质性(homogeneity),外部具有相对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景观要素。如动、植物群落,娱乐休闲区,饮食住宿区等。观光农业景观的动植物有“一步多景,异步景异”的集锦性特点。景观构成要素的不同不仅

3、形成了不同的旅游功能斑块,满足游客的休闲、饮食、住宿、观赏、求知等需求,而且,不同质量和面积的斑块也影响了物种的灭绝速率和迁移速率,进而影响了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廊道是指与两侧景观要素显著不同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如旅游线路、河流、篱笆、空中索道等。廊道使不同斑块浑然一体,成为游客畅游的信道。廊道建设可以增加斑块连通性,方便游客游览,但也会成为斑块间物种迁移的屏障。荷兰的研究(Harms和Opdam,1990)表明,高速公路和河流廊道对于鸟类阻力很大,建成区对于蝴蝶的阻力也很大。因此,廊道的科学设置是廊道实现其游览信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基质是指在景观中起背景作用的连续的斑块,其它斑块类型以

4、镶嵌的形式存在于其中。观光农业就是以具有强烈的自然、文化景观差异的城市郊区的特殊的区域。其形状、孔隙率、边界形状影响了观光农业景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的大小,是观光农业景观旅游形象设计以及功能斑块划分的基础。根据方便游客游览、景观空间布局合理原则,观光农业景观的斑块、廊道、基质的空间结构如图1所示。应该指出的是,观光农业的物质基础是农业,其生产劳动的对象是动物、植物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是其作为旅游吸引物并满足游客追求新、奇、特的需求的关键。观光农业景观在宏观斑块配置时应当考虑斑块、廊道、基质的关系。 饮食、住宿、娱乐斑块 旅游产品加工斑块 观光斑块 廊道 斑块边界 基质边界 图1观光农业景观结

5、构图 斑块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大的斑块有利于景观的稳定性,小斑块则可以提高基质的异质性。大的游乐设施、饭店及住宿等粗粒斑块中,应当插入小的植被斑块,作为特殊生境为一些生物提供“脚踏石”(stepping stone),同时,让游客体验到生活在绿色中的乐趣。第一, 廊道的设置要科学,体现出自然绿化意境。由于斑块景观抗性,许多动物、植物斑块间的运动受到阻碍,而且不能为大的严重干扰,如火灾、游客的恶意行为等提供风险扩散。例如建筑区斑块会阻碍蝴蝶的运动,河流会成为鸟类运动的障碍等。因此,必须科学地设置廊道,不仅成为游客通行的信道,而且要为生物多样服务。如美国华盛顿州的城市公园通过建立“溪沟”,将城市中零

6、散的城市公园与野外天然生物联系起来,天然野鸭可以从自然斑块进入人工斑块。法国为了保护鹿(Cervidae)、蟾蜍(Bufoidae)等动物,在其经常出没的地方建立隧道或桥梁等来保护生物种的通过。以上只是对景观结构的合理性进行定性的分析,为了使分析更加准确还需要通过定量的指标进行测评。3.1.2景观结构测评指数目前,评价景观结构的指数主要是针对景观空间格局与过程相互联系的过程中及其它理论如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渗透理论等向景观生态学渗透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描述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的指数。针对景观结构的构成要素斑块、廊道、基质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的指数等。Forman提出的描述斑块形状的景观指数,如形状指

7、数(Shape index)等以及描述斑块镶嵌的景观指数如相对丰富度(Relative richness)、优势度(Dominance index)、分维数(Fractal dimension)等;Turner等认为,景观指数可以分为斑块数目与大小、斑块分维数、景观要素之间的边缘数和多样性(Diversity)、优势度(Dominance)与蔓延度(Contagion)等 评价观光农业景观结构或者格局的合理性应该以是否适合景观的审美性、是否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的稳定性为原则,意即实现观光农业区的社会、生态、经济三者的协调发展。在研究过程中,本文考虑到资料的易得性、可操作性等原则,采用以下指数

8、:斑块大小、斑块形状、连接度(廊道、踏脚石)以及景观多样性等。(1)斑块大小斑块大小影响单位面积的生物量、生产力、物种多样性以及内部种的移动和外来种的数量。在观光农业景区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效果和娱乐、住宿、餐饮等设施的配置。大斑块具有稳定性,可以为生物提供核心生境和避难所,与小斑块相比,由于其内部种群的规模大、生物多样性大,其物种灭绝概率小。在观光农业中大的斑块可以提供一个完整的游乐区、观光区以及为游客提供一个具有辽阔视野的景区斑块。如一望无际的树林、草原、稻田等都可以为游客创造古诗中“天苍苍、野茫茫”的意境,从而,享受无尽的空旷,释放其工作、生活的巨大压力。小斑块作为物种迁移的踏脚石,成为物

9、种的迁移、规避风险提供信道。小斑块也拥有大斑块中缺乏或不宜生长的物种。在观光农业景区中小斑块成为点缀,如茫茫草原中一个小面积的树林、花丛;广阔的湖面中建一个小岛,都可以创造 “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境,可以引起游客情绪的起伏跌宕,创造新奇的感觉。因此在观光农业景区中,大小斑块的结合不仅可以使景区生态的稳定性得到保证,而且还可以使游客得到更多的旅游经历。通过测算景观中大小斑块的相对数变化来判断景观结构的合理性。(2)斑块形状在旅游区中,由于人工景观斑块边缘相对于自然景观斑块的边缘往往平直、简单、僵硬而非曲折、复杂、和缓。生物对于平直边界的反应是多沿边界方向运动,而弯曲边界则促进生物穿越边界而向边界

10、两侧运动,增加了其斑块间的物种交流的机会。据研究:最佳斑块形状应当是具有多种生态效益的“宇宙飞船”形状或者“爪”形状,即有一个近圆形的核心区,弯曲边界和有利于物种传播的边缘指状突出。在观光农业景区中,复杂多变的边界形状,可以增加景观的韵律感,更可以提高游客审美情趣。测评单个斑块的形状,往往用分维公式。考虑到对景观区斑块进行综合测评,本文将采用修正的分维公式即,其中为各个斑块分维数的平均数,为斑块面积,为斑块边长。一般情况下,值越大说明景区斑块的形状越复杂。(3)连接度观光农业连接度的优良程度不仅会影响斑块种群的迁移,增加种群的多样性,还会影响游客游览的便捷程度,进而影响其游览经历。连接度通过合

11、理的廊道和踏脚石(小斑块)的设置改变其优化程度。 廊道起着运输、保护和观赏的作用。廊道在观光农业景区设计中很重要,尤其是在旅游游览组织上既要保证游客欣赏到特色各异的景点,又要保证廊道建设从总体上不破坏景观美学质量和生态环境,还要考虑各个斑块内部动植物的栖息环境以及斑块之间物种迁移的方便。因此,廊道的宽度、密度、曲折度不仅会影响物种的运动,而且对于实现游客便捷进入各个游览斑块,提高游览情趣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采用廊道总长度除以景观面积的密度值,其中为各廊道的长度,为基质面积。一般情况下,值增加,则景区的连接度增加。 踏脚石即小斑块在廊道间或不适合建设廊道的地方,加设一小的斑块作为踏脚石,可以增

12、加景观连接度,并可以增加内部种在斑块间的运动的机会。判断其安置是否合理在于所有脚踏石作为群体是否形成连接生境斑块的多条相互有联系的直信道。测评可以从景观区中的脚踏石的数量变化来测评。(4)景观多样性数 多样性指数H是基于信息论基础之上,用来度量系统结构组成复杂程度的一些指数。一般使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式中,Pk是斑块类型 k在景观中出现的概率(通常以该类型占有的栅格细胞数或像元数占景观栅格细胞总数的比例来估算),n是景观中斑块类型的总数。一般情况下,H值越高,则景观多样性越大。3.2景观功能 观光农业的景观功能包括景观生态功能和景观社会功能两个方面。3.2.1景观生态功

13、能观光农业的发展贯穿了生态思想,在本质上,观光农业是生态旅游(Eco-tourism)。由于其在空间上多定位于大都市的郊区,不仅满足了旅游者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为水泥世界点缀了绿色,净化了空气,绿化了环境。在旅游过程中游客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生态教育,增强环境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传统途径是以改良品种、使用农药以及提高种植密度、复种指数的农业水准模式。这种专业化、集约化的模式带来的是土地荒漠化、环境恶化。因此,传统的农业增产模式是一种忽视宏观控制因素而只进行微观调控的模式。英国、美国等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扶持已由单纯增产,转向了有利于环境建设的经营活动,如种树、办度假村等,降低农业

14、的集约化。观光农业通过与旅游业的结合,把握宏观景观上的合理性,真正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步协调发展,提高了土地的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将自然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人工建筑系统融为一体。3.2.2景观社会功能观光农业的景观社会功能体现在经济功能、城市绿色围墙功能以及求知休闲功能等几个方面。第一, 经济功能。观光农业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发展旅游业,在降低土地集约化的同时提高了单位土地的收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从而,实现了农业景观在宏观配置上的合理性,也在实现生态效益的基础提高了经济效益。法国每年由观光农场为农民增加700亿法郎的收入,占到全国旅游收入的1/4;台湾的香格里拉农场,19

15、90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每农户收入高达20.1万元台币,而1978年的农户收入仅为8.45万元台币。目前,我国的法定假日已高达144天,为开辟针对城市居民的“假日一日游”市场,打破我国城市旅游结构单一的局面,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契机。观光农业的兴起也适应了“参与性、娱乐性”世界旅游热潮,成为城市旅游的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 城市围墙功能。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城市的盲目扩张,耕地流失严重。而城市郊区周围由于缺乏植被的覆盖,污染严重,这也是我国北京、西安等城市风沙严重的一个原因。观光农业的发展成为城市的绿色围墙。不仅保护了耕地,避免城市对耕地的盲目侵蚀,也为城郊增添了绿色、减少了风沙的危害。第三, 求

16、知、休闲功能。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由于远离农村生活,对农业的知识很少,以至于“五谷不分”。观光农业的兴起,为青少年建立了一个学习农业知识、体验农村生活的场地。平淡的自然风光也成为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居民解脱生活、工作压力的途径。因此,观光农业区又成为减缓、避免城市社会病的“缓冲区”。3.3景观规划观光农业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基于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原理和旅游规划原理进行的。规划设计既要体现农业土地利用宏观合理性和景观内部的异质性、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旅游者体验丰富性以及当地农民、景区经营者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3.3.1规划设计的主要步骤第一, 背景分析,包括自然条件、文脉分析以及区位市场分析;第二, 定景观规划的目标;第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