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公开课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8871453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庖丁解牛公开课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庖丁解牛公开课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庖丁解牛公开课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庖丁解牛公开课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庖丁解牛公开课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庖丁解牛公开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庖丁解牛公开课(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庖 丁 解 牛 庄子养生主 ,庖,厨师。 丁,人名。,解,分解、分割,名 , 时期 国人,著名的思想家, 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_并称为“ ”。政治上主张“_”,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擅长用_来说明道理。,庄子,庄子,庄子 共33篇,内篇(7)为庄周所作。,外篇(15),杂篇(11),庄周门人和后学所作,周,战国,宋,老子,老庄,寓言,道,无为而治,庄子散文的风格 浪漫主义是其散文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大量使用寓言。其次,庄子寓言想象丰富,有惊人的夸张和奇妙的构思。第三、庄子有很高的语言驾御能力,散文词汇丰富,遣词造句变化多端,描情状物多姿多彩,语言自然

2、流畅又尖锐泼辣,用韵声调铿锵,富有诗意,对后代影响较大。 总之,庄子的文章长于说理,想象丰富、妙趣横生,且哲学意味很浓,是“文学的哲学” “哲学的文学”。,整体感知,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庖丁解牛的场面 第二部分(第2、3段):技术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养生之道。,1、手之所触,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手接触到的地方,肩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顶的地方。,音节助词,无实义。,“所”字结构 “所”+动词=名词性结构,疑难句子翻译,2、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超过技术了。,(ho) 爱好,喜欢,疑难句子翻译,3、技经肯綮之未尝,

3、而况大軱乎。,从未尝试(砍)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的地方,更何况大骨头呢?,助词,提前宾语,通“枝”,疑难句子翻译,4、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间),宽宽绰绰地,它对于刀刃运转必定是有余地。,介词,用,(jin) 空隙,疑难句子翻译,应掌握的文言知识,应掌握的虚词用法,应掌握的词语,为,乎,然,于,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切中肯綮,“为”字的用法和意义,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视为止,行为迟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介词:替、给,前者:解; 后者:因为,都是介词:因为,都是介词:因为,“乎”字的用法和意义,技盍至此乎

4、? 进乎技矣 依乎天理 而况大軱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疑问语气词:呢,疑问语气词:呢,相当于 “于”,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相当于 “于”,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然”字的用法和意义,砉然向然 奏刀騞然 因其固然 虽然,每至于族 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助词,的样子,代词:这样,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于”字的用法和意义,合于桑林之舞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对象,介词,从,介词,对于,介词,引出对象,古今异义:,天理,固然,虽然,古:天然结构 今:常指天然的道理,古:本来的样子 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

5、实,引起下文转折 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 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虽然,每至于族”,1. 老师揭穿了他的谎言,他羞愧得游刃有余。 2. 他曾在英国专修英国文学,要他用英文写作自然游刃有余。 3. 警方布下天罗地网,那几个歹徒一定游刃有余。,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此成语多用以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1.他做事情只考虑自己,毫无集体观念,真是目无全牛。 2.小王下棋总是输多赢少,因为他目无全牛,没有能做到“走一步看三招”。 3.张师傅很有修车经验,对各种型号汽车的性能、结构等了如指掌,修理技术已达到目无全牛的地步。,成语使

6、用恰当的一句是:,此成语多用以形容技艺十分纯熟、得心应手。,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1、你做事老是怕这怕那的,犹豫不决,真是踌躇满志。 2、他的论文获得一等奖,又被提升为处长,难怪他最近总是踌躇满志。,此成语多用以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 成绩心满意足。踌躇:从容自得的样子。,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现在指关键。,欣赏“解牛之美”,找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动作描写,解,触,倚,履,踦,技术的高超和动作的娴熟,探讨庖丁的“解牛经”,庖丁解牛技术为何如此高超?,提示: 可从追求目标、成长阶段、解牛经验、解牛态度等方面来谈。,奋斗目

7、标,道(自然规律),成长阶段,解牛经验,解牛态度,三个阶段,依乎天理 因其固然,怵然为戒,提问: 庖丁当过“族庖”“良庖”吗?,庖丁解牛从“技”到“道”经历了怎样的阶段?,?,庖丁解牛经历了三个阶段:,阶段一:技术一般的阶段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阶段二:技术高超的阶段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阶段三:进入哲理的阶段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 ,导大窾,因其固然。”,目有全牛,目无全牛,游刃有余,(不懂规律),(认识规律),(运用规律),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一、重点突破 1课文先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再写得“道”的原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参

8、考思路】 一是先写解牛的精彩表演,容易吸引读者,给人印象深刻,激起人们的悬念;二是便于读者由表及里,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更深刻地领会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这不仅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而且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2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乃中经首之会”? 【参考思路】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和谐的动作及悦耳的刀声的描写,使读者产生急切了解其绝技如何取得的念头。同时,从结构上看,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展现了庖丁技艺

9、高超,又为下文申述其之所以如此作了自然的铺垫。,3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正因为如此,他由不懂规律(“自解全牛”)过渡到认识规律(“目无全牛”),又飞跃到熟练运用规律(游刃有余)。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4本文运用了哪些说理方法?试举例进行分析。 【参考思路】 (1)层层推进:庄子把庖丁解牛的经历分三个阶段去写,“所见无

10、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以及“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把解牛技术逐层提升,“进乎技矣”,进入更高层次的道。 (2)善用比喻:庄子以庖丁解牛比喻养生之道。 (3)善用对比:用庖丁解牛前后之技术作对比:初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及十九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从“有形”至“无形”,说明解牛之至高境界。,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用_的复杂结构来比喻_,用_来比喻_。,在错综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要像庖丁避开肯綮一样,来避开矛盾,游刃有余地在各

11、种矛盾的缝隙中生存,像保护刀刃一样来保护自己。,牛体,社会,刀,人,课文意旨探究 一、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相似之处?,庖丁的“解牛之道”: 完全顺着牛天然的骨节肌理,在空隙处下刀,绝不勉强硬砍。,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养生应顺应自然,不要硬碰困难,避免身心受到损害。,相似之处:顺应自然,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牛虽多不以伤刃,物虽杂不以累心”,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小寓言大智慧,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这则

12、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勇于面对。,3、要热爱本职工作。,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5、做事要循序渐进。 ,书上认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你怎么看?,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盎然生意的大自然融为一片,从中获得生活的力量和生命的意趣,从而抚慰人们心灵的创伤和生活的苦难,这也正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在巨大的失败和不幸之后,并没有真正毁灭,而更多的是保存生命,坚持节操却隐逸循世以山水自娱,洁身自好的道理。,合作交流,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养生主,【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