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学重点整理.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69023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学重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际贸易学重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际贸易学重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际贸易学重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际贸易学重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学重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学重点整理.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贸重点整理名词解释1、 净进口和净出口在一定时期内,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和进口数量加以比较,如果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如果出口量小于进口量,则为净进口。2、 出口部门与进口竞争部门国民经济分为出口部门与进口竞争部门。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3、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4、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它用来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是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

2、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5、 水平型分工水平型国际分工主要是指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垂直型国际分工主要是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6、 前向联系某个部门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7、 后向联系某个部门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8、 绝对成本与绝对利益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一国生产某种商品的生产费用与外国比较,得出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成本。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各国按照绝对成本差异进行国际分工,专门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进行贸易,使得各国资源、劳动力和

3、资本得到最有效率的利用,大大提高的劳动生产率和增加各国的物质福利。9、 比较成本(三种定义)我国经济学家范家骧 是贸易双方生产两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的比例的比较。日本经济学家小岛清 是一国两种产品成本的比率和他国相应产品成本比率的比较。西方经济学家 从机会成本或相对价格的角度来定义,是两国同一种产品机会成本的比较,机会成本较低的国家在该产品上就具有比较成本优势。10、要素禀赋比率用来反映各国生产要素(即经济资源)的相对拥有情况的比率,各国生产要素禀赋比率不同,是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11、要素密集度生产各种商品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组合或比率。(根据商品所含有的密集程度大的生产要素种类

4、的不同,把商品大致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等)12、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是美国经济学家沃尔夫冈斯托尔珀和保罗萨缪尔森在1941年建立的。在其假设下,认为从没有贸易转到自由贸易,会使在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土地)的报酬提高,而使在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行业)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劳动)的报酬降低。其假设是:一国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两种生产要素,每一种商品都不是另一种商品的投入物;有竞争;生产要素的供应量是给定的;两种生产要素得到充分运用;一种商品时土地密集型的,一种是劳动密集型的;两种生产要素在各部门流动但在各国间不是;开展贸易提高了

5、其中一种土地密集型商品的价格。13、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根据一系列假设,自由贸易不仅会使商品价格均等,而且会使生产要素价格均等,以致两国所有的工人都能获得同样的工资率,所有的土地单位都能获得同样的土地报酬。 其假设是:两个国家、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所有的市场上都有竞争;每一种生产要素供应量是固定的,各国间没有生产要素的流动;两种商品生产的技术水平完全一样,但要素密集型不一样,并且不发生生产要素密集型的变换;两国无论有无贸易都生产两种商品;没有关税和运输成本,商品能在国际间完全自由流动。14、商品交易所是根据货样进行大宗批发交易的场所。交易所里没有商品,买卖时无需出示和验看商品,而是根据规定的

6、标准和和货样进行交易。成交是在交易所制定的标准合同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个商品交易所是出现在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最大的交易所贸易中心是伦敦和纽约。15、调拨价格调拨价格也称记账价格、转移价格,指跨国公司内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交易所采用的价格。它排除了市场机制,排除了市场上供求关系的作用。16、各类贸易条件指数的概念商品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之比。单项要素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商品生产部门要素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双向要素贸易条件指数:进出口生产率指数与同期商品贸易条件指数的乘积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一定时期内出口数量指

7、数与商品贸易调价指数的乘积,表示一国用于出口支付进口的能力17、罗勃津斯基定理在两种生产要素、两种商品模型的情况下,在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了,而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那么密集使用了前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绝对产量将会增加,而密集使用了后一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绝对量将会减少。18、贫困化增长当一个国家(通常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出口产品(通常是初级产品)的供应量急剧增加时,他的国际价格趋于下跌,甚至跌到使这个国家受到损害的地步,导致出口量增加,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国民福利下降。19、自由贸易政策政府取消对进出口贸易限制,不对本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出口提供特权

8、和优待,消除贸易障碍,实现世界市场的自由竞争与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20、保护贸易政策政府采取各种措施限制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保护本国产业与市场不受外国竞争,对本国商品和服务提供补贴与优待鼓励出口21、超贸易保护政策通过保护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垄断工业从而争夺世界市场的贸易保护政策22、幼稚工业尚处于建立和发展时间,还不具备自由竞争能力的工业23、战略性贸易政策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劫掠他人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24、倾销与反倾销倾销

9、指一国出口厂商以低于国内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产品成本的价格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反倾销针对实行倾销的进口商品采取各种措施特别是征收附加税的方式抑制商品倾销的影响,保护本国商品与市场25、补贴与反补贴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对企业提供财政资助以及政府对出口产品的任何形式的收入或价格的支持。反补贴是一种抵消性非惩罚性的措施,旨在抑制进口补贴商品对本国经济产生影响。26、最惠国待遇WTO要求如果成员国给予另一个成员国或非成员国贸易优惠、特权和豁免,必须自动的无条件的给予所有其他成员国。27、国民待遇贸易方面成员之间相互保证对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居民企业船舶同样的待遇。28、非歧视原则主要

10、体现在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是WTO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体现互惠的特点。29、国际间接投资包括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借贷资本输出,特点在于投资者不直接参与使用这些在资本的企业的经营管理。30、国际直接投资投资者投资于国外的工商企业,直接参与或控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获取利润的一种投资方式31、经济一体化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指在组成贸易集团的成员国之间逐步消除所有的歧视性贸易障碍和其他非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实现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并为此协调成员国间社会经济政策。思考题1、什么是国际贸易静态利益?这种利益源自何处? 所谓静态利益是指在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所获得直接利益,表现为资源总量

11、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前提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福利增长。 贸易的利益主要源于生产,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通过国家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可以提高资源配置率,使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得到节约,从而在总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增进社会物质财富。 贸易的利益的获得必需以国际贸易为条件,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缺陷,使国家间的广泛地进分工和协作成为可能。2、绝对成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有什么贡献?亚当斯密认为,每一个国家都有其适宜于生产的某些特定的产品的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这就是“绝对成本论”。绝对

12、成本论是早期的分工贸易理论的理论内容之一。 绝对成本理论在国际贸易学说史上,却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学说从劳动分工原理出发,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克服了重商主义者一国之所得必然是另一国之所失的片面看法,从而给自由贸易政策以理论上的支持。根据其理论,斯密主张取消对外贸易中的一切特权和限制,实行贸易的无限自由。他认为,只有在自由贸易条件下,适宜的国际分工体系才能建立,各国才能合理地使用资本和劳动力,从事最有利的生产。这种贸易分工互利的“双赢”思想,到现代也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过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双赢”理念仍然是当代各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贸易的指导思想。一个国家

13、,一个民族,闭关自守肯定落后;以邻为壑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只会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仍然是斯密的贸易分工理论留给我们的最重要启示。3、试述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的理论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美国当代著名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是在那些可以称作既正确且重要的社会科学原理中首屈一指的”。比较成本理论揭示了国际贸易领域客观存在的经济运行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如果说,绝对成本理论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贸易互利性原理,那么,比较成本理论就进一步将贸易分工互利性原理一般化、普遍化了。也就是说,李嘉图的基于比较成本的分工原理比斯密的基于绝对成本的

14、分工原理更具有一般性。比较成本理论表明,不论这个国家处于什么发展阶段,经济力量是强是弱,都有可能确定各自的相对优势,即使处于劣势的也可能找到劣势中的相对优势,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从参与国际贸易分工中获得利益。从哲学高度看,比较成本理论揭示的是人类分工、协作、交换、互利的“大道理”。只有从这个角度看,才能深刻理解比较成本揭示的分工思想。4、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人们有时又把该理论称为 “赫克歇尔俄林定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不同的商品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比例,而不同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相对来说是不同的,因此,各国应生产那

15、些能密集地利用其较充裕的生产要素的商品,以换取那些需要密集地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要素的进口商品。要素禀赋论认为,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两个前提条件是:两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一样,不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要素配置不一样。5、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H-O理论预测相悖。,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6、什么是“一种商品 一种价格的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什么?一种商品 一种价格的规律是指,在统一的市场上,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同一种商品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价格。统一的市场and完全竞争7、试述加工贸易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和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创造条件发挥加工贸易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促进作用:第一,有利于积极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