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论文银行国际化发展论文.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68322 上传时间:2019-09-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化论文银行国际化发展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际化论文银行国际化发展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际化论文银行国际化发展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际化论文银行国际化发展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际化论文银行国际化发展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化论文银行国际化发展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化论文银行国际化发展论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国际化论文银行国际化发展论文: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文献综述摘 要:国际化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已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相当规模。特别是在我国承诺金融开放,融入国际竞争环境之后,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问题成为了银行业发展所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就银行国际化的概念、动因理论、跨国经营方式、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和对策建议五大方面对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关键词: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基于中资银行大部分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和上市,中资银行要在竞争中谋求发展,除了要巩固国内地位,还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营,努力成长为国际化的金融机构,这是关系到银行业本身生存发展及我国整体实力进一步提高

2、的重大问题,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对中资商业银行国际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 银行国际化内涵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银行国际化内涵大致分两类:一类是把银行国际化看作是银行发展的一个过程。陈岱孙、厉以宁(1991)认为银行国际化是银行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到海外建立分支机构开展业务,其经营从国内发展到国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另一类是把银行国际化看作是银行经营的一个状态,即指银行经营要素的国际流动和国际组合。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将国际化分为内涵国际化和外延国际化,内涵国际化主要是指股东结构和融资平台国际化,外延国际化主要是指机构国际化和业务国

3、际化。部分学者以发展主体的视角对银行国际化的概念进行细化。王建、吴英蕴(2000)提出商业银行国际化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单个银行的国际化,即一家银行由国内银行走向全球化的发展过程,由于示范效应,引起其他许多银行走向国际化,最后形成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个银行体系的国际化;另一层含义是指一国银行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即该国家或地区开放其银行服务市场,允许外国银行到本国发展。2 银行国际化动因研究综述银行国际化理论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跨国公司和对外直接投资等传统理论的银行国际化理论,主要包括比较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引导效应说和跟随客户说;另一类是基于银行经营效益的银行

4、国际化理论,包括风险规避说和规模经济说。2.1 国外研究的文献综述Aliber(1976)的比较优势理论运用有关国际生产的产业组织理论来分析银行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原因。HeiberGrubles结合跨国公司的理论来解释金融业的跨国经营。认为银行服务市场的不完全性是银行国际化的根本原因,这种不完全性产生于金融产品本身、跨国市场造成的要素市场不完全、政府的保护和限制政策以及跨国银行在东道国中占据有利地位。Casson(1976)的内部化理论,指出由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及出于国际财务保密等一些特殊金融业务的需要,跨国银行通过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的灵活性,可以将外部市场转化为一个内部化的市场,降低金融交易的

5、成本和风险。Rugman(1981)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将其引入银行国际化的分析中。当国际市场上内部化获得的收益将大大高于国内市场,银行国际化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银行在国际间实现市场内部化的过程就是国际化的过程。在关于海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的优势的理论中,最有影响的是JHDunning(1977)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认为一国企业之所以能跨国经营,关键在于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银行拥有的不同优势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其中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是银行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区位优势是充分条件。银行国际化是三种优势在一定时间一定市场上相互作用的结果。关于引导效应理论,Aliber(1984)

6、提出“贸易引导型”,认为银行跨经营的主要动机是配合本国的国际贸易,在主要的贸易伙伴国设立分支机构,以使银行更加快捷和方便地进行贸易结算和支付,从而提高本国出口竞争能力。Levine(1996)的“投资引导型”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大和跨国公司的发展直接刺激了跨国银行业务的发展。发现银行国际化还能够反过来引导跨国公司的国际化经营,即银行的功能是双重的,既能发挥“跟随者”(follower),又能发挥“领导者”(leader)的作用。规避风险理论是托宾(J.Tobin)和马柯维茨(H.Markowitz)用数学模型的方法建立的国际间接资本流动理论。认为国际化程度较高的银行能比地区性银行获得更多的

7、资产组合。凯诺(Canal)提出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规模应是研究银行国际化的首要因素。规模经济实质随着银行业务规模、人员数量、机构网点的扩大而产生的单位运营成本下降、单位受益上升。银行通过跨国经营可以降低平均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波特(Michael Porter)提出“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即从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相关支持产业和企业战略结构四个方面组成的综合竞争优势成功地解释了英国、美国、日本及瑞士跨国银行的发展。2.2 国内学者的文献综述对于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动因,中国学者是从外资银行角度探讨进入中国的动因,但是研究的并不多,尤其是实证方面。国内学者苗启虎、王海鹏(2004)

8、发现,外资银行在中国的机构数与其母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及其母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额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它们是影响商业银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这是对外资银行进入动因中“客户追随”战略这一动因做了很好的验证。对于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发展的动因,钟根元(2006)对中国银行业对外投资的动因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东道国人均GDP、中国对东道国直接投资等因素对中国银行业的对外投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于效利,张蔚(2006)用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的动因,他们认为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选择国际化战略,主动适应国内外的各项制度,以更好地参考竞争,从制度选择角度分析,是多种利益博弈下的制度变迁的结果

9、。3 银行跨国经营方式关于跨国银行进入别国市场的直接投资方式有两种: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在设立何种金融机构形式的选择上,Wengel(1995)认为规模经济效应是国际银行在东道国进行选择的主要因素。Miller与Parkhe(1998)实证研究了影响美国银行进行国际扩张的组织形式,该研究发现,美国银行在东道国所提供的银行服务水平依赖于其组织形式的不同,以子公司形式出现的跨国银行的比重受进入壁垒、东道国是否允许混业经营、直接投资规模、银行体系的发展状况、差别税率以及东道国工业化和发展水平不同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黄涛、李甲(2010)建立了中资商业银行海外发展投资模式的决策模型,为中资商业银行跨国

10、并购与新建投资的实务决策提供一种可量化的决策方法,以提高决策效率。4 银行国际化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4.1 国外的研究成果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占主要部分,并且研究角度多样。将研究成果中已经验证过的银行国际化决定因素分为三类进行回顾:第一类因素与母国和东道国的经济往来相关,在这类因素中普遍受到关注是双边贸易,FDI因素以及“跟随客户理论”即银行是否跟随客户到海外市场。Grubel(1977)尝试对促使银行在海外开设机构的优势进行分析,他指出银行需要跟随自己的客户到海外市场以保证东道国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不能获取这一信息知识。Gray and Gray(1981)在其研究中指出,当银行的客户走向海外,

11、跨国银行就跟随自己的客户进入海外市场,利用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为他们提供服务。Fisher and Molyneux(1996)以在伦敦的外资银行数目及员工数目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投资母国对英国的FDI流出量以及两国双边贸易量对银行国际化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母国市场规模,地理距离差异等也有着一定影响作用。第二类因素主要是考虑制度和体制的障碍问题。Goldberg and Johnson(1990)研究了美国银行海外经营活动的决定因素,指出美国从事海外经营活动会选择这样一个市场:拥有较为宽松的管制环境,规模较大的国际贸易量和相对较低的国内存款率。Buch(2003)发现宽松的管制、较低的信息成本、相

12、同的语言和相近的法律体制都鼓励着银行从事跨国经营和国际投资,这些因素对银行国际化影响的程度因母国不同而相异。对众多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的研究,得出了管制和银行国际化的负相关关系。第三类因素主要从东道国的利润机会角度考虑。当本土化经营可以获得更好的利润机会时,跨国银行便会在当地设立机构,利用本土化优势。Focarelli and Pozzulo(2000) 对银行国际化的决定因素和海外经营地点选择做出研究,用OECD国家的260家银行作为样本并且评估了这些银行在本国的经营绩效。研究指出东道国的潜在利润机会是银行选取海外经营地点的重要决定因素,跨国银行通常会选择经济增长预期较高的国家设立机构。

13、东道国的管制环境和银行业的竞争力水平也是较重要的决定因素,跨国银行多倾向于进入集权程度较低的市场。4.2 国内的研究成果关于中资商业银行“走出去”,从实证角度讨论中资商业银行海外经营的研究比较少。而且主要是定性的理论分析,比如商业银行海外经营的动因(吴英蕴,2000)、存在的问题(张邯玥、田高良,2006)、海外分支机构的监管(李斌,2004)、国际化战略和路径选择(吴念鲁,2006)、海外资本运作的市场反应及战略选择(周先平等,2010)等。黄启瑞(2010)通过分析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出口贸易及东道国的金融服务业发展程度等重要区位变量间的关系,藉以验证中国银行业国际化之区位选择因素。周

14、先平(2010)得出商业银行海外控股子公司的综合效率明显比国内母银行的综合效率要低,说明国际化经营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经营管理、产品创新有待改善,风险也更大,开展海外经营要谨慎。参考文献1方斐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境外机构的经营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92黄涛,李甲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的效率及其风险防范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0,(10)3庄乾志中国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J.城市金融论坛,20004Robert Z. Aliber International banking: a survey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1984,(1

15、1) 5St. Gallen(2002)Entry of Foreign Banks into Developing Markets experience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Lessons for China5林铁刚向多元化、国际化迈进访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J中国金融,2007,(16):19-21.5吴念鲁中国银行业海外发展战略的思考J金融研究,2005,(10)5黄启瑞中国银行业国际化之区位选择因素J中国大陆研究,2010,(3).村民建房委员会应建立村级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巡查制度,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村民作为义务巡查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督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