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地区2017届中考语文第10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60447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南充地区2017届中考语文第10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川省南充地区2017届中考语文第10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四川省南充地区2017届中考语文第10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四川省南充地区2017届中考语文第10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四川省南充地区2017届中考语文第10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南充地区2017届中考语文第10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南充地区2017届中考语文第10讲文言文阅读复习练习.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0讲 文言文阅读课内、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注:课内文言文单篇阅读详见“教材知识梳理”中的“文言文阅读”)1、 故事小说(一)(2016临沂)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口技) 【乙】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余游巴黎蜡人馆。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形体态度,

2、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或立或卧,或坐或俯,或笑或哭,或饮或博,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余亟叹其技之奇妙。(清人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注释】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蜡人:用蜡做成人的形象。生人:活人;亟(q):屡次,不断地。附【乙】文参考译文:光绪十六年春闰二月甲子日,我游览了巴黎蜡人馆。看到所塑造的蜡人,全都仿照活人的样子,那形体神态、头发肤色、高矮胖瘦,没有不完全相像的。从达官贵族以至工艺家和各行各业的人,凡是有名气的,每每在馆里留下蜡像。有的站着,有的躺着,有的坐着,有的弯着腰,有的笑,有的哭,有的在喝酒,有的在博戏,猛然一看,没有

3、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我再三赞叹制作蜡人技术的奇妙。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2)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3)无不毕肖(相像、相似)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D ) A.不能指其一端 其一犬坐于前。 B.凡有名者 念无与为乐者 C.往往留像于馆 舜发于畎亩之中 D.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代词,其中;B.代词,的人;C.介词,在;D.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代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自王公卿相以至工艺杂流/凡有名者/往往留像于馆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奋

4、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客人们)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2)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猛然看到他们,没有不惊叹像是活人似的。 5.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口技表演者或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的一项是( C ) A.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B.余亟叹其技之奇妙 C.见所制蜡人,悉仿生人, D.形体态度,发肤颜色,长短丰瘠,无不毕肖。【解析】A、D两项从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B.从侧面表现蜡人制作者高超技艺,C.只是客观叙述。6.【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简要分析。【甲】【乙】两段文字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描写口技艺

5、人的精彩表演和蜡人逼真的形态、姿态,是正面表现口技表演者、蜡人制作者的高超技艺;描写听众、参观者的反应是从侧面表现艺人们技艺的高超。(二)(2016南平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6、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释】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甫:刚。洵(xn):确实。浣:洗衣。附【乙】文参考译文:第二天住在了旦子冈。刚行走了几里地,看见田间禾苗油然茂盛,男女老少在

7、田间耕作。大概是江北的习俗,女人也参加农业生产,比较西北那些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懒惰男子,江北的习俗的确好得多。偶然间我放弃骑马开始步行,路过一农家,这家男主人给园子浇肥,女子从井里打水洗衣。园中有豆篷瓜架,还有几颗郁郁葱葱的树木,孩子嬉戏欢笑,鸡鸣狗跳。我看着看着越来越羡慕他们,觉得这一家子中,万物都怡然自得,我自恨比他们差得远呢!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2)悉如外人 ( 全、都 ) (3)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正,正在) (4)自恨不如远甚也 (遗憾)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A屋舍俨然 见四野禾苗油油然 B有

8、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余顾而慕之C屋舍俨然 偶舍骑步行 D不足为外人道也 以为此一家之中【解析】A.的样子;B. 指示代词,这/代词,指他们;C.房舍/放弃,不要;D.介词,对、向/认为。3翻译下列句子。(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子个个都安闲快乐。(2)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男女老幼一起在田间耕耘种作。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和谐安宁,自得其乐。(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回答即可。)(三)(2016盐城中考改编)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9、。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注】涂潦,泥沼雨水。畚锸,箕畚

10、铁锹。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附【乙】文参考译文: 调任徐州知州。黄河在曹村决口,在梁山泊泛滥,从南清河溢出,汇聚在徐州城下。城墙将要被浸坏,富裕的百姓争着出城躲避水灾。苏轼说:“富人出去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安,我和谁守城?我在这里,洪水决不会浸坏城墙。”又把富人重新赶进城去。苏轼到武卫营,喊来卒长,说:“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你们虽是禁军,姑且替我出力。”卒长说:“太守尚且不躲避水患,我等小人,应当效命。”就率领兵卒拿着畚箕铁锹出去,筑起东南长堤,从戏马台开始,一直连接到城墙。苏轼把家安置在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他又请求调发第二年的役

11、人来增筑旧城墙,用树木筑起防护堤,以防水再来。朝廷同意了他的做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水中藻荇交横(xng)(2)徙知徐州(x)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相与步于中庭(散步,漫步)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只是)轼诣武卫营(到去) 卒全其城(最终,终于)3.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河将害城 / 事急矣 / 虽禁军且为我尽力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下)庭院的地面像积满了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好像)还有水藻荇菜交相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而已)。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富人出城了,百姓都人心躁动不

12、安,我和谁守城呢?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苏轼把自己的住所建造在河堤上,(即使)路过家门也不进去。5.【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宦途失意的苦闷。勤于政事,爱护百姓。 (四)(2017原创)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节选自陈涉世家)【乙】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

13、,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选自班超投笔从戎)【注释】扶风:汉朝郡名。平陵:汉朝县名。徐:徐县,汉朝县名。永平:汉明帝年号。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校书郎:官名。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附【乙】文参考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内心孝敬父母,办事慎重,在家中每每

14、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不把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h)(2)尝辍业投笔叹曰(chu)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尝与人佣耕(曾经) (2)不耻劳辱 (以为耻辱)(3)若为佣耕 (你) (4)苟富贵,无相忘 (如果)(5)尝辍业投笔叹曰 (停下)3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例句:佣者笑而应曰A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B而乡邻之生日蹙C朝而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