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和考点分析复习课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8860267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豆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和考点分析复习课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土豆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和考点分析复习课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土豆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和考点分析复习课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土豆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和考点分析复习课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土豆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和考点分析复习课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土豆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和考点分析复习课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豆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和考点分析复习课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和考点分析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分两个序列巧记:进率为10的序列: mdmcmmm 进率为1000的序列:kmmmmm(微米)nm(纳米)单位换算妙招:不变数值变单位。(此部分会出估测题和换算填空。要求熟悉单位换算,并对单位长度有感性认识)请记住以下常见估测值。一本八年级物理课本的厚度约为0.8cm,长度约为26cm;一支铅笔的直径约为78mm,长度约为16cm;筷子的长度约为16cm.成年人的手掌厚度约为10mm, 手掌最宽处约为10cm;乒乓球台的高度约为1m,宽度约为1.5m;课桌的高度约为8

2、0cm;居民楼房每层的高度约为3m;篮框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05m;(2)长度的测量及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三角尺等,实验室用刻度尺。如测量要求更精确,则需选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刻度尺的使用方法:认: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选:在实际的测量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和量程,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读:读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三部分组成。(

3、此部分熟读,换线部分会填空。要能理解测量值的倒数第一位数字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数字是分度值,比如1.2345m的分度值是1mm,判断分度值会填空)(了解累积法、化曲为直法、替代法、滚轮法,此处不赘述,练习题会涉及)2、时间的测量(1)测量工具:古代,日晷、沙漏。现代,钟,表。常用的钟表有: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了解)(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是s。与h、min会换算。45min=0.75h.031233435637839411043121445164718492051225324265557285901267891011345121314(3)停表的读数:小圈

4、读分,大圈读秒,然后大圈加小圈。注意分钟是否过半。 3、误差(1)误差:测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测量误差与测量错误不同点。一是产生原因不同。误差是由于使用仪器不精确、测量方法粗略、环境因素对测量仪器的影响等客观因素,加上观察者估读时的偏差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造成的。而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测量方法错误、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二是测量误差无法避免,而测量错误是不该发生的,可以避免。三是由误差的数据比较接近真实值,而错误的数据远远偏离真实值。(3)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一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二是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三是改进测量方法。(要求理解(1)(2),原文背诵(3)

5、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2、参照物: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注意:参照物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照物的选取原则(1)任意性原则: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2)方便性原则:为了方便地研究机械运动,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题中若不说明,默认地面作为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运动时绝对的:小到分子原子电子的微观世界,达

6、到天体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2)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说某物体静止,是指它相对于所选取的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实际上这个被选做参照物的物体也在运动,因为运动是绝对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不存在的。(3)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但都是合理的。4、如何判定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判定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了位置的改变,若位置发生了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时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5、如何判定以哪个参照物作为参照物?判定的关键是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或被研究的物体

7、相对于哪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如果物体是运动的,看它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改变。如果物体是静止的,看它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未发生改变。 为了便于理解相对运动,举个简单的例子,你看到身旁一人往前走了,你可能怎么运动,有哪些可能?如果身旁一人相对于地面往前走,你可能站那儿不动(静止),也可能往前走只不过比他走的慢(同向运动),还可能往后退(反向运动)。还可能他在往后退,你比他往后退的更快。因此A看到B往前运动,A可能有三种运动状态。要理解。运用到具体的题里,比如车啊船啊东风西风啊,难度就出来了。第三节 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从观众的

8、角度) 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从裁判的角度)2、速度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公式:v=s/t 公式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的是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物理意义:如v=5m/s表示物体1s内通过的路程是5m 。 要理解会描述。国际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1m/s=3.6km/h, 会换算,记住!注意:应用公式时s、v、t必须是对同一个物体

9、在同一运动区段所对应的三个物理量,用相同的下标(穿“亲子装”)。3、机械运动的分类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又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理想化的运动模式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但速度变化的运动。 变速运动:可能是速度变化,可能是运动方向变化,可能是两者同时发生变化。4、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运动的轨迹是直线;(2)运动速度保持不变;(3)路程与时间成正比;(4)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同理,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5、在变速直

10、线运动中,用平均速度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能简单地认为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或一段路程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而速度是指某一时刻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对应一段时间,速度对应一个时刻。6、匀速直线运动的 s-t图像和v-t图像t(s) ABVAVBOV(m/s)S/mt/sABOVAVB A、B均作匀速直线运动,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右图中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为速度大小,倾斜度越大,速度越大。 由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所以速度-时间图

11、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t轴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s-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它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同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若两条直线的倾斜程度不同表示:不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越大运动越快7、解答计算题的基本步骤一是认真审题。找出各运动阶段的已知条件,待求得物理量,用准确的字母符号及脚标表示二是统一单位。三是根据物理概念选用物理公式,并进行公式变换,同时应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四是代入数据进行计算,求出答案,数字后面要写上正确的单位。8、速度计算题的几种类型及技巧(1)相遇问题 (相向运动) 路程之和等于

12、总路程,运动时间相同 (2)追击问题 路程之差等于开始距离(3)过桥问题 vt=车长+桥长(4)列车时间表问题 到站时间减出发时间等于运动时间 且1h15min=75min (5)狗跑来跑去问题 通过人求除狗运动的时间(6)上下游问题 具体会在例题里面讲到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1、一是斜面坡度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则运动时间太短,增大时间测量误差,过小则小车可能不会运动,或变速运动不明显。2、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小车3、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实验中我们应多测量几次4、测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从开始计时时的车头测量到计时结束的车头,而不是测量斜面的长度5、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1,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2,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3之间的关系是v3v1v2.6、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等于半程路程除以全程时间与上半程时间之差。能够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测下半程运动时间?(2014年河南中招)不合理,因为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所用的时间。或者,因为小车全程运动中通过中点的速度不为0.或者,小车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与上半程所用时间的差值才是下半程所用的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