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完成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17956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本完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基本完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基本完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基本完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基本完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本完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本完成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绩: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题 目: 三相交流电机SPWM变压变频调速系统 院系名称: 电气学院 专业班级: 电气F0903 学生姓名: 张兴龙 学 号: 9 指导教师: 李智强 评语: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村民建房委员会应建立村级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巡查制度,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村民作为义务巡查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督查。1 目录摘 要1前言31.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31.2变频器调速运行的节能原理3第二章 变频器42.1变频器选型:42.2变频器控制原理图设计:42.3变频器控制柜设计62.4变频器接线规范72.5变频器的运行和相关参数的设置82.6 常见

2、故障分析8第三章 交流调速系统概述103.1 交流调速系统的特点10第四章变频电动机的特点144.1电磁设计144.2结构设计14第五章 变频电机主要特点和变频电机的构造原理155.1 变频专用电动机具有如下特点:155.2变频电机的构造原理15第六章 交流异步电动机166.1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基本原理166.2 变频变压(VVVF)调速时电动机的机械特性186.3变压变频运行时机械特性分折19第七章 PWM技术原理247.1 正弦波脉宽调制(SPWM)25 7.2单极性SPWM法.26结论31致 谢32参 考 文 献33设计心得24参考文献24摘 要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

3、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交流传动与控制技术成为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电气传动技术面临着一场历史革命,即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和计算机数字控制技术取代模拟控制技术已成为发展趋势。电机交流变频调速技术是当今节电、改善工艺流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改善环境、推动技术进步的一种主要手段。变频调速以其优异的调速和起制动性能,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节电效果,广泛的适用范围及其它许多优点而被国内外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式。深入了解交流传动与控制技术的走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2.1 设计题目:V-M不可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2.2 技术数据直流他励电动机:额定功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额定转速,磁极对数,励

4、磁电压,励磁电流,电枢电阻,电枢电感,磁场与电枢互感,整流器内阻,平波电抗器。,电流反馈滤波时间常数,转速反馈滤波时间常数,过载倍数,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饱和值为12V,输出限幅为10V,额定转速时转速给定,电流给定最大值。系统主电路:0.71,0.012。2.3 设计要求1该调速系统能进行平滑的速度调节,负载电机不可逆运行,具有较宽的调速范围D10,系统在工作范围内能稳定工作2系统静特性良好,无静差(静差率s5%)3动态性能指标:电流超调量,空载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 。4系统在5%负载以上变化的运行范围内电流连续。5调速系统中设置有过电压、过电流等保护,并且有制动措施。6.主电路

5、采用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3 方案论证速度和电流双环直流调速系统(双环),是由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发展起来的,调速系统使用比例积分调节器,可以实现转速的无静差调速。又采用电流截止负载环节,限制了起(制)动时的最大电流。这对一般的要求不太高的调速系统,基本上已能满足要求。但是由于电流截止负反馈限制了最大电流,加上电动机反电势随着转速的上升而增加,使电流到达最大值后迅速降下来,这样,电动机的转距也减小了,使起动加速过程变慢,起动(调整时间ts)的时间就比较长。在这些系统中为了尽快缩短过渡时间,所以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晶闸管元件和电动机所允许的过载能力,使起动的电流保护在最大允许值上,电动机输出最大转矩,从

6、而转速可直线迅速上升,使过渡过程的时间大大缩短。另一方面,在一个调节器输出端综合几个信号,各个参数互相调节比较困难。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就应用转速,电流双环直流调速系统。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3.1如下:. 图3.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框图本设计采用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在直流侧串有平波电抗器,该电路能为电动机负载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利用控制角的大小可有效的调节转速,并在直流交流侧安置了保护装置,保证各元器件能安全的工作,同时由于使用了闭环控制,使得整个调速系统具有很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4 主电路选型和闭环系统的组成4.1整体设计直流电机的供电需要三相直流电,在生活中直接提供的三

7、相交流380V电源,因此要进行整流,则本设计采用三相桥式整流电路变成三相直流电源,最后达到要求把电源提供给直流电动机。如图4.1设计的总框架。三相交流电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直流电动机整流供电双闭环直流调速机驱动电路保护电路图4.1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总框架本设计中直流电动机由单独的可调整流装置供电,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作为直流电动机的可调直流电源。通过调节触发延迟角的大小来控制输出电压Ud的大小,从而改变电动机M的电源电压。由改变电源电压调速系统的机械特性方程式: 注解:整流电压 , 为整流装置内阻,由此可知,改变,可改变转速。4.2 主电路 直流调速系统常用的直流电源有三种旋转变流机组

8、;静止式可控整流器;直流斩波器或脉宽调制变换器。图4.2 VM系统原理图1957年晶闸管问世,已生产成套的晶闸管整流装置,右图4.2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V-M系统)的原理图。通过调节阀装置GT的控制电压来移动触发脉冲的相位,即可改变平均整流电压,从而实现平滑调速。和旋转变流机组及离子拖动变流装置相比,晶闸管整流装置不仅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上都很大提高,而且在技术性能上也现实出较大的优越性。虽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使用的晶闸管个数只是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的一半,但它的性能不及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整流电路,其输出电压波动小,适合直流电动机的负载,并且该电路组成

9、的调速装置调节范围广(将近50)。把该电路应用于本设计,能实现电动机连续、平滑地转速调节、电动机不可逆运行等技术要求。主电路图如下:图4.3 主电路原理图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实际上是组成三相半波晶闸管整流电路中的共阴极组和共阳极组串联电路。三相全控桥整流电路可实现对共阴极组和共阳极组同时进行控制,控制角都是 。在一个周期内6个晶闸管都要被触发一次,触发顺序依次为:VT1、VT2、VT3、VT4、VT5、VT6,6个触发脉冲相位依次相差60。为了构成一个完整的电流回路,要求有两个晶闸管同时导通,其中一个在共阳极组,另外一个在共阴极组。为此,晶闸管必须严格按编号轮流导通。晶闸管与按A相,晶闸管与按B

10、相,晶闸管与按C相,晶闸管接成共阳极组,晶闸管接成共阴极组。在电路控制下,只有接在电路共阴极组中电位为最高又同时输入触发脉冲的晶闸管,以及接在电路共阳极组中电位最低而同时输入触发脉冲的晶闸管,同时导通时,才构成完整的整流电路。如图4.3所示。由于电网电压与工作电压(U2)常常不一致,故在主电路前端需配置一个整流变压器,以得到与负载匹配的电压,同时把晶闸管装置和电网隔离,可起到降低或减少晶闸管变流装置对电网和其他用电设备的干扰。考虑到控制角增大,会使负载电流断续,并且负载为直流电动机时,由于电流断续和直流的脉动,会使晶闸管导通角减少,整流器等效内阻增大,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变软,换向条件恶化,并且增

11、加电动机的损耗,故在直流侧串接一个平波电抗器,以限制电流的波动分量,维持电流连续。为了使元件免受在突发情况下超过其所承受的电压电流的侵害,电路中加入了过电压、过电流保护装置。4.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特性在单闭环系统中,只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但它只是在超过临界电流值以后,靠强烈的负反馈作用限制电流的冲击,并不能很理想的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起动时的电流和转速波形如图4.4-(a)所示。当电流从最大值降低下来以后,电机转矩也随之减小,因而加速过程必然拖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希望在电机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电机的允许过载能力,

12、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定转速后,又让电流立即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这样的理想起动过程波形如图(b)所示,这时,启动电流成方波形,而转速是线性增长的。这是在最大电流(转矩)受限的条件下调速系统所能得到的最快的起动过程。IdLntIdOIdmIdLntIdOIdmIdcrnn(a)(b) (a)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起动过程 (b)理想快速起动过程图4.4 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电流和转速波形实际上,由于主电路电感的作用,电流不能突跳,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最快启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

13、持为最大值的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采用某个物理量的负反馈就可以保持该量基本不变,那么采用电流负反馈就能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问题是希望在启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而不能让它和转速负反馈同时加到一个调节器的输入端,到达稳态转速后,又希望只要转速负反馈,不再靠电流负反馈发挥主作用,因此我们采用双闭环调速系统。这样就能做到既存在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作用又能使它们作用在不同的阶段。4.4 闭环调速系统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在系统中设置了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连接,如图4.5所示,即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晶闸管整

14、流器的触发装置。该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两个调节器ASR和ACR一般都采用PI调节器。因为PI调节器作为校正装置既可以保证系统的稳态精度,使系统在稳态运行时得到无静差调速,又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作为控制器时又能兼顾快速响应和消除静差两方面的要求。一般的调速系统要求以稳和准为主,采用PI调节器便能保证系统获得良好的静态和动态性能。采用PI调节的单个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可以保证系统稳定的前提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但是,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单环系统就难以满足需要。这是就要考虑采用转速、电流双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可在系统中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嵌套(串联)联接。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