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8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1课《消息二则》课件(共38张PPT)(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二则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吧。,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生于清朝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逝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中国革命家、政治家、战略家、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文体知识: 新闻: 从广义来讲包括消息 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 消息 是简明概括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重大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内容上有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结构上有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消息的基本要求: 真实性(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 时效性(报道迅速及时); 简明性(简明扼要)。,正确理解消息的结构:,标题:,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它用充足
3、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注意:,包含引标、主标、副标;一篇消息可以三标齐全,可以没有主标或副标,但不能没有主标;,背景和结语可以暗含在主体里。,【摧枯拉朽】指枯草朽木受到摧残,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字词通关,泄气,xi,一泻千里,xi,【锐不可当】意思是锋利无比,无法阻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无法抵挡。,要塞,si,字词通关,芜(w)湖:安徽省省辖市。 业已:已经。 荻(d)港:长江港口之一。 溃(ku)退:狼狈不堪地逃走,形容毫无秩序地撤退。 泄(xi)气:泄劲或放弃。
4、 要塞(si):指险要的关隘,亦作要隘,常出现边城的要害处。 歼(jin)灭:消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分析本则消息的结构 请归纳出这则消息的六个要素。,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
5、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主体),分析本消息的结构,消息的六要素,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2、找出新闻的导语部分,说说它在文中的特点及作用。,第一句。,作用:为了尽快向读者报告重要的新闻事实,吸引读者的注意。,3、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中的“已”和“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不能去掉。“已”是“已经”的意思,表明解放军约有三十万人已经渡过长江。“大约”表明“三十万人
6、”是一个概数,而不是确数。,准确性,4、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不到”“即已”说明时间之短,战果之大,表现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5、据了解,渡江战役要有百万大军渡江,那么,标题中的“三十万大军”改为“百万大军”行不行?,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中心,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敌军必败,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一、初读课文 1、理清消息的结构(自己回答) 标题: 电头: 导语: 主体: 结语:,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六要素,时
7、 间:,地 点:,人 物:,事件原因:,经过与结果: 略,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上,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3、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题目中“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有什么作用?,是实数。既交待了渡江部队的数量,又体现出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2、文中何处可以体现新闻的时效性?,晚间消息报道当天下午的战况,时效性很强。,3、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8、或: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4、导语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八个字写出了什么?,写出了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5、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所以先说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最后说东路军激战,更能突出中心。,6、“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其中,“不含”有什么作用?去掉它,行不行?,“不含”在这个表明地点的句子里,准确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因为九江当时尚未解放 。去掉不行,语言不准确。,7、“我西路军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请用原
9、文回答。,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8、 “不料”有什么作用?,“不料”一词表明我军的出其不意、英勇善战,含有对敌军的强烈讽刺之意。,9、文中议论的语句有何作用?,“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原因,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国民党反动政权必然覆灭的运,深化了报道的主题。,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消息(狭义新闻),它真实、及时、简要地报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全面介绍了渡江三路军的进军的时间、地点、战线、战况,使人对震惊中外的渡江战役之概貌有所了解。这则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等都颇有讲究,值得细心体味。文中的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中心,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南渡长江的基本情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流露出敌军必败,人民必胜的坚定信念。,运用所学有关新闻知识,写一则新闻,报道发生在你自己身边的新鲜事,300字左右。(注意:要符合新闻的结构和要素),作 业 布 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