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联动-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11071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联动-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乡联动-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乡联动-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乡联动-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乡联动-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联动-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联动-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乡联动,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 当前农村幼儿园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对教师进行专业性的业务培养,从而影响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导致城乡幼儿发展差距愈趋严重,无疑有失教育的公平性。我园作为一所新生的农村示范园,通过与实验园、城关园、埔山园三所市优园开展“城乡联动,共促发展”的教研活动,组成一个教研区,指导成员主要由各园的骨干教师组成,对农村幼儿园开展互动指导式的教研活动,促进了农村园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使教育质量得到了提升,从而对临近农村幼儿园开展课改工作,提高其教育质量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围绕“一条主线”一条主线就是推进城乡联动提高农村幼儿教育质量。城乡教育要缩小差距,师资队伍建设要先行;农

2、村教育要提高质量,教师素质是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主线。1、进行新一轮教师的全员培训。农村幼儿园因条件所限无法对教师进行专业性的业务培训,致使许多新的理念与精神无法落实于农村教育中,从而影响了教育质量。因此,在贯彻纲要的过程中要通过“城乡联动“的形式开展新一轮的全员培训,增强城乡联动的意识。让优质资源延伸到农村园,让农村教师有机会参与培训,形成一种培训资源往下沉、培训质量往上移的教师教育工作新思路。如:活动初期,组织城里的教师将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引入农村幼儿园中,按计划有目的的展开业务培训活动;此外,还利用城里先进的远程培训设备组织教师进城进行业务学习培训,使其直接参与业务培训第一

3、现场,学习中与教研员直面研讨,从而解教师的困惑,学习到新理论与课改精神。2、进一步创新城乡联动的机制。请进来,走出去。定时间,定互动形式。好教师送教下园;与专家面对面;再续帮教携手情。把城镇园和农村园组合成各种类型的共同体,把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联合成各具特色的团队,形成一种农村牵手城市、城市心系农村的教师教育工作新格局。例如“城乡联动”活动中通过开展“送课下乡、互动研讨、教学指导、研究指导”等系列教研活动。让农村幼儿园教师对于课改的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在通过教学互动,让其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整合,这期间是业务能力得到提高的阶段。在一次公开观摩活动中,我园教师展示了中班系列活动“保护牙宝宝”,随后的

4、互动研讨中,教研区的教师针提出对活动中繁多教具进行瘦身的良好建议,从而让教师对适当的道具使用以及环节设计有了新的认识,走上了简单准备活动,深刻反思讨论的正轨,而这种形式对于农村园简陋的教学条件是十分适用的。在观摩教研区教师开展的公开活动中,教师们同样受益,如在一次实验园教师执教的大班科学教育活动-“我从哪里来”,通过教师不断的设疑引导,激发幼儿的探索欲,从而引起了幼儿的情感体验与个性化的表达,在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知识建构,成为开展科学活动的成功案例;另外还通过指导农村园教师进行教学经验总结,使之形成最有效的教学经验,从而再指导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做到从“理论实践理论”的完整学习验证过程。二、完

5、善“一个体系”一个体系就是教研文化体系,良好积极的教研文化能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在农村园由于各种资源的缺失并不能很好的开教研活动,甚至有的根本无法开展教研活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研区成员从激发城乡教师的积极对话入手。活动初期,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显的很刻板,农村幼儿园教师在提问时显的十分被动,提的问题仅围绕对课改粗浅的认知理解,如“按照课改精神是否对活动开展的时间有所限制?”“活动中以幼儿为主,那教师应该怎么组织才能保证课堂有序?”“选择生成活动,那教材的内容怎么安排?”等,作为交流园教师也无法真正了解教师的内心困惑。面对这一情况,教研区成员的决定先从解读纲要入手,选择与课改理念有关的理论知

6、识组织学习,引导教师认清课改的真实目的,领会精神。通过一次次的学习解惑,教师们渐渐从“课改”的迷宫中走出,将目光关注于幼儿的学习过程以及其个性发展的培养上。有了对课改精神的理解,教师们的问题就显的更为具体化,如“科学活动中探索性问题的设计?”“设计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经验再现与情感回忆?”等。每次教研活动研论的主题是来自一线教师,并结合两个方面进行选择:1、是否是活动过程中的产生困惑?2、是否有利于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通过这种有目的的研讨促使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每次的研讨活动中,每位教师都可以提出自己在教学中的疑问参与讨论,开展这种自由互动的研讨无形中形成了民主、平等、开

7、放式的教研文化,正是这种教研文化的建构让教师们从“不知道怎么说?说什么?”到“想说敢说会说”的业务成长过程。三、突出“三大重点”1、提高认识选择可行性活动,丰富教育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课改后教材内容的重新制定,让农村园教师有点措手不及,由于条件限制部分内容并不适用于农村幼儿园,例如,在新教材当中,有领域与主题两大教材内容,而其中许多主题活动并不适用于农村幼儿园开展,而领域活动中也有一些对于农村幼儿园而言并不具备开展的条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只能参照以前的旧版教材

8、组织活动。这样就无法让课改精神真正在农村园这块阵地落脚,为了让教师们提高认识,切实开展适合农村幼儿园教学的内容。教研区成员就进行随堂跟踪式听课,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再进行有机的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如有不易开展的活动就指导教师在领会活动目标的基础上运用较为适宜的方法进行教学。此外,还指导教师从自己的身边已有的物资材料入手,选择活动内容引导幼儿学习。例如,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研区成员的指导下我园开展了“农村幼儿园美术活动生活化”课题的研究,通过初期的尝试研究,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师教学上也得心应手多了,开展了一系列生动的活动如:系列活动“蚂蚁”、“

9、我家的菜园”、“家乡的桥”等 ,让教材从生活中来,经验在活动中再现,情感在教学中培养。就是通过这样一次次的验证,消除了教师对新教材的畏惧感,增强了信心,对活动也能合理的选择设计,同时还保证了具有本土特色的活动开展,丰富了幼儿的活动内容与形式。2、促进园际交流学习,增强保教意识长期以来农村幼儿园在保教方面一直都是薄弱点,由于条件的限制以及家长意识的缺失,在开展保教工作时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多数的家长过于重视知识的掌握而对生活习惯以及兴趣的培养并不在意,因此教师们也形成了只要让孩子会读会写就好,至于其它并不重要。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教研区成员建议进行开展“园际交流”活动,利用三所市级优质园对外

10、开放观摩契机,组织农村园教师观摩一日保教活动,以“一带一跟班”形式让教师进入班级跟班观摩学习,重点观摩教师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全部过程中的引导组织以及幼儿的活动情况,深刻感受 “一日生活都是课程”的意识。回园后,跟班教师在教研区教师的指导下加强了对一日活动每个环节的重视,例如:以往组织区域活动时,仅利用现成材料开展一些结构游戏与体育游戏,对其他幼儿想说、想画、想看、想探索的愿望并不给予重视。通过园际间的交流学习,教师们转变了观念,以幼儿的需求为主,通过自制活动材料,开展了区域活动创设评比,增设了科学、语言、操作、表演等多个区域,丰富了区域活动,努力使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体现了纲要中所说的“幼

11、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3、城乡互动引领新观念,让教育融入生活“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 农村园教师施教时,注重于知识的生搬硬套,忽略了生活性的教育,往往将知识与生活,与人分割开来,因此并不利于幼儿发展。通过城乡间不断的互动交流,观摩学习,逐渐让大家意识到让教育融入生活,教师融入幼儿中的重要意义。例如,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事物的互动中完成的。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

12、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因此,在幼儿科学活动中,我们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这就更需要我们倡导的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通过让其不断地获得丰富的经验来促进他们知识、能力、情感、品行的发展。 联系电话:、0598- 村民建房委员会应建立村级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制度和巡查制度,选聘有责任心和具有一定施工技术常识的村民作为义务巡查监督员,开展经常性的巡查和督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