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与区域平衡问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811015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发展与区域平衡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乡发展与区域平衡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乡发展与区域平衡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乡发展与区域平衡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乡发展与区域平衡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乡发展与区域平衡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发展与区域平衡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十一五”规划纲要将新农村的内涵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准确完整的认识和阐述。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又是为农村和农民服务的着力点。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城乡统筹战略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途径。 实施城乡统筹战略首先要正确处理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的关系。城乡关系是关系到和谐社会如何建立的重大问题,发展城市不能忘了

2、农村,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并驾齐驱。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兼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尤其落后,虽然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城乡经济发展都很快,但是,农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城乡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城市的市场化、工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农村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二元经济结构使我国城乡之间呈现出严重不协调的状况。这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影响着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的发展,成为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实现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解决“三农”问题,通

3、过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要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要提高扶贫开发水平。要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

4、度。要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国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趋势。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

5、乡的发展阶段。我们要顺应这一趋势,更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积极地支持农业发展,在政策上促进缩小城乡差距和工农业差距。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的利益,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要深化农村改革,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要积极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扩大农民就业。

6、要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综合效益,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把农村同城市更紧密地连接起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要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消除体制性障碍。农村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发挥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要充分尊重农民脱贫致富积极发展经济的愿望和首创精神,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放手发动群众从事市场经济活动,使广大农民成为加快农村发展的强大有生力量。 为什么说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是跨越发展的基础?

7、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夯实跨越发展的基础,是今后五年发展重点之一。可以说,“四个跨越”的推进程度和成效,一方面有力地推动着城乡和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又取决于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的实现程度。省委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认识到,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在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关键在于促进工农互动、城乡共融、协同推进;坚持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最大群体是农民,最广大的工作着力点在农村。只有抓好统筹城乡发展,才能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遏制城乡差别扩大的趋势,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统筹区域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不同区域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

8、区域之间互补的整体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形成合理分工和有序竞争的合力,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共同发展。就我省而言,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摘要:我国日益严重的城乡发展不失衡已经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中最大的障碍。我国城乡差距不断扩大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三农问题的解决和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分析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原因和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以新农村建设来统筹城乡发展的几点措施。关键词:城乡;新农村;不平衡;一、引言我国城乡发展不

9、平衡主要表现为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日益拉大、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不断扩大等方面。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针对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党中心国务院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城乡的“二元结构”。“二元结构”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它是以二元户籍制度为核心,包括二元就业制度、二元福利保障制度、二元教育制度、二元公共事业投入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体系。这种制度安排造成了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沉淀以及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化等问题。二元经济结

10、构的改善主要要从农村入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然而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变现为农民的总体状况堪忧,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弱势地位明显,社会稳定面临考验;农业生产的风险加大,弱质特征凸显,产业结构难以优化升级;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弱化趋势尽显,城乡矛盾更加突出。三、我国新农村建设措施1新农村就业环境改革新农村就业环境改革首先在于在农村经济结构,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需要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招商引资,引导向农村二、三产业投入,并使农村二、三产业企业向小城镇集中,走农村城镇化道路,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在用工政策上,需要鼓励农民到工业部门就业,既可以离土不离乡,也可以离土又

11、离乡,最终改变农民的职业身份。在农民进城就业的过程中,要创造更多机会和公平环境,构建城乡统一劳动就业体系,取消种种限制性甚至歧视性的就业政策,依法保护进城务工农民合法权益,形成劳动者自由流动、自主择业、平等就业、同工同酬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同时,在法律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制下,我国可以进一步取消各种歧视性的准入限制,大力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在乡村或者城市创业办厂。2新农村教育制度改革按照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我国必须进一步优化城乡教育网点,着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启动“教师素质提升”、“送师下乡”、“城乡双向交流”等工程,力求农村学生都能念上书、念好书,同时完善和健全以教育科研、小学教育、普

12、通中学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为一体的新农村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农村人口文化素质。同时,我们需要重视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在农村建设文化馆、社区活动中心为主体的文化设施网点,努力逐步实现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宽带。此外,依托文化设施建设,在农村广泛开展科技、文化体育特色村创建活动以及演出、电影进农村活动,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培育他们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培育新型农民。3新农村福利保障制度改革在农村建立新社会保障制度,首要考虑的是将失地农民纳入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可以缓解当地政府一次性支付补助费的资金压力,同时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的逐步解决,将壮大社会保障资金的实力,缓解城镇养老保险因隐性

13、债务而负担沉重的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保障全民化”目标。社会保障的城乡对接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步骤,我们需要着眼于城乡发展的整体性,不断健全农村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帮困五位一体的保障体系,为广大农民群众系上“保险带”。例如在统筹城乡社会保险方面,全面提高养老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并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失地农民即征即保;在统筹城乡社会救助方面,则应该努力提高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4新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制度改革在全面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政策环境下,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优化财税政策。财政预算上应该逐步将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纳

14、入财政范围,把农村村落作为社区来看待,将村级组织运作经费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财政支出上需要坚持对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更多地向农村倾斜,逐年增加农业建设财政预算内投资,确保农业基建投资保持在较高水平;改进农业投资治理体制,提高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目前由不同渠道治理的农业投入,尤其是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投入,要加强统筹协调和统一安排,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在税收方面,则必须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逐步构建城乡统一的税收制度,以税惠农,不要开征新的税种,给农民一个长期休养生息的机会。四、总结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整个社会的和谐

15、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消除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是中国经济发展新时期的战略任务,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统筹城乡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围绕“统筹”做文章,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为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要建立城乡互动机制,通过城乡有机融合,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要在“发展上”下功夫,最终形成城乡协同共进、融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统筹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区建设。立足于把农村建

16、成城市的生活保障基地,以城市的“需”带动农村“供”,鼓励和引导农民自觉调整产业结构,从简单的农业生产向生产、加工、经营并重转变。必须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致力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城乡空间联系,尽快形成城乡系统配套、相互融合的基础设施体系。拓宽社区建设的外延,把工作拓展到所有行政区域,实现城市和乡村社区建设的良性互动发展。在一些人口密集、条件较好的中心村,积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立教育、医疗、文化、商贸等公共服务网点,提升村落社区的配套服务功能,促进人居向社区集中。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核心是实现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水平的均衡化发展,重点是在师资力量配备、完善硬件设施、城乡结对共建等方面寻求教育均衡化的突破口。以培养骨干教师梯队为突破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出一支师德优良、专业素质过硬的骨干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城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