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复习-答案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8808296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复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复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复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复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复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复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复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优”在哪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国情的特殊性”、“理论的特殊性”、“实践的特殊性”、“目标的特殊性”、“历史地位的特殊性”等五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表现在:1、从经济制度来看,我们不仅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应了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而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既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注重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2、

2、从政治制度来看,我们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一整套政治制度。它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精华和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又克服了其中的弊病和不足;既充分尊重和保障个人民主权利,又能形成共同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效率,适应了我国人口和民族众多,经济、社会、文化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传统文化影响深厚等现实状况。二、“我国发展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请谈谈你如何理解?这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作出的

3、重大判断,对于我们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三、试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突破的策略?问题: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投资、消费和出口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暴、收入差距过大以及科技创新严重不足等五大问题。策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 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

4、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在收入差距方面我们要做到以下三方面:一、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二、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同步。三、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四、结合自身认识,谈谈对“文化强国”的理解?1、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独特的民族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2、在当今世界,文化是“软实力”,文化生产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

5、化竞争。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3、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4、文化是精神活动和精神产品,能满足人们的精神消费,陶冶人情操。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五、有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请谈谈个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文化软实力是指一国家或地区给予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具有同穷的潜能。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

6、是硬道理。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随着冷战的结束,在国际关系和国际竞争中,文化“软实力”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竞争中文化因素越来越明显。当今世界,经济的增长越来越 依靠文化的支撑。实践表明,产品中文化的含量越高,经济附加值就越大。 2. 文化产品及服务已经成为独立的贸易形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知识经 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的产业属性越来越明显,文化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文化的感召力和表现力得到空前的

7、发挥和提高。文化成为国与国竞争的利器,越来越多的国家想方设法来提高文化软实力。 3. 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政治斗争和社会意识形态较量的主战场,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 优势大肆向其他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只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充分体现发展文化软实力这个硬道理。六、谈谈为什么要把社会和谐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人类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开始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设想付诸实践。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属

8、于共产主义范畴,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与旧的社会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一个在生产力逐步走向发达的基础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的历史阶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并且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论断,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和新的境界。 十六届六中全会还强调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并且强调要

9、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这实际上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以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追求出发,对和谐社会建设提出的根本原则和要求。我们党领导全体人民努力构建共建共享共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说到底是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理念、原则和目标。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是,把社会和谐明确

10、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简言之,“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而“本质属性”,按照马克思的说法,是事物的本质在一定关系中的表现,既反映事物的根本性质,又反映基本特征,从这两个方面区别于其他事物。社会主义的本质,我们已经很清楚了。那么,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呢?就是社会和谐。社会和谐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及以前的社会形态的根本区别。所以,它是对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精辟概括。这既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是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 七、有些地方依然把GDP做为

11、发展的首要目标而忽视生态保护,你为认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真正把保护环境落到实处?原因: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悖论。地方政府,明明知道不少企业会给地方环境造成污染,甚至是严重污染,发展的追求,也或因官员们对GDP速度的需求,以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没能求得起码的平衡。策略:1、转变观念和思路,加强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发展观。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政府部门要从政策层面上支持和引导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引导、支持社会树立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实践和探索为起点,寻求适合国情的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为遏止气候变化不断恶

12、化的势头,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从多种环节入手,节能减排降耗,减轻环境灾害,切实履行量化减排义务2、加强科技创新,提倡低碳生活,建设生态环境。世界各国、全球企业应负担起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对资源环境压力。以已开展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为榜样,寻求经济发展新模式,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加大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加快节能环保和装备的推广应用,推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低碳能源技术,推行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绿色GDP核算等研究,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低碳社会生活消费模式。3、开展低碳技术国际交流,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国际合作。加强政府间国际合作,进而推动企业合作,有序推进低碳生态产业转移,促进低碳和生态经济在全球的合理分布和共同发展。积极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探索清洁发展机制,推动全球统一碳交易市场形成,改善发展中国家的碳定价权我们努力:推广发展低碳绿色金融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投融资途径,不断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将减排降碳纳入金融体系的服务范畴,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经济激励措施,利用碳金融体系的支撑使碳减排获得持续不断的融资,从碳减排权中提高能效及可持续发展的收益,努力争取全球低碳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