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导学案教师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757084 上传时间:2019-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匡超人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匡超人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匡超人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匡超人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匡超人导学案教师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匡超人导学案教师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匡超人导学案教师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沙湾一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匡超人 主备:田阳、刘晓琴、王宝龙 审核:高二语文组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吴敬梓的生平与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主题、艺术成就。 2、分析匡超人的人物形象。 3、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学习重难点:重点:分析匡超人的人物形象。难点:把握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介绍儒林外史的作者明确: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梓的思想有一定影响。吴敬梓不善于治理家业,又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父亲死后不几年家产便变卖

2、殆尽。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于是迁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当贫困。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2、介绍儒林外史的内容及主题明确: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全书共55回,实写清朝,背景却放在明朝,它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复杂

3、的,它有着无数种解读的可能:(1)关注制度的人,读出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2)关心历史的人,读出了民族家国兴亡的沉痛思虑;(3)关心个体命运的人,读出了生动的灵魂解剖、焦灼的精神拷问于是,有人把儒林外史看做一幅儒林群丑图,有人视之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也有人从中读出了士子心灵漂泊的悲凉。3、字音辨识可憎( ) 踌躇( ) 诰命( ) 盘桓( )妆奁( ) 衣衾( ) 装殓( ) 丝绦( )孝悌( ) 泥淖( ) 睿智( ) 藩司( )茧绸直裰( ) 缮写( )二、课堂研讨儒林外史为我们塑造了近200个生动鲜活却又令人含泪去笑的人物形象,在这众多的人物之中,匡超人的形象别具意义,作者不惜笔

4、墨,用了五回多的篇幅来描写他。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今天我们通过节选的课文来了解一下。1、结合课文节选部分的第4-6段以及第8-9段,思考:匡超人是一个怎样的人?主要依据是什么?明确:自私蛮横-逼妻下乡(第4段)虚荣无耻-停妻再娶(第5-6段)虚伪无情-拒看潘三(第8段)厚颜无智-吹嘘自己(第9段)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是如此令人生厌与不屑。2、课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匡超人的性格征?例一:不想教习考取,要回本省地方取结。匡超人没奈何,含着一包眼泪,只得

5、别过了辛小姐,回浙江来。匡超人听见了这些话,止不住落下几点泪来;便问:“后事是怎样办的?”(对比手法细节描写)例二:又过了几时,给谏问匡超人可曾婚娶,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匡超人听见这话,吓了一跳,思量要回他说已经娶过的,前日却说过不曾;但要允他,又恐理上有碍;又转一念道:“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即便应允了。(心理描写)例三:匡超人道:“不瞒二位先生说,此五省读书的人,家家隆重的是小弟,都在书案上,香火蜡烛,供着先儒匡子之神位。”牛布衣笑道:“先生,你此言误矣!所谓先儒者,乃已经去世之儒者,今先生

6、尚在,何得如此称乎?”匡超人红着脸道:“不然!所谓先儒者,乃先生之谓也!”(语言描写)3、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腐的过程,责任到底在谁?明确: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他的变质,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匡超人变质的首要内因。当尽孝与科举功名道路发生冲突时,匡超人选择的是后者利己原则,这是理解匡超人这个人物变质的关键,也是这个典型人物的总特征。过人的精力、智力和外“乖”内“韧”的性格是匡超人变质的又一重要内因。未发迹的他已初露势利之心。匡超人自身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才形成匡超人这个典型人物。他的变质堕落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更具有社会性

7、和时代性。三、巩固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给(gi)事中 肄(y)业 掼(gun)下来 B藩(pn)司 词讼(sng) 飕(su)的一声 C踌躇(ch) 诰(go)命 恁(nn)大年纪D补廪(ln) 装奁(lin) 摽(pio)梅之候 【答案】 C(A给:j,B藩:fn,D摽:pio)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落后(行进中落在别人后面)B隐占身体(作潜伏的意思)C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D掼(扔) 县尊(县官) 诰命(封建时代受过封号的妇女) 补了廪(取得廪生的名义,成为资深的生员) 藩司(主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的官)【答案】 A(落后:后来;县尊:对

8、知县的尊称)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什么国有企业难以遏制管理层对国有资产的巧取豪夺?关键在于所有者缺位,在于经营者缺乏制度化约束。B“老老实实读书,规规矩矩做人”,两句朴实的话语,是老师送给我们的心灵鸡汤。 C陈格雷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D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答案】 C(A项,巧取豪夺:用欺诈的手段取得或凭强力夺取(财物、权利),贬义词。B项,心灵鸡汤:新兴成语,语出美国作家坎菲尔和汉森合著的畅销书,指含有知识、智慧和

9、温暖的话语。C项,不知所云:指说话人语言混乱,所说内容让人无法理解。含贬义,易误解为“听者没有理解”。D项,薪尽火传:比喻学问技艺代代相传。)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冰岛研究人员发现了首个有助抗老年痴呆的基因变异类型,携带这种基因变异类型的人进入老年后出现痴呆症状的风险大大减少。这一发现有助于寻找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方法。B最新研究发现,每天坐三个小时以上将导致预期寿命减少两年,就算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没有吸烟等不良嗜好,也无助于改变这一结果。C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吃饭时养成了边吃边用手机上网,然而医生发出警告,这种行为会影响消化,时间长了甚至可能造成消化系统紊乱。D新疆吐鲁番地区

10、胜金店墓地出土的人腿假肢,经过严谨的科学考证,被证实是距今约2300年左右的人类假肢。它比此前公认的世界最早的人类假肢早了数百年。【答案】 B(A项,搭配不当,“风险大大减少”应改为“风险大大降低”;C项,成分残缺,在“上网”后加“的习惯”;D项,语意重复,可以去掉“约”或“左右”。)5下面根据情节概括的人物性格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赴京巴结李给谏,考取教习热衷功名B惊闻潘三被抓,怕牵连,拒相见人情冷暖C攀高结贵,匡超人停妻再娶爱慕虚荣,薄情寡义D长安路上遇牛布衣,吹自己贬马纯上自高自大,骄傲自满【答案】 D(应为“恬不知耻,忘恩负义”)6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

11、自然段写匡超人考取功名后喜不自胜,得意忘形,充分暴露出他追求功名的狂热。这也是他人格变化的转折点。B匡超人做官以后蛮横地打发妻子回乡,到了京师重又娶妻,表现了他攀龙附凤,嫌贫爱富的卑鄙心理。C匡超人不知“先儒”何义,可见他不学无术,胸无点墨。由此可见当时学风不正,社会黑暗,像匡超人这样厚颜无耻之人竟然入太学,真是颠倒黑白。D匡超人说,“唯有小弟的选本,外国都有的”虽有吹嘘之嫌,但也说明他擅长文化交流活动。【答案】 D(那是匡超人厚颜无耻的胡说)(二)语段精读阅读课文“话说匡超人看了款单,登时面如土色享了几个月的天福”语段,回答78题。7.选文第一段中写匡超人知道潘三落难后的恐慌和逼迫娘子的蛮横,主要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人物?表现了匡超人什么性格?明确: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躲避遭祸的潘三,表现了他的虚伪、势利;逼娘子下乡,表现了他的急功近利。8.小说叙述匡超人有妻又娶妻一事,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含义?明确:停妻再娶一事,并非匡超人一例,作者意在借助此事讽刺当时士林阶层攀龙附凤、嫌贫爱富的畸形心理。教(学)后记: 在清洗液中硅表面为负电位有些颗粒也为负电位,由于两者的电的排斥力作用可防止粒子向晶片表面吸附,但也有部分粒子表面是正电位,由于两者电的吸引力作用,粒子易向晶片表面吸附。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